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推动创新型城市发展的机制研究

2014-08-15 00:54薄建柱司福利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创新型机制科技

薄建柱 曹 杰 司福利 周 磊

(河北联合大学 河北唐山 063000)

河北省唐山市作为国家科技部批准的42个创新型城市之一,在加快唐山创新型城市建设这点上,无论是从当前国际国内大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还是从唐山的市情来看,都显得十分重要而紧迫。高校是知识创新和知识传播的主体,同时也是技术创新和知识应用的主要参与者,在推动创新型城市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服务于创新型城市建设和发展。同时,高校还应积极参与地方城市建设,发挥自身在人才、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优势,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步伐。

1 高校推动创新型城市发展的必要性

1.1 时代呼唤以高校来推动创新型城市发展 “创新”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城市向知识化、高级化发展的表现。创新型城市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竞争激烈化发展而来的,胡锦涛同志在2006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的讲话中提出要用15年的时间使中国加入到创新型国家的行列中。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是我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

1.2 发挥高校科技创新生力军作用的需要 高校建设与现代城市的发展相伴而来,是城市发展的动力源泉。它为城市创新发展提供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在知识、技术、文化创新等方面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一直以来都承担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任务,为国家发展提供创新人力资源。高校是培养创新人才根据地,是传播科学知识发展科学技术进行文化传承重要场所。高校人才培养的水平高低会直接影响一国的科技水平和文化发展水平。

1.3 高校科学技术创新支持系统是实现创新型城市发展的基础 高校是科研机构的集中地,为科学研究提供着基础平台,支撑着整个城市创新系统的构建,也是一个地区向着创新型城市发展所应具备的基础条件。纵观世界各国的城市发展无一不得益于高校的科研技术支持,著名的美国硅谷日本筑波以及印度硅谷班加罗尔都是依靠集中的高校高校所具有的创新优势对创新型城市建设具有支撑作用,而创新型城市建设又能够推动高校的发展,提升高校的基本功能,推动高校结构的升级。

2 高校推动创新型城市发展的路径

2.1 将创新型人才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为创新型城市发展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 与国外大学相比,中国高校缺乏对创新人才素质的要求,缺少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标准,因而在人才培养上脱离了社会需求,这就要求高校改变传统的保守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将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在这一目标的引导下,提高教育质量为创新型城市建设不断输入新鲜血液,为创新型城市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2.2 深化高校教育体制改革为创新型城市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城市发展与转型是一种内部机制变迁的结果同时也需要一定的外部环境予以保障。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使高等教育更加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就要求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探索建设符合高等教育规律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从而为高等教育的更好发展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高校教育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同时需要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提高高校自主办学能力,让社会广泛参与到这一改革当中来,为改革创造良好的社会基础。

2.3 加强创新人才培养,为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充足人才资源在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过程中,明确的目标必不可少,同时大批勇于创新且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则是实现这一目标基础。企业和社会甚至高校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这一社会生产的关键要素。因此,在高校中应注重培养和选拔创新型人才,适应现代科学发展需要,让他们主动承担起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主要任务。以人为本的发展,最终使人实现自身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2.4 注重高校文化、知识、科技创新研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高校产出的科研成果要应用到实际生产生活中并最终为城市建设服务实现其应有的价值,才算完成了它的使命。将高校的研究成果成功输送到企业再经由企业加工创造产生社会价值,科技创新的任务才算真正完成。闭门造车式的创新是不可取的,高校在强化自身科研以及创新能力的同时更应该注重与现实市场需求的结合,及时了解市场信息,调整自身研究任务,实现有意义的创新。

3 高校与创新型城市互动作用

3.1 高校发挥着知识创造、科技发明、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功能,为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养料 迄今为止,高校曾经发生过两次重要的革命变革,使其在社会中的作用发生了深刻变化,第一次变革发生在19世纪中叶,将高校单一的教学功能向教学与科研并重的双重功能转变。第二次发生在20世纪中叶,将高校的功能范围继续扩大至经济和社会服务领域。这两次转变深化了高校所应具备的社会功能,将高校与社会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为城市建设社会发展提供了功能前提,使其不仅成为创新活动的源泉,更成为了创新活动的组织者。

3.2 企业是社会生产链条中的重要一环,承担着科学成果转化的重要任务 企业能够为高校研发的新成果提供转化平台,为其转化提供资金、场地、市场导向等多方面的支持。企业与高校的接轨能够避免高校的科技研发与市场需求相脱节的问题,减少资源浪费的现象发生,提高科技创新的经济效益,加强了高校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高校为企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成为企业自身长远发展的强大后盾。企业与高校的互助合作是创新型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力量。

3.3 政府在统筹高校科技创新方面发挥着指导规划统领全局的作用 政府从政策和资金两个方面对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支持。一方面,政府通过制定国家中长期发展目标以及出台相应鼓励政策来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在政府的政策扶持下,能够使高校人才培养拥有制度保障,使企业与高校相互作用保持稳定;另一方面,政府通过财政措施直接投入到科技创新领域进行创新型城市建设。这样能够使高校享有科研专用经费,也能够弥补企业的资金缺口,为创新型城市建设铺平道路。

