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梅(柘城县水利局)
农田水利工程是以实现农业增产为目标的水利工程措施,是农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各种农田水利工程,解决农田灌溉、排水、降渍和防洪,调节农田水分状况、保持水土、调节灌溉及排水,改善农田的水源分布情况,提高生态环境的发展,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农田水利工程;其建筑规模小,但分布范围较广、数量众多。
农田水利工程主要包含灌溉和排水这两项工程,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灌溉是主要的工程,但同时也需要排水防止土地次生盐碱化;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由于受到降雨量不同程度的影响,排水是主要的,但也要进行一定程度的灌溉。在盐碱化地区要注意灌溉和排水同时进行,防止土地次生盐碱化;在农田水利中灌溉和排水是同等重要、相辅相成的。
农田水利工程是农田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而农业生态系统具有明显的人为影响因素,是一种输入与输出量差距较大的非闭合农业生态系统,不是一个单个的系统,是自然生态和人工生态的复合系统。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关系到生态系统的发展,应当引起我们注意。水利工程的规划建设要着眼于长远规划,不应该仅仅是从农业发展的方向出发,既要保证粮食安全的水利功能,也更应该从环境水利的角度出发来思考问题,在保证农业顺利发展的同时,也要保证生态环境和资源等方面的功能,还有保护国土资源、景观、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功能。因此,既要保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又要协调好农田水利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良好关系,要做到两者兼顾、相得益彰。
我们都知道,优良的水循环系统是农田生物圈循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水资源对于农田水利而言是必需品,同时,水资源的更新再利用能力也是依赖现有的水循环来实现的,灌溉是由灌溉系统来实现的,灌溉工程是由渠道、输水管道和渠系建筑物、灌溉泵站等组成的,有渠道和管道灌溉系统。同时也是维持农田水循环正常运转的重要措施,在使用地下水灌溉时,应该兴建灌溉配套工程进行灌溉,应该有效的进行灌溉管理,特别是用水管理。但是,不良的灌溉工程势必会对生态环境带来不良的影响,甚至会间接危及到人类的健康。灌溉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3.1.1 过度灌溉会直接破坏水资源平衡
在我国大多数的农村地区使用的还是传统的地面灌溉,经常会有管理不当的现象发生,用水管理不当就会产生过度灌溉。而经常性过度灌溉会造成农田土壤的肥力下降,将地表的农药和有害物质排入地下水深处或附近的河流或湖泊,造成污染。
农田土壤的盐分高低直接关系到土壤的性质,而盐分的高低和土壤水有着直接的关系,适度的灌溉会保持土壤的活性,防治土壤盐碱化。在地面的土壤受到过度灌溉时,大量水分会带动盐分流向土壤深层,地下水位就会相应升高,土壤的表层盐分的密度也会随着水位的升高而增大,就会造成土壤盐碱化,无法耕作庄稼,打破了固有的生态平衡。
3.1.2 过度灌溉也会造成河流湖泊的富营养化
过度的灌溉会将农田中的有害物质,比如农药、化肥等直接排入河流湖泊中,使得河流中的硝酸盐大量增加,造成富营养化。
因此,在兴建水利工程时也要改进灌溉方式,应该采用喷灌、滴灌的节水灌溉方式,采用节水农业模式,可使农药药效和肥料肥效发挥到最佳的作用,既节约水资源又可以使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从而实现农田水利和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因此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对农田生态发展和改善周边环境有很重要的意义。
排水就是排除土地中多余的水分,来改善土壤的水分状况和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地温,从而加强作物的根系深度。排水工程也是农田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有除涝、治渍及控制地下水位等作用。可以将地面多余水分排出,起到降低地下水位,防止土壤盐碱化的作用。
但是,有些地区为了美化排水渠道,普遍采用混凝土堆砌的方式来搭建排水渠道。采用混凝土衬砌不利于农业土壤的降渍。这种做法减少了原有自然渠道中的杂草生长,氮、磷肥会直接流失,增加了河流的富营养化。衬砌后流速加大,加剧下游河坡的冲刷减少了污染物质的降解时间。对植物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减少了水生生物中的多种营养和有害物质的吸收。另外,采用混凝土堆砌而成的排水渠道渗水能力必然会大大降低,这样不利于农田的降泽。
综上所述,排水沟道的混凝土堆砌对农田生态系统和生物的破坏是非常严重的,对生态系统造成了持续不断的破坏,水利工程建设中,应避免使用。
农村的小型河(塘)数量较多,水中的物种丰富,结构复杂。在农田中的存在,不仅有利于对地下水的大量补充,同时对防洪、排涝等工程起到积极的作用。大量的小型河、湖及其水中的丰富物种还可以起到过滤水质的作用,是农作物生长的优质条件。但是,近年来由于过度片面的追求经济效益,导致土地过度开发,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导致越来越多的小型河流、湖泊被填埋,不仅造成了局部区域水量下降,地下水得不到有效的补充,也使得该区域的水质受到了影响,影响了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
农田水利工程面广量大,针对农田水利工程对环境影响所采取的对策是实施环境水利的主要措施。但是不应以牺牲农田收益来换取生态平衡。因此,从农田水利工程与农田生态系统的协调关系来看,在农田水利规划与建设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农田水利工程建立之前,对该项目所涉及到的相关生态环境要做到初步全面的调查,发现建设过程中的隐患问题,然后从源头上制定相关的措施,去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
其次,在发展农田水利工程项目之前,要先站在生态环境的角度去考虑分析,制定相应的规划。对可能会影响到当地生态环境的因素进行事先评测、分析。加强农田林网建设,发展节水农业,防止水、肥、土流失,控制农业面污染源。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合理选拔在农田水利建设方面的有经验的调查员和相关的技术人员,减少人为干预因素。
近年来,虽然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农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但是,由于很多地区过于单纯的追求经济效益,不注重考虑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和影响。所以,要想保持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与生态系统环境结合在一起,只有保证农村生态环境工程日趋完善,才能提升农业的综合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