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黄入冀补淀工程泥沙处理对策与建议

2014-08-15 00:47陈玉培河南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4年12期
关键词:沉沙池引黄灌区渠首

□陈玉培(河南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0 引言

新中国成立以来,黄河下游引黄灌区已陆续建成旱能灌、涝能排的农田灌排体系,灌溉着沿黄两岸万顷良田,造福于民。然而,黄河是一条高含沙河流,引黄必引沙,引黄泥沙的处理利用始终是引黄灌区面临的最大挑战。黄河下游引黄灌溉的历史就是处理利用泥沙的历史,从早期的放淤改土到后来的灌溉补源,沿黄两岸原有大量的低洼盐碱地被使用殆尽,泥沙处理的矛盾和压力愈来愈凸显,引黄泥沙已给当地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带来极大的影响。

引黄入冀补淀工程从河南省濮阳市渠村引黄闸引水,在兼顾河南、河北沿线部分地区农业用水的前提下,为白洋淀实施生态补水,保持白洋淀湿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并可作为沿线地区抗旱应急备用水源。沿线经过濮阳市、沧州市、邯郸市、衡水市、邢台市、保定市线路全长482km。受水区灌溉面积31.01万hm2,总干渠多年平均引水量8.23亿m3。

1 黄河下游典型灌区引黄泥沙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潘庄引黄灌区

1.1.1 概况

潘庄引黄灌区位于山东省德州市西部,1971开始兴建,1972年建成运行,设计灌溉面积33.33万hm2,有效灌溉面积23.80万hm2。截至2009年,潘庄引黄灌区共计引水357.80亿m3,近40年共引沙2.72亿m3,年均引沙量717万m3。2008-2012年底,渠首年均引水量13.41亿m3,引沙量676.50万t,平均含沙量5.05kg/m3。

渠首闸至赵庄闸段为输沙渠,长度为11.90km,底宽设计46~21m,流量为80~150m3/s,设有3级沉沙池

1.1.2 泥沙处理

潘庄灌区总干渠泥沙处理有沉沙池沉沙和总干渠清淤两种方式。沉沙池沉沙依据地势采取自然沉沙和以挖待沉的方式,上游的沉沙池由于地势高,一般采取以挖待沉的方式,即将表层约lm的原状土挖出,用以修筑沉沙池的外围坝,这样既可增加自流沉沙量,又可保证沉沙池还耕时的耕作层质量,不至于造成土地沙化、环境恶化。下游地区由于地势较洼,一般采取自流沉沙的方式,即在洼地四周围筑大堤,扩大过流断面,减缓流速,自流沉沙。沉沙池的宽度一般为200~500m。在沉沙池的运行过程中,三个沉沙池既可同时运用,也可轮换使用。

沉沙池停用后,用原状土进行盖顶还耕,原状土厚度一般为30~50cm。沉沙池泥沙处理费用6.50元/m3,红土盖顶费用10元/m3。总干渠及干渠清淤泥沙主要用于:一是傍在大堤上,用于加固大堤;二是利用两岸低洼荒碱地及废弃坑塘分散沉沙,改碱造田。

1.1.3 泥沙处理存在问题

潘庄灌区泥沙处理效果较好,泥沙引发的环境问题不太突出。但灌区经过40余年的运行,总干渠两侧近距离的盐碱涝洼地大多已淤改完成,干渠两侧弃土均已放至截碱沟沟边,无法继续外延,总干渠清淤需要远距离输送泥沙,工程成本相应增加。

1.2 位山引黄灌区

1.2.1 简况

位山灌区地处山东省聊城市境内,属黄泛冲积平原区,始建于1958年,1962年因涝碱停灌,1970年根据农业发展需要重新兴渠复灌。自黄河干流位山闸引水,现渠首设计引水能力为240 m3/s,设计灌溉面积36.00万hm2。

位山引黄灌区设有东、西2条输沙渠,东、西2个沉沙池和3条干渠,总长274km。

东、西两个沉沙区规划沉沙条渠16个,面积3326.67 hm2,均采用自流沉沙,当沉沙量达到设计库容后,进行弃池还耕。灌区自1970年复灌建立渠首沉沙池运用到1982年底,沉沙池的运用方式基本上是自流沉沙,输沙渠和干渠则是多年间断清淤。自1983年开始,因再行扩池已突破荒碱沙地范围,又经农村生产体制的变革,扩池出现困难,沉沙池改为以挖待沉运用,开始清淤并向侧面弃土。

1.2.2 泥沙处理

沉沙池区的泥沙处理主要以清淤堆高形成沙质高地为主,高地达到规定高程后进行治理改造还耕,极少部分用于修路和建筑。渠道清淤后,泥沙堆积在渠道两岸,部分用于修筑道路和建筑等。

