□李顺康
2013年我市夏玉米统计面积为168705亩,平均亩产 327 kg,总产 55247 t。如此低的亩产,与这几年我们实施的增量增收、高产创建、玉米病毒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中试验示范田间实测的亩产相差甚远。从我们的实地调查结果看,只要找准低产原因,将我市夏玉米亩产提高到550 kg,增加总产37621 t,完全能够实现。
通过田间的实地调查了解与农户的交流以及种子市场的执法检查,经过分析归纳,总结出以下原因。
1.种植密度普遍不足,光热资源严重浪费 据在仁和区大龙潭乡、盐边县益民乡、米易县白马镇的调查,我市夏玉米的种植密度为:海拔1500 m以下的干热河谷区,亩植2312~3426株,亩植低于3000株的地块占60%左右;海拔1500 m以上的冷凉山区亩植2888~4396株,亩植低于3500株的地块占50%左右。
2.品种杂乱多,良莠不齐,主推品种不明显,老化严重 据近年来的种子市场检查,市场销售的夏玉米品种有66个,既有当年审定的品种,也有审定10多年的老品种,品种繁多,而且一个品种有多个品牌,农户盲目购种,听信售种者的推销。从近年的销售统计看,单一品种的种植面积较小,销量最大的海禾1号,已种植10余年,其抗病性、抗寒性较好,但产量只属中等。在农户自行管理,不施任何农药的前提下,2010年夏季40个品种试验亩产134.44~410.78 kg,病毒病发病率 15.79%~66.67%;2011年春季40个品种试验亩产241.23~925.70 kg,病毒病发病率0%~67.86%。试验表明产量和抗病性表现良莠不齐,种植高产抗病的品种是提高产量的基础。
3.施肥不合理 据调查20%~30%的种植户底肥和追肥都是用单一的尿素或碳氨,而且施用的量不足;施肥时间把握不准确,主要是看天要下雨前施肥;施了拔节肥和攻穗肥后不培土,若遇大雨养分流失严重,并造成后期倒伏,影响产量。不用有机肥全部施用化学肥料,有机肥用量减少的趋势明显。
4.干旱严重制约产量的提高 我市绝大部分夏玉米种植于山地,几乎无灌溉条件,属于雨养农业。雨季的早晚影响播期,播得过晚病害严重,造成较大的减产,伏旱严重造成绝收。2011年夏季播期试验,5月18日播种的比6月27日播种的病毒病发病率减轻4.28倍,严重度减低18.34倍;6月27日播种的因严重伏旱导致绝收。
5.毁灭性病害的流行,导致产量损失严重 近年来我市夏玉米毁灭性病害暴发成灾:2010年我市夏玉米病毒病流行,全市发生50000亩,绝收5000亩,损失玉米245万公斤,造成大量的种子纠纷;2012年仁和区玉米色二孢穗腐病流行,造成5000亩绝收,损失玉米216万公斤,部分农户生活受影响。玉米茎腐病、籽粒腐病等也曾造成过小面积的绝收和种子纠纷。
1.选择高产抗病品种 品种是高产的基础,决定着产量的高低和品质的优劣,必须选好种。选种的原则有抗旱和耐旱,特别是抽穗、开花、授粉期必须抗旱耐旱;抗病,必须抗玉米病毒病、穗腐病、茎腐病;抗逆性强,特别是要抗霉烂。根据近年的试验、示范和生产中的表现:高产抗病的品种为:正红311、中玉335、龙特999;中产、抗病的品种为:川单15、辽单127、华选6号、海禾1号、阿丹10号;较为耐病产量较高品种为:仲玉1号、华龙玉998、资玉2号、福玉1号、福单2号。农户可根据生产条件选用相应品种。
2.精细整地,杀灭越冬病虫源 播种前15~20天进行深翻晒土,杀死越冬虫蛹和病原菌,清除前作的残枝落叶、根桩、石块等物,特别是要清除地中及周围的玉米秆、玉米桩和杂草,消灭越冬的玉米螟、蚜虫、叶蝉飞虱、粉虱虫源。播种前再进行一犁一耙细碎土块即可开厢播种。
3.适期播种 根据不同的海拔选择不同的播种期。海拔1500 m以上的冷凉湿润山区,最适播期是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时地必须干燥(潮湿会影响出苗);海拔1500 m以下的干热河谷区,最适播期是5月下旬至6月上旬,最好雨下透后才播种,每窝播种3~4粒,播种后盖2~3cm的细土或3~4cm腐熟渣肥。
4.合理密植,实施规范化栽培,有利于植株均衡生长发育 根据我市气候及土壤等生态条件,非紧凑型夏玉米亩种植3400~3600株为宜,行株距75cm×50cm,每窝2株较为适宜;紧凑型夏玉米亩种植4000~4200株为宜,行株距65cm×50cm,每窝2株较为适宜;采用等行或宽窄行顺风向开沟条播,有利于通风透光,有利于作物生长,提高自身抗病力。
