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新疆省伊犁州产品质量检验所 835000)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于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大,煤作为我们生活中的一种主要能源,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其开采、加工和应用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是,煤中存在的水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使用效率。因此,做好煤的全水分检测,对于煤炭资源的利用是十分重要的,需要相关人员的充分重视。
煤中的全水分,主要包括内在水分和外在水分,一般来说,煤的内在水分指存在与煤炭内部小毛细管中的水分,煤的内表面积越大,则内在水分就相对越高;煤的外在水分指附着在煤炭表面,或者吸附在大毛细管内的水分,煤的表面积越大,大毛细管越多,则外在水分越高。无论是内在水分还是外在水分,都会对煤的使用造成一定的影响。首先,在煤炭的燃烧过程中,其中含有的水分会消耗热量,进而影响煤炭的燃烧效率;其次,如果煤中水分较多,会影响煤炭的加工和运输难度,在冬季寒冷地区,还容易出现冻结问题;然后,在对原煤进行冶炼的过程中,如果水分含量较高,会影响炉壁的使用效率,延长对焦时间;最后,在对煤进行存放时,如果其中的硫铁矿含量较高,会与水分发生放热反应,甚至引起煤的自燃。而通过对煤的全水分进行检测,可以使得管理人员充分掌握煤炭中的水分含量,从而在煤炭加工、运输、销售以及使用过程中,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对水分进行控制,确保煤炭的有效利用,其意义是非常巨大的。
在对煤进行全水分检测时,存在着许多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从而造成了检测值与实际值的偏离。这些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环节:
首先,在露天采样过程中,如果没有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避免天气因素对于煤样中水分的影响;其次,采样时间不合理、不及时,如果遇到雨雪天气,很容易造成煤炭中水分的增加,而如果遇到高温天气,则可能造成煤炭中水分的蒸发。同时,受重力作用的影响,煤炭中的水分会沿空隙下渗,因此即使在采样过程中,去除了表层煤,所采煤样的水分也会与装车时存在不一致的情况;然后,没有对子样量进行合理把握。在对煤样进行开采时,由于人为因素或者设备因素的影响,采到的煤样颗粒相对较小,大块煤、矸石、黄铁矿等所占的比例较低,从而导致煤样中水分含量偏高;最后,在煤堆上进行采样,由于煤堆中煤的分布不均匀,煤样缺乏代表性,自然会影响到全水分的检测结果。
首先,在对多种煤炭进行全水分检测时,由于煤样较多,很容易出现将煤样搞错的情况。其次,没有对制样方式进行合理选择,例如,只缩分时,如果掺合次数过多,很容易造成水分的流失;煤样并没有全部通过筛子,粒度较大;当煤样水分较大时,为了制样方便,对其进行了干燥处理等,这些不合理的制样方法,都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然后,在采样完成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没有及时进行制样,导致煤样中水分的损失。同时,在采样后或者制样后,没有对煤样进行称重,无法对制样过程中水分的流失进行有效计算和校正。
在对煤的全水分进行检测时,国家提供了4种不同的方法,选择不同的检测方法,必然会导致测定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同时,在对样品进行称重时,如果没有按照相关的要求进行,如只称量了被测煤样而忽视全水分煤样,也会在某种程度上给称量过程中水分流失的计算增加难度,称量不准确或者读数错误,计算错误等,同样会影响检测的结果。另外,在进行全水分检测时,如果没有进行检查性干燥,会导致测定结果出现偏低的情况。
针对全水分检测中的影响因素,要想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对这些因素进行消除。
简单来说,就是避免露天采样和采样不及时的现象,在采样过程中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从而避免外来水分混入样本中。
要减少煤样中的水分流失,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及时采样,尤其是在高温晴朗天气以及大风天气,尽可能避免水分的蒸发;
(2)尽量缩短制样时间,在对煤样进行缩分时,要采用缩分机或二分器;
(3)在制样完成后,要尽快送至实验室进行化验;
(4)做好煤样的称重和水分校正。
首先,要尽量从煤流中全断面采样,或者从在运输车上采样;其次,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制样,确保煤样的可靠性和代表性;然后,在进行化验检测时,要依据相应的标准,结合煤炭的品种、性质等,选择合理有效的方法,以确保检测结果的精准性。
一方面,要加强对于检测人员的培训,提升其专业技能和业务素质,培养其对于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减少粗心大意对于检测结果的影响;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检测过程的跟踪管理,确保每一个环节的质量,从而保证最终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总而言之,煤的全水分检测是十分重要的,不仅关系着煤炭企业和用户的利益,更关系着煤炭自身的使用效率。相关人员在检测过程中,要充分重视起来,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消除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的各种因素,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从而为煤炭的管理和利用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推动我国煤炭产业的健康发展。
[1]符启荣.煤炭全水分测定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传播,2012,(11):56,60.
[2]沈益骏.影响煤炭全水分测定因素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5):12,298.
[3]刘晓燕.影响煤全水分检测的因素及对策[J].石河子科技,2012,(5):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