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水的现代文明 支撑区域经济健康发展

2014-08-15 00:47王跃升鄢陵县水利局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4年13期
关键词:西湖水利生态

□ 王跃升(鄢陵县水利局)

人类因水而生,因水而兴,走过了几百万年的人类发展史,演义了许多因水兴衰的故事。

古代社会人们对水的理解不多,对水的利用很少,不能很好利用水的平衡来服务人类生活,只能靠天吃饭,“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两千年前,司马迁曾感叹“甚哉,水之为利害也”。经济发展到今天,人们力求把水、旱灾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树立旱天有水、涝天能排、洪水后期是资源的思想,牢牢把握水的规律,并不断研究,让水更好地服务人们的生活。随着人类的发展,水成为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重要对象,同时水利的健康发展,关系着经济健康运行,没有水利的可持续发展,人类就会失去幸福家园。

现代社会,水的位置日显突出,世界各国把水利发展放到了战略地位。现代水利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水利,2011年中央1号文件把现代水利工作做了很好的定位:“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和2013年水利部《关于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不难看出,现在水利对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第三产业(生态旅游)和城镇化健康发展起着强有力的支撑和拉动作用,是当代经济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1 水利支撑着农业的发展

毛泽东同志说:“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传统意义上的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粮食生产离不开水,如小麦、大豆、玉米、高粱等,从播种、到收获,整个过程都离不开水的孕育;林业、花卉、蔬菜的生长也离不开水,畜牧业,猪、马、牛、羊、兔等动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水;渔业生产更离不开水;农副产品加工业离开以上原材料,将无米下锅。因此,水是农业的命脉,尤其是对于现代农业,水更是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现代农业把农产品依据农药残留等技术指标分了许多等级,比如把蔬菜分为一般蔬菜、无公害蔬菜和有机蔬菜。其实完全可以把蔬菜根据用水质不同分成不同类型和价格。举例说明,用一类水浇的韭菜可卖20元/公斤,二类水浇的卖16元/公斤,三类水浇的卖10元/公斤,四类水浇的卖5元/公斤,五类水浇的卖1元/公斤,用劣五类(毒水)浇的毒菜,能卖多少钱一斤?恐怕常吃这种菜距患重大疾病已不远了。由此看“毛主席说的水是农业命脉”是多么有预见性,一语道破天机。

2 水是工业生产的重要保障

“水是生产之要”,各项生产离不开水,很多工业选址首先考虑水源是否丰富,因为水往往是制约工业发展的瓶颈。

以生活消费品和制作手工具为主的轻工业离不开水。消费品中以水为生产原料的很多,例如,各种水产品,矿泉水、纯净水、苏打水;各种饮料,娃哈哈、可乐、雪碧等;各种酒类,白酒、红酒、啤酒等。生产其他消费品和手工具,虽不以水为主要原材料,但它们一般都是以水为中介或媒介。

以采掘(伐)工业、原料工业、加工工业为主的重工业,水在各个门类生产中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无论重工业或轻工业都离不开水的支撑。水是生产之要,是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元素,重要的生产资料,是各门类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着关键位置。

3 水利拉动着第三产业的发展

水是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党的十七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十八大把生态文明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五位一体的文明建设提出来共同建设,意义深远,为今后建设美丽中国、富强中国梦描绘了方向。

近几年,各地政府都在推进以水利建设为内容的生态文明建设,打造林水相依、花水相依、鱼水相依的水生态文明圈。生物多样性是美丽水利、生态河湖的重要特征,应当了解适合当地环境的各类生物的特性,为其生存繁衍创造必要条件。

青山碧水就是金山银山。前些年的矿区、油区、煤区等,现已辉煌不再,而以前青川碧水不为人知的地方已成旅游胜地,创收的高地。2000年,洛阳栾川重渡沟人均收入439元,远远低于全省1998元的平均值。经过短短十几年的发展,重渡沟景区依靠青山碧水演义了一场致富之梦,从439元/年上升到每年人均2万多元,依靠的就是青山碧水。清水依然流,金山依旧在,一个个山水画屏,供人类欣赏、生活、游玩,培育出一个个旅游景区和一个个经济增长点,支撑地方经济的健康发展,由此得出一个发展公式:水=绿色=生态=美丽=财富。

平原或丘陵地区打造生态水系,应以自然修复为核心,逐步恢复水生态系统功能,不仅水质要符合要求,更要为保持和恢复生物多样性创造条件,需要以中小河流治理为切入点,重点围绕城市河流、河流的城市河段,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沿河清淤疏浚,适当建坝,拦住水源,让河道长期有清水,同时,沿堤坝栽树、种花,扮靓每条河流,形成水生态文化系统,让秀美的河流像条条锦带一样镶嵌到大地上,勾画出青川碧水的图画,拉动着周边经济的发展,形成一条条经济发展带。

4 水利对城市发展有着强大的推动作用

水是城市的灵魂,没有水的城市就失去了灵气,缺少了城市的魅力。现代城市离不开水,有了城市水系,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之后,还可以提升城市形象,塑造城市品牌,形成城市文化,拉动城市核心竞争力,是城市实力最有力的支撑因素。事实证明,水系形成后,会拉动周边土地价格提升。开辟城市水系岸线,就等于开辟了“黄金岸线”。对于城市经济来说,水之所在,便是财富之所在。

