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江坤
(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该滑塌是在边坡重新刷坡完毕后,发生连续暴雨,雨水沿土体表面下渗而引发的。滑塌产生后,边坡中上部出现错台裂缝,错台高度达0.8 ~1 m,严重威胁到了路基安全;坡体表层也出现了弧形的张拉裂缝,裂缝宽度0.5 ~1 cm,深度1 ~6 m。
从总体上来看,造成滑塌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坡体结构是形成滑塌的物质基础。本边坡上部碎石土易渗水饱和,下部粉砂岩浸水后与土体的摩擦力减小,从而形成滑动带,使其具备了滑塌的条件。
(2)连续暴雨是滑塌产生的直接诱因。
(3)高边坡开挖过程中,由于减小了坡体的前部反压荷载,边坡前缘形成高陡临空面,边坡土体发生应力重分布,是形成滑塌的另一重要因素。
将原三级平台的宽度由原来的2 m 调整为4 m,四级边坡坡高8 m,坡率1∶0.75,四级平台宽度2 m,五级边坡高8 m,坡率1∶1;五、六、七、八级平台的宽度6 ~22 m,六、七、八、九级边坡坡高8 ~35 m,坡率1∶1,以满足锚索抗滑桩设置要求。
Ⅰ- Ⅰ断面对应范围设置8 根锚索抗滑桩,桩截面2.2 m×3.4 m,桩长35 m,桩中心距6 m,桩顶高出平台约2 m;桩顶设4 根8s15.24 锚索,锚索单根长40 m。
Ⅱ- Ⅱ断面对应范围设置9 根锚索抗滑桩,桩截面2.4 m×3.6 m,桩长34 m,桩中心距6 m,桩顶高于地面约2.0 m;桩顶设6 根8s15.24 锚索,锚索单根长47 m。
Ⅲ- Ⅲ断面对应范围设置7 根锚索抗滑桩,桩截面2.2 m×3.4 m ,桩长28 m,桩中心距6 m,桩顶高出地面约2.0 m;桩顶设2 根8s15.24 锚索,锚索单根长45 m。
锚索钻孔直径为150 mm;抗滑桩采用现浇C30混凝土,C25钢筋混凝土护壁。抗滑桩与减载坡脚之间采用M7.5浆砌片石回填。
为了减轻第四、五级边坡锚索框架坡面防护工程所受推力,对六级边坡进行锚索框架坡面防护,框架梁、肋的截面尺寸为80 cm×60 cm,单根锚索长度36 m 和33 m(3-3 断面所控制的最左侧4 片锚索框架的锚索为33 m),每根锚索由7 束s15.24 锚索钢绞线制作,钻孔直径为130 mm,锚索框架共计13 片。
现已实施的第五级锚索框架中,因大部分锚索已被拉断,故该坡面锚索框架防护工程进行重做,锚索框架尺寸见原设计(梁肋宽度、厚度分别为50 cm ×50 cm,每根锚索由5 束s15.24锚索钢绞线制作),锚索长度40 m(原设计锚索37 m),锚索框架共计11 片。
已实施的第四级锚索框架防护工程中,因框架梁和锚索破坏严重,故本级边坡的锚索框架重做,梁肋宽度、厚度分别调整为80 cm ×60 cm,锚索长度39 m,每根锚索由7 束s15.24 锚索钢绞线制作,钻孔直径为130 mm。锚索框架共计13 片。为了便于四级边坡防护工程的施工,三级平台宽度由原设计的2 m 调整为4 m。
三级边坡采用锚索框架进行防护,已施工的右侧3 片(1-1 断面控制段)梁肋宽度、厚度分别为50 cm×50 cm,其余11 片框架梁肋宽度、厚度分别为80 cm×60 cm,锚索长度32 m,每根锚索由7 束s15.24 锚索钢绞线制作,钻孔直径为130 mm。锚索框架共计14 片。
为了保证抗滑桩的施工安全和设桩平台后部坡体的稳定性,对八级边坡采用锚索框架进行防护,框架梁、肋的截面尺寸为90 cm×60 cm,单根锚索长度38 m 和35 m(1-1 断面所控制的最右侧5 片锚索框架的锚索为35 m),每根锚索由9 束s15.24 锚索钢绞线制作,锚索钻孔直径为150 mm,锚索框架共计24 片。
二级边坡仍采用锚索框架进行防护,梁肋宽度、厚度分别调整为80 cm×60 cm,锚索由原来的20 m 调整为26 m,5 束调整为7 束。锚索框架共计16 片。
(1)仰斜排水孔。在第3 级边坡滑坡剪出口一带于锚索框架之间全断面设置1 排仰斜排水孔,长度30 m,孔间距3 m,仰角8°,计30 根;在第四级边坡出水点附近,于锚索框架之间设置仰斜排水孔(已随应急减载设计提交)8 根,间距3 m,长度40 m。
(2)截水沟。在坡体外距坡口5 m 处设置截水沟,截水沟与原设计的排水工程顺利衔接,截水沟长500 m。
(3)排水沟。为利于坡面排水,在四、五、六、七、八级平台上设置排水沟,排水沟中线距坡脚2 m(七级平台的片石回填的外边缘0.5 m)。排水沟与截水沟进行顺接。
优点:该治理方案在基于现场实际情况基础上,能够保证边坡整体稳定性、减少报损工程量、降低造价、确保该段路基按期按质完成交付使用。
缺点:该治理方案对抗滑桩以上部分坡面防护偏弱,后期可能出现局部坍塌,坍塌范围过大时可能影响路基安全,因此存在一定不足。
实施效果:该滑坡按设计治理实施后已通车使用三年,边坡整体稳定,未出现失稳迹象,滑坡治理达到预期效果。后续运营过程需继续观察。
由于公路滑坡的成因复杂、影响因素诸多,因此需要对滑坡体现场进行详细的勘察,确定滑坡形成的主要原因,采取合理有效的防治方案,综合治理,才能确保滑坡防治达到目的。
[1]彭立.湖南省高速公路滑坡研究[J].中南公路工程,2007,(3):67-68.
[2]孔德梅,李冰.中尼公路卡如滑坡成因分析和治理工程措施[J].甘肃科技,2011,(6):34-35.
[3]孔德刚,马周全.某山区公路滑坡成因分析和稳定性评价[A].第十一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7):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