5.科学施肥,有机、无机配合,氮、磷、钾配合,增施微肥,补施叶肥,强筋壮骨,提高自身抗病力 根据我市土壤磷、钾较缺乏的现状,施用含磷、钾较高,N∶P∶K比例约为2∶1∶1的复合肥为宜。①底肥。亩用N∶P∶K比例为2∶1∶1,总养分含≥25%的复合肥50 kg,腐熟农家肥 1500~2000 kg;②种肥。用农家渣肥盖窝;③提苗肥。在4叶1心至5叶1心时酌情施用,亩施用尿素10~15 kg;④拔节肥。未施底肥的地块此时按与底肥同含量的等量复合肥施用;⑤攻穗肥。10叶1心至12叶1心时(小喇叭口期)施用,亩用N∶P∶K比例为2∶1∶1,总养分含≥25%的复合肥100 kg;⑥增施以锌为主的微肥。在5叶1心至6叶1心时亩用养分含量(Zn+Fe+Mn+B)≥10%的亿旺牌硫酸锌1 kg加万通牌Zn≥20%的硫酸锌1 kg、生命源牌(Mg+S)≥10.00%,Zn≥2.0%的硫酸锌0.8 kg与追肥拌匀对水灌窝或细土拌匀施用,还可与拔节肥混合均匀施用(也可选用含量元素相近的其他品牌锌肥);⑦叶面肥。4叶1心至11叶1心时施用,亩用翠茂牌甲壳素120 g(30 g/套:含甲壳素20 g/瓶;菌毒导抗剂10 g/瓶)甲壳素(壳聚糖)≥20 g/L,N≥20 g/L)加奔福牌芸苔素内酯40 mL(10mL/袋,有效成份含量0.004%)喷雾,每7~10天施1次,连续使用3~4次,前2次施用期稍短,以后稍长。
6.加强田间管理 玉米5叶1心至6叶1心时间苗、定苗、补苗,每窝留2株健壮苗,不足2株的补足,培育健苗、壮苗;适时中耕、除草、培土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及时浇水、排水,促使植株强壮生长,提升植株抗病能力。及时检查,及早拔除病株,及时进行沤肥、垫圈、深埋等无毒化处理,减少再侵染。
7.及时防治病虫害,确保增产 及时用药防治蚜虫、病毒病;根据实际情况防治玉米螟、粘虫、锈病、大小斑病、穗腐病。从玉米3叶期开始及时防治蚜虫、病毒病,防治蚜虫亩用5%啶虫眯40 mL、10%烯啶虫胺 40 mL、15%丁硫.吡虫啉60 mL、20%吡虫啉20 mL,轮换使用;防治病毒病亩用40%烯·羟·吗啉呱120 g(15 g/包)、8%宁南霉素60 mL、0.5%香菇多糖200 mL、2%氨基寡糖素160 mL,轮换使用,3叶1心至4叶1心时开始用药,每7~10天施1次,连续使用3~4次,前2次施用间隔稍短,以后稍长。防治玉米螟、粘虫、小地老虎、锈病、大小斑病、穗腐病,根据地块危害情况,达到防治指标的地块才防治。玉米螟虫蛀花叶率10%以上田块才防治,用1%杀虫双颗粒剂、1%辛硫磷颗粒剂每株2~3 g点心或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灌心。粘虫防治应在百株幼虫虫口数80~100头以上、2~3龄幼虫占50%时,用药剂防治,亩用90%晶体敌百虫、80%敌敌畏乳油、50%杀螟松80~100 g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40~60 mL,对水60 kg进行喷雾,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防治锈病应在病叶率5%以上时进行,亩用20%三唑酮乳油800~1000倍液,25%丙环唑1500倍液,12.5%氟环唑1500~2000倍液。防治小地老虎应在被害植株达到8%以上时进行,亩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40~60 mL或90%晶体敌百虫、80%敌敌畏乳油100~120 g,对水60 kg进行喷雾,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或亩用75%辛硫磷 80~100 g均匀拌细土20 kg,制成毒土,撒施在苗根附近,形成0.5cm宽的药带。防治大小斑病:病发前用品润500~600倍液、阿米西达1500~2000倍液、使白克或使百功1500~2000倍液、纳斯津1000倍液或特富灵5000~7000倍液喷雾,每隔15~20天喷 1次,连喷 3次;发病后,病叶率15%~20%时施药防治,亩用70%康正津可湿性粉剂50 g、53.8%可杀得干悬浮剂、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 g,对水60 kg进行喷雾或50%敌菌灵可湿性粉剂、90%代森锰锌500倍液喷雾,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3次。穗腐病用70%甲基托布津超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40%多菌灵胶悬剂600倍液,4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5%特克多悬浮剂3000~4000倍液喷雾,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3次。
8.适时收获 可根据品种和后茬作物的紧急程度适时收获,露尖率高且外露较多的品种,倒伏严重的地块,阴雨较多的地区,后茬作物等着播种的地块,有套作和间作的地块,可在蜡熟末期收获;无上述情况的地块应在完熟期收获,否则会引起霉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