1.2.3 泥沙处理存在问题

由于连年清淤,输沙渠两侧大堤先是堆高,后是展宽,两岸已形成高于地面7~15m、每侧宽度30~100 m左右的带状沙垄。沉沙区的清淤弃土已形成高出地面7m以上的沙质高地。目前,灌区沉沙池区沙质高地总计1266.67 hm2,其中得到初步开发治理的沙质高地733.33hm2。每遇风天,飞沙铺天盖地,严重影响当地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1.3 渠村引黄灌区

1.3.1 简况

渠村引黄灌区位于河南省濮阳市,始建于1956年,1985年和1998年先后进行了两次扩建,自黄河干流渠村闸引水,现渠首设计引水能力为68 m3/s,年均引水量为3.80亿m3,灌区干渠长188km,设计灌溉面积12.87万hm2。

1.3.2 泥沙处理

渠村引黄灌区采用沉沙池的方式沉沙。按照1983年的规划,至今已使用九方沉沙池,每方沉沙池平均使用2-3 a,占地133.33~206.67hm2。

1.3.3 泥沙处理存在问题

渠村灌区第一方至第六方沉沙池使用时,由于渠首附近有低洼地,建成沉沙池后,通过淤地改造使背河洼地、盐碱地变良田,深受群众欢迎。2000年以来,即从第七方沉沙池开始,背河洼地已基本淤完,沉沙池占地以租用良田为主,建设越来越困难,占地赔偿越来越高。

现使用第九方沉沙池始建于2008年10月,占地206.67hm2,设计使用年限为四年。截止到2012年底,沉沙池内平均淤深1.50 m,淤积土方200万m3,已不再具备沉沙功能,并对沉沙池进水口以上8.20km总干渠形成了明显顶托,经2013年挖沙清淤改造,使沉沙池延长一年使用。目前现沉沙池已超期服役,需规划建设新沉沙池。

2 对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引黄泥沙处理的对策与建议

2.1 渠首段设置沉沙池的必要性

为保证正常灌溉,渠村引黄灌区已使用过九方沉沙池。根据《黄河下游引黄灌溉管理规定》第三十一条,灌溉渠道“退水含沙量不得超过2 kg/m3”,结合现状渠村灌区实测引黄含沙量4.00~6.30 kg/m3的情况,在渠首段设置沉沙池,使粗颗粒泥沙集中沉积,尽可能将泥沙造成的环境问题限制在较小范围,保障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引水,还是很有必要的。

2.2 设置永久性沉沙池

一般说来,在渠首比降小、输沙能力低、远距离输沙难度大的灌区,引入的泥沙大部分需要在渠首处理。由于渠首可用于沉沙用地越来越少,修建新沉沙池的难度和费用将越来越多。目前渠村引黄灌区通过租地方式设置沉沙池,占地206.67 hm2,分东西两条。但在运行过程中,每次清淤均存在租地补偿和临时占压土地问题,另外,已签订的沉沙池租地合同即将到期,将面临处理泥沙的难题。本工程引水引沙量大,处理泥沙压力大,应考虑修建永久性沉沙池处理泥沙。

2.3 通过工程设计,实现定向沉沙

优化渠道设计参数,衬砌渠道、减少糙率,加大渠首段渠道的比降,增加水流动力,提高挟沙能力,使泥沙集中沉入沉沙池,便于集中清淤。为此,在输水干渠设计时,通过水头优化,调整渠道分段比降,加大沉沙池前渠道比降,提高渠道挟沙能力,达到在沉沙池集中沉沙的效果。

2.4 节水减淤

合理利用水资源,节约用水,控制好引水季节。汛期含沙量高时尽量不引水或少引水,含沙量低时多引水,减少灌区的总淤积量,从源头上减少泥沙处理的负担。

2.5 覆淤还耕,水利配套

由于沉沙池清淤弃土区土壤地质差,存在沙化问题。工程运行期间要对弃土进行平整,覆盖原状土,做好水利设施配套。引导沉沙池区调整种植结构,以林业和种植业相互配合,提高土地的产出率,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

2.6 多渠道利用泥沙

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农村房屋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施工用土量越来越大。黄河泥沙做为土源可以满足工程施工的需要。建议工程建成后,对泥沙处理措施进行专项研究,拓展泥沙处理的途径。

猜你喜欢
沉沙池引黄灌区渠首
赵口引黄灌区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昆仑渠首改建水力模型试验方案研究
委内瑞拉托科玛水电站水库沉沙池方案比选及设置研究
新疆玛纳斯河总干渠曲线形沉沙池的设计与运行管理探讨
浅谈新疆多泥沙急流排沙系统运行管理
城市建设项目沉沙池措施设计方法初探
丁庄引黄灌区存在问题及建设必要性
引黄灌区泥沙处理与利用技术发展现状及分析
新型沉沙池沉沙效果的应用研究
关于长距离输水渠道防冰和防冻冰技术措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