4 高校推动唐山创新型城市发展的机制

4.1 高校要发挥学科、科研方面的优势,建立适应创新型城市建设学科、专业,并提供理论支持的机制 高等院校是科技创新的源泉,能够引领创新型城市发展朝着科学化、正规化的方向前进。高校科研机构在科技创新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在创新型城市建设过程中以高校为载体进行相应的学科体系和科研机构建设有利于其发挥这一优势作用。

高等院校所具有的深厚学术底蕴和领域广阔的专家科研队伍,能够为唐山建设创新型城市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高校应当注重围绕国家发展目标与市场需求进行创新研究,加快研究步伐,提高科技转化率,努力解决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各种科技问题;高等院校具有包括教育、科技、经济、政治等范围广泛的社会关系网络,而高校作为这一关系网络的核心发挥着组织协调、加强各方互动的重要作用。高校应当提高自身的科技管理水平与组织协调能力,促进科技资源的高效利用,是资源能够得到合理配置,为创业者提供优良的创新环境;高校拥有较为完备的技能培训体系,能够为企业以及社会各界提供专业的人才培训服务。因此,高校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服务功能,完善技能培训制度和培训体系,做好人才培养和输出工作。

4.2 高校要为地方城市建设提供创新型人才,需要建立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 人才培养特别是创新型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唐山建设创新型城市所必需的人力资源要素。这就要求高校要依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调整人才培养的机制和模式,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创新人才。创新型人才培养不仅需要高等院校转变传统人才培养观念还需要建立一套强有力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构建创新教育体系。通过借鉴发达国家的教育管理中的思想、制度、方法等经验,为唐山地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直接参考。

高校需要从三个方面来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需建设:一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作保障,教师职业素养的高低专业技能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优劣。教师应具备开拓进取的精神,勇于探索、求真务实,带领学生进行探索研究;二是要改变传统教学方法。传统教学往往以知识讲授为主,缺少学生参与课堂互动,阻碍学生能动性的发挥,而创新型社会所需要的是积极思考、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突出的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高校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根据实际需要运用相应方法进行教学活动;三是突出特色办学,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以人为本、发展个性是当代素质教育所推崇的,高校要为学生个性培养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根据不同层次人才的发展需要指定相应的培养目标,同时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个性的解放以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人才。根据不同层次人才的发展需要指定相应的培养目标。

4.3 建立校地、校企合作机制 高校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这一作用的发挥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与企业的合作,因此建立校地、校企合作机制对于唐山建设创新型城市尤为重要。

建立校地合作机制能够为高校与地方政府在资源共享方面提供平台。唐山市政府要重视与地方高校合作并制定相应的合作发展战略规划,整合校地资源,通过校地合作在唐山建立大学城、科技园聚集高科技人才,丰富唐山的人才资源。根据唐山地区的实际需要建立校地合作制度,通过各种方式拓宽校地合作的渠道。抓住校地合作契机加快唐山地区的文化建设,推进城市化进程。政府通过建立政策鼓励机制和服务保障机制调动起校地合作的积极性,促进了政学研的结合,为唐山建设创新型城市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智力保障。政府还需与高校建立常态化的沟通协调机制,这样才能使双方及时有效地获取信息,使唐山地区又好又快地实现创新型城市建设。

校企合作机制主要包括共同参与机制、政策引导机制和相关约束机制这三方面的内容。共同参与机制是高校与企业共同制定相关人才培养目标,开设专业课程,建立专业所需课程体系。高校将企业作为教育培训的实践基地,企业委托高校进行员工职业技能培训,双方形成长期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机制,这样既有利于高校朝着更高层次发展也有利于解决企业人才需求问题,使其能够顺利实现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引导机制需要唐山市政府为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提供相应的政策鼓励与支持。政府需要根据社会需要制定政策鼓励高水平高技能人才到高校中去担任专兼职教师,为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搭建平台,逐步引导双方走向互利合作的发展道路;此外,校企合作的实施还需要相关的约束机制作为保障。虽然校企合作是在共同利益的驱使下进行的,但这一合作的建立仍然需要法律、制度以及道德等约束机制来确保实施。没有这一约束机制就谈不上长效的机制。双方合作需要在法律框架内进行,制定并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在道德层面,双方要互为对方的利益着想,将彼此作为利益共同体。

[1]杜 辉.“创新型城市”的内涵与特征[J].大连干部学刊,2006,22(2):10

[2]叶 帆.创新型城市的构建要素与实现路径[J].中共桂林市委党校校报,2006,6:49

[3]肖 鹏,李兴文,刘国新.创新型城市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展望[J].科技与经济,2006,(5):51

[4]文晓灵.“三螺旋模式”中的高校定位[J].创新科技,2006,(11):16

[5]文晓灵.国内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探索[J].前线,2006,2:46

猜你喜欢
创新型机制科技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高等教育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