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翠平
(山西省同煤集团轩岗煤电公司医院 山西大同 034114)
手术室是对患者抢救及治疗的关键性场所,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很多突然性的事件会给抢救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我们对手术室进行了风险管理,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进行普通外科手术的1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所有的患者在检查过程中没有发现精神疾病、认知障碍和其他非正常疾病的特殊情况。观察组男46例,女34例,年龄10~78岁,平均(45.24±3.5)岁。对照组男44例,女36例,年龄11~76岁,平均(47.12±2.63)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方式等方面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风险管理。主要方法如下:首先提升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护理人员要严格要求自身,做到“零纰漏”。注重护理人员之间的相互检查、相互监督、相互学习,及时发现、纠正、解决问题;其次,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完善、系统的了解,充分评估手术室存在的风险问题,风险易发人员需要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跟班。适当增加备班人员,合理搭配手术人员,从而减少风险的发生;最后,加强手术细节管理。手术前认真落实手术室管理各项制度,确保手术物品无误;术中认真按照设备操作方法进行操作;术后清点手术物品和器械,做好护理记录。严格规范各类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和工作标准。
1.3 评价标准 记录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医疗事故发生率、切口感染发生率和患者满意程度。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5.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数据采用χ2检验,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医疗事故发生1例(1.25%),术后切口感染发生8例(10%)均低于对照组6例(7.5%)和21例(26.25%)。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为(95.28±1.2)%,明显高于对照组(80.23±2.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手术室护理贯穿整个手术过程,任何一个护理过程的风险都将直接影响手术的最终结果。医疗事故无论对于患者、患者家属还是对于院方都是无法挽救、不可估量的损失。但是很多护理工作仍旧存在薄弱环节,这也是近年来医疗事故呈现上升趋势的一方面原因[2]。作为医疗机构必须加强自身的管理责任意识。风险管理恰好能够弥补这一薄弱环节。
风险管理是指将风险降至最低的管理过程,包括对风险的评估和应对处理方法[3]。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就是在手术治疗展开过程中对整个医疗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地分析[4]。在手术室护理中运用风险管理理论的重点是建立更加规范的医疗管理体系。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及早做好应对措施,确保手术成功。
本次研究中,采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的观察组在医疗事故发生率、切口感染率上都比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高,而且也获得了比对照组更好的患者对手术对院方的满意度。这说明,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理论给手术室护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转变,它完善了手术室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标准,明确了各个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加强了护理人员防止风险的意识,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业务自觉性和应对风险的能力,使得护理人员能够主动防范风险,遇到风险后能够快速、有效的解决问题,降低了手术护理的风险,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风险管理能够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降低了风险。
[1]张玉荣.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对策[J].护理研究,2012,26(9C):2581
[2]易 红.风险管理法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3):237
[3]任巧花,赵承芳.护理风险管理机制的运行[J].护理研究,2011,25(1C):265
[4]蒋亚茹,王小平,巨会萍,等.风险管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中的实施应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1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