杭州就是一个谱写水灵气的城市。翻开杭州的发展史,就是一个水的乐章。杭州的城市建设、经济建设因西湖而发展,从西湖水利延伸到西湖文化、西湖地产、西湖经济,西湖给了改革开放后的杭州40年的发展空间,造就闻名于世的“财富之都”、“文化之都”、“美丽之都”,拉动杭州所辖8个县市区财政收入都超过了百亿元,杭州市财政收入超2000亿元。聪明的杭州人亲切的称过去这40年的发展叫“西湖时代”。2012年以来,睿智的杭州人发现“西湖时代”发展的空间已剩下不多了,西湖周边几十公里城区得到长足发展,这个水生态文化圈变得小了,已满足不了以后杭州的发展空间。他们研究发现,西湖水大部分补给来于钱塘江,钱塘江在西湖边上曲延上百公里,钱塘两岸潜存着巨大的发展空间。杭州人把钱塘江分了四个部分,在钱塘江上划出四个不同的经济圈,蜿蜒百余公里的钱塘两岸又掀起了新一轮的建设高潮,这一轮建设杭州人预计还要40年,他们又给它起了个名字叫“钱塘时代”。两个时代给了杭州80年的发展机遇。前40年“西湖时代”已把杭州建成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丽之都;以后40年的“钱塘时代”会让杭州变得更有魅力。由此可以看出,水利与城市共同发展,城市会显得更有生机,独具特色,潜力具大。

5 水是经济发展的绿色引擎

水支撑着农业发展,是农业生产不可欠缺的首要条件;水是生产之要,是工业生产依赖的重要生产资料;水是生态之基,保障着生态安全,支撑着三产;水是城市的灵魂,是建设美丽城市的基础。第一产业加第二产业加第三产业再加城市建设,等于经济总量,等于GDP。因此,现代水利的发展就是国家要求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下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的发动机。人们完全可以在打造生态、建设美丽的同时,实现经济的绿色发展。

以前,许多地方为发展经济,上马了一批批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的三高企业,确实在特定条件下拉动了GDP的增长,但环境遭到了空前破坏,把赚来的钱弥补环境,也无法在短时间内修复还原。

6 水利工作面临重大转型

6.1 功能性水利向生态水利、文化水利转变

以前的水利工程功能单一,用途单一,与生态结合的少,设计理念落后。例如一条河流开挖疏浚,只考虑10年一遇、20年一遇或50年一遇的防洪要求。河流按单一标准开挖完之后,不难发现缺少了许多内容,与大家想象和要求的有距离:如堤防没有防风固堤的灌木或草皮,河坡上植被很少设计或品种单一,难以形成景观;堤顶道路标准不高,安全护栏考虑少,警示标牌少且生硬,工程缺少文化内涵;河流的历史、长度、流域面积、起源地、水流量、河内物种类、河流年代、河流河系等内容解释少或根本没有;没有展示悠久的水利文化,生态水利呈现不突出、转化慢等。因此,以后湖泊、河流整治、坑塘治理、桥、闸、涵修建等工程,在设计施工等方面应多考虑工程综合效益,设计方面应多考虑其文化内涵,展示生态美的一面,让大家看到河湖、坑塘、桥、闸、涵的内在和外在的美,不断满足大家亲水、近水的需求,建成林水相依、花水相依、草水相依、鸟水相依的生态水系。

6.2 工程性水利向美丽水利转变

目前,许多水利工程,尤其是北方的水利工程吸收“美”的因素太少。比如河道上的各类型拦河闸、启闭机,从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一直到现在,火柴盒外观一点没有改变,启闭机也表现出黑、大、傻、粗、笨等特点,没有与现代建筑艺术结合,甚至古代建筑风格也没有吸收,同时存在着适用性差等缺点。当大多数人提到这些缺陷时,用的方法就是用一个设计优美的建筑把水利工程包裹起来,让它从外观上看不像个“水利工程”。难道不能从设计源头上考虑吗?目前,国家对水利投资不断扩大,水利工程增多,应该把个个工程建成除具备自身功能外,又像一个个艺术雕塑点缀在祖国大地上,似颗颗珍珠在闪耀,发挥光芒。

6.3 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

传统水利是单一水利,水表现出对农业的单一支撑,对二产、三产的拉动作用不明显,或不被大多数人认识。我国经济发展到现阶段,水环境出了非常大的问题,已影响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改变发展方式,代之以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不吃子孙饭的绿色发展方式。

用水来带动经济的发展,用水来带动一、二、三产业的发展,“水经济时代”已经到来。用水来改变生态,用生态铸造美丽,用美丽带来发展、带来财富的聚结,是现代水利的重要特征。郑州开挖了引黄调蓄工程——“龙湖”,引黄入湖后,龙湖周边地价飙升到1000万元/亩,周围规划了40多平方公里的龙湖区,因龙湖拉动地价一项就产生价值5000多亿元,拉动了一个新城建设,而在这个建设中,没有引进一个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的三高企业,也没有向空气中排放P M 2.5,而用水经济的健康发展模式,带动GDP的增长,创造了财富,实现了“绿色”发展,展示了现代水利的魅力。

6.4 概念水利向智慧水利转变

由于前些年水利工程欠账太多,现存大部分水利工程建于建国初期,20世纪70、80、90年代水利投资很少,水文、水资源相关资料严重缺失,特别是市、县级水利部门,很多水利资料不齐,甚至大部分县、区没有水利总体规划、水资源规划……,造成家底不清,停留在概念中,对制定工作方案提供不出科学依据。因此,下一步应加大对智能水利的投资力度,加强水利各专项规划,摸清家底,弄清水资源分布,地表水,浅层水,深层水,主水和客水总量等相关数字指标情况,制作详尽的数字分析信息库,促进水利工作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变,向智慧水利推进。让水利工程印上时代的信息,赋予文化的内涵,插上科技的翅膀,吸收艺术的精华,彰显水利综合实力,服务民生,拉动经济。

猜你喜欢
西湖水利生态
“生态养生”娱晚年
시후 ( 西湖), 야간 개장 재개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水利工会
水利监督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西湖的六月十八夜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