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培刚,刘丽萍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6)
湖南是农业大省,“三农”工作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实现湖南农业现代化,科技创新和科技人才是第一推动力,也是实现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原动力。无论中央还是省委省政府都高度重视农村职业教育和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精神,为深化招生录取制度改革,大力发展农业高等教育和农业职业教育,拓宽优秀人才的选拔渠道,为湖南的经济建设特别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推进湖南农业现代化造就一大批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
《湖南省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到2020年全省建设25个省级农业科技创新团队与农业重点实验室和一批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创新联盟和80个区域试验站,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项目,以现代农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的重大突破,推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机械、新产品、新模式的重大创新,为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农业产业优化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大力推进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和科教兴村工程,每年培训5万农业科技致富带头人,30万名生产型、经营型与服务型农民和50万名进城农民工,大幅提高农民素质和科技致富能力。目前,湖南省有种养大户7.7万户,畜牧水产规模养殖场73万户(个),农业专业合作社9273个,农业企业4万余个。这些农业大户、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特别需要人才与技术的支持。
(1)基层农业技术人才总量不足,专业能力不强。据统计,2006年湖南省共有农业技术人员4万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仅为万分之六左右,比例值较发达国家相差很大。即使要达到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占总人比例的低限标准(比例达到万分之十至十五,总人口按7000万人测算),湖南省农业技术人员总数应达7~10万人。所以,目前基层农业技术人才总量严重不足。根抽样调查,在现有的农业技术人员队伍中,年龄结构老化、知识结构非专业化、工作性质商业化尤为突出,导致大部分农业技术服务机构都已名存实亡。因此,农业技术人才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已经成为制约加快推进湖南省农业产业化进程的重要因素。
(2)农业技术人才培养严重滞后。2005~2008年,湖南省高职院校招收农业专业学生2658人,年均仅664.5人,中职学校招收8583人,年均2145.75人,加上本科院校培养的农业类专业毕业生年均约1000人,三项合计每年的毕业生不足4000人,低于实际最低需求量的1/3。近十年,湖南省高职院校开设的农业类专业数由33个锐减至22个,八所涉农高职院校中有四所只保留了1个纯农专业,部分专业出现空白,农业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令人堪忧。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得到湖南省农业厅、湖南省教育厅等相关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实行“学校组织考试,自主择优录取”的方式,择优选拔适合在高职院校相关农业类专业学习、在某些方面具有突出特长或综合素质高的优秀人才,通过三年免费专业培养,为湖南的经济建设特别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推进湖南农业现代化服务。
(1)积极探索农业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之路。2008年7月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牵头成立湖南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集团成员单位共40余家,其中高职院校10家,中专职业学校7家,农业企业21家,农业经济合作组织2个。共同寻求办学体制、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培养等的新模式,共育农业技能型人才。并于2010年成功申报湖南省教育厅教育体制改革重点课题,进行农业高职院校面向农村免费对口培养农业高技能人才改革试点。
(2)努力争取主管部门和农业部领导支持。2010年7月,农业部科教司领导来湘调研时,学院就免费实行培养高等农业职业技术人才情况向科教司领导作了详细汇报,得到了科教司领导大力支持。2010年10月,湖南省农业厅专门下发《关于开展农村专业大户及其子女就读涉农专业意向调研的通知》(湘农业办科教[2010]198号),对各市、县农村专业大户及其子女接受高等农业职业教育的情况进行专题调研,为面向农村免费对口培养农业高技能人才改革试点打下坚实基础。
(3)大胆深化招生录取制度改革。在湖南省教育厅和湖南省教育考试院指导与监督下,由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自主命题,自行组织考试,进行招生录取改革。招生对象为高中毕业生或者具有同等学历的学农兴趣浓、学农意识强的农村青年、农业专业户及其子女、基层农技人员;主要招生专业有园艺技术、畜牧兽医、农产品检测和农业机械应用技术;考试科目分文化基础、农业综合知识和综合素质面试三部分。英语、语文、数学科目考试依据国家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要求命题,农业综合知识由学院根据相关专业的要求命题,综合素质面试主要考核语言表达、创新思维、反应能力、知识面等基本素质。
(4)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免费对口培养学员在学习期间实行学分制、弹性学制的教学管理,学员按照规定修完所学专业学分方可毕业,毕业年限放宽至3至5年。针对面向农村对口培养农业高技能人才的实际,一是采取“2+1”培养新模式,即2年集中学习,1年顶岗实习。为保障学习和生产两不误,实现农忙时学生回家从事农业生产实践,农闲时回校集中学习,将每学年分为三个学期,放三次假,分别是春播、双抢、春节三个假期。二是采取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专业技能课全部由生产一线的技术能手授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由学院专任教师授课。三是集中授课地点多样化,养殖场、农田基地等均可作为实训课上课地点,真正实现送职教到基层、送职教到农田。
(5)力求解决高职农业类专业学生招得进、下得去、留得住、能致富的问题。2011年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招收免费对口培养学员160人,学员中的绝大多数已经在农村干出成绩,并热爱农业生产经营工作,通过二年半的专业学习和培训,到2013年底4个农业专业的学生已全部被对口基层用人单位录用,进行为期半年专业顶岗实习。面向农村免费对口培养农业高技能人才既挽救了学院二个几乎招不到学生的农业类专业,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基层农技单位用人之需。实现了农业类专业学生招得进、下得去、留得住、能致富基本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