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的气象观测数据资料具有实时性、准确性和可靠性,这种特点可以帮助气象观测部门更好地开展气象工作,同时也可以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性。最近几年来,各省市的气象工作部门加强了关于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质量控制处理方面的研究,力图实现对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的高质量的处理。本文将就目前地面气象观测资料中的质量控制处理所涉及到的内容进行相关的介绍,并就如何提高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的处理质量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的质量控制涉及地面气象站的基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存储和传输,主要包括地面观测月资料的编制、观测软件在资料处理中的运用以及人机结合对观测资料进行预审等方面,一些地区的气象观测资料质量处理还包括基础台账自动气象数据日监控和预审、多线程实时气象资料处理、不定时系统自动气象资料处理和台账基础参数的录入与审核等内容。
在气象观测中,地面的自动气象站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对观测资料的质量影响也最大。因此地面气象站的技术水平决定了气象观测资料的质量。地面气象站的技术要求包括功能要求、性能要求和算法要求。功能要求是要求气象观测站能够满足气象观测站的观测需要;性能要求涉及到了很多方面,包括物理、电气、环境方面等等;算法要求是要求将自动气象站观测到的气象资料来转化成具有一定应用价值的气象资料的方法。
气象观测站台的选择对于气象观测资料的质量有着一定得影响,为了减小气象观测站对观测资料的影响,必须对站址和自动气象站进行慎重的选择。站址的选择应当考虑到观测资料的需要,而自动气象站的安装对于气象观测资料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要对自动气象站进行严格的技术监测。
一般来说,自动气象站存在着网络级别上的监控来对气象观测数据进行把关,气象观测数据的质量是否符合标准受到网络运行性能的影响,利用网络对自动气象站的运行性能进行监控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同时,网络性能是否良好也是影响观测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影响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质量处理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观测设备运行的情况。因此,要集中资源来大力发展自动气象站。自动气象站可以把传统的人工测报的复杂观测流程大大地简化,利用电子自动测报,并且缩短了气象数据观测的时间跨度,实现了观测数据的电子传输,同时也减小了观测过程中的数据误差。此外,目前使用的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很好的人机结合,既解决了人工观测不准确的问题,也解决了电脑不能对观测数据进行详细的判断的问题,大大提高了观测数据处理的效率和质量。
气象观测的基础数据资料都是来源于观测站的,因此在观测站级别的气象资料质量控制就为重要。在进行观测站级别的质量控制时,要充分利用计算机自动数据采集的优势,对自动化控制系统进行严格的检测。台站级别的质量控制是在整个质量控制工作中最基础的部分,因此在质量控制的设计方案中要充分重视基层的气象观测站的质量控制工作,在日常的工作中加强质量的控制和监管,如果发现数据缺失等一系列的问题要及时进行处理。
在进行气象数据的质量控制工作时,可以分为国家级、省市级和台站级三个不同的级别来进行。每个层级的部门采用不同的措施来对气象观测质量进行有效地控制,这样环环相扣层层把关,使每个层级的质量控制工作都得以有效的进行,进而提升整体的质量控制水平。
观测站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是气象观测数据有效性的保证。根据经验,气象自动观测站的仪器产生的校准误差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气象资料观测数据的误差,影响了观测质量。因此,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强对观测仪器的性能检测,制定出详细的质量监管流程,对仪器进行定期保养,减小因仪器问题产生的观测误差。
人机结合处理气象资料观测数据目前已经十分常见,而在一些特殊情况下的仪器自动测报数据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特殊的问题,要进行必要的人工检查,这就对观测站的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因此,在日常的工作中,要加强对观测人员相关技能的培训,探索人机结合的新模式,突出人机结合中人的主体作用。
目前在我国,气象观测资料的质量处理控制措施还处于探索阶段,缺乏实际的经验,因此,在进行气象观测资料的质量控制工作时要集思广益,积极借鉴和引进国外比较成熟的管理体系,在我国的实际情况上加以创新,同时,融合快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来建立起气象观测数据的数据库,采用多元化的质量控制措施来提高气象观测数据的质量控制的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
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是进行气象预报的基础数据,其质量对于气象预报的准确性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气象观测资料的质量控制已经得到了重视,在进行质量控制过程中,要加强质量控制的体系建设,利用多元化的质量控制措施来提高气象观测数据的准确性,更好地为我国气象预报以及国家的气象防灾减灾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