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树沛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环境监测站,广东 江门 529100)
江门市位于珠江三角洲西部,因地缘优势与经济后发,制造业蓬勃,是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区之一。江门的电子元器件、LED、不锈钢制品、家具五金、摩托车配件、高档卫浴卫生洁具和麦克风等在国内外有着较高声誉。其配套的电镀产业发展蓬勃,有镀锌、镀铜、镀镍、镀铬、多层镍铬、PCB 镀铜、铜及铜合金着色、铝合金及锌合金电镀等。
电镀工艺流程复杂,涉及化学药剂种类和用量多,工艺需水量大,因此生产过程中产污环节多[1]。众多污染物中,重金属污染物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近年来,重金属污染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成为当前亟待妥善解决的突出环境问题。
江门属于《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中的10 个国家重金属重点防控区之一──珠三角电镀重点防控区。为此,江门市加大了重金属重点行业、重点地区的整治力度,其中电镀行业便是一个重点。根据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珠江综合整治工作的决定》(粤发[2002]16 号)、《广东省电镀行业统一规划统一定点实施意见》(粤环[2004]149 号)、《关于进一步加快我省电镀行业统一规划统一定点基地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粤环[2007]8 号)及其补充规定(粤环[2007]83 号)等文件要求,为加快推进江门市电镀行业统一规划、统一定点工作,促进电镀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江门市相应出台了《江门市电镀行业统一规划和统一定点实施方案》(江环[2007]222 号)和《关于推动江门市区电镀行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统一定点工作方案》(江府办[2009]67 号)等方案。
2012年11月30日,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发布“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执行国家排放标准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的通知”(粤环[2012]83 号),要求电镀行业执行《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0–2008)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电镀企业和拥有电镀设施的企业在水污染物和大气污染物排放方面要执行更严格的排放标准。
这一系列的政策文件引导了电镀行业的发展方向,促进了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也给电镀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传统粗放型的经营管理体系在不少电镀企业中仍延续着:企业人员专业化程度低,生产工艺落后,管理较混乱,资源利用率低,污染预防意识薄弱,污染治理设施简陋甚至无治理设施,这使清洁生产技术难以推广。
《江门市电镀行业统一规划和统一定点实施方案》提出,要在“十一五”期间建成新会区崖门基地、开平市月山基地、台山市海晏基地等3 个高水平电镀工业定点基地。其中,崖门基地为蓬江区、江海区和新会区的相关产业发展提供配套,承接市区不符合保留条件的老电镀企业的整合搬迁;月山基地主要承接开平市、鹤山市不符合保留条件的老电镀企业整合搬迁;海晏基地承接台山市、恩平市不符合保留条件的老电镀企业整合搬迁。尽管方案要求2009年年底前,除符合保留条件并取得确认文件的电镀企业外,其他电镀企业必须搬迁进入定点基地,但不少电镀企业对搬迁的积极性不高,实际搬迁进度缓慢。究其原因主要有:
(1)不少企业投资成本尚未收回,租赁期限未到,搬迁将带来损失;
(2)3 个基地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缺少辐射力,将减少客户和增加招工难度,从而增加了经营成本;
(3)行业未来前景不够明朗,企业自身信心不够。
如何在严格的环保要求下生存?这是一个现实而迫切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去应对。
3.1.1 加大整治非法电镀企业
针对所谓行业黑户(指无环评批文、排污许可证等环保合法手续的企业,或者寄生于有证照的企业内的小黑作坊等),应组织环保、安监、税务、工商等多部门联合查处,一律停产整治关闭或入园生产,使这类企业无法立足。
3.1.2 严格环保准入
结合国家地方政策要求,严把电镀行业的环境准入关。继续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作为新、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前置条件,严格审批所有新、扩、改、迁项目,使得企业的选址、规模、工艺、装备、资源利用、污染防治等各项内容均符合要求,督促“等量置换”和“减量置换”措施落实到位。在电镀基地以外,原则上不再新上电镀项目,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加强电镀行业统一规划统一定点的政策宣传,把电镀基地建设列为政府的重点项目。但注意与政绩工程区分开来,政府“搭台”筹建基地后,要逐步减少不必要的干预,重视发挥指导作用。
3.1.3 进一步促进电镀基地发展
在环保要求日益严格的今天,单靠企业、作坊自身的力量难以为继,发展电镀基地成为改造工艺、装备更新换代、清洁生产的必然趋势。电镀基地可把江门地区分散的厂企集中起来,达到减污、降耗、增效的目的,使一批企业做大做强,实现产业的健康发展。
针对上述搬迁遇到的问题,建议从三方面着手:
(1)推动各种优惠扶持措施。对主动关停或搬迁入基地的企业,适当加大土地及留置资产的处置和补偿,并给与奖励。坚持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的联动机制,基地新增企业的环境影响报告内容可在基地总体规划环评基础下简化,并简化技术评估程序以缩短审批时限。同时,对于企业所缴纳的一些税收,地方财政留成部分,并按一定比例给予企业扶持和奖励,对涉及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经营服务性收费实行优惠。
(2)明确电镀基地的功能定位,科学管理。电镀基地的功能定位是整个管理模式构建的主要出发点,也是最终的落脚点。针对目前私营企业投资主导的3 个基地,要防止经营者为争取企业入园获利而随便降价或降低门槛。政府出面并统筹好电镀基地的建设,协助基地确定科学的管理模式,使经济、环境、社会协调发展。电镀基地既要建成经济发展增长区,又要成为环境综合治理的示范区[2]。
(3)开展“保姆式”企业服务。电镀基地管理方应树立“亲企、助企、富企、安企”的观念,从传统工业区的“房东式”向综合、高效的“保姆式”转变,以全程代理、一站式服务等方式优化服务,例如人事招聘、员工培训、技术支持、广告宣传等,使企业进得来、安得下、留得住、富得起。
清洁生产工艺、资源回收利用和闭路循环逐渐成为电镀行业的主旋律。只有不断提高技术水平,认真贯彻实施国家相关法规标准,才能把企业做大做强。
3.2.1 提升工艺与装备水平
必须以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的思想为指导,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产生,结合新材料的开发,积极推广低毒或无毒、低污染、低能耗的清洁生产工艺,如电解法退镀、达克罗技术、三价铬和无铬钝化工艺、多级回收、逆流漂洗等。合理布局生产线,清污分流、分类处理,提高资源利用率,努力实现节能减排。
3.2.2 注重人才和管理
电镀行业作为一跨学科的复杂行业,对人员素质和企业管理都有较高的要求。只有提高整个企业的技术文化素质和管理水平,才能满足新时期的要求。企业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增加教育培训投入,完善选人用人制度,研究、实施新的管理模式,以更好地发展。
3.2.3 提高行业污染物防治能力与应急能力
国家对电镀污染物排放要求日益严格,加上企业和工艺的差异,单一处理工艺已很难满足处理要求,只有根据电镀废水的成分,应用多元组合技术,才能达到理想效果,同时根据系统工程原则,合理安排好处理技术间的衔接。
企业自身也应设置事故应急池,做好防渗漏处理,确保环境安全;编制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建立应急组织体系,落实事故防范措施。
江门地区电镀协会的成立可以起着协调、沟通的作用,成为“娘家人”和“行业警察”。一方面,要向政府部门争取有利的法律、政策,并与政府部门形成合力;另一方面,要积极参与行业规范的制定和行业许可证及资质审查,以发布行业统一认证标志等形式,形成良性竞争氛围,协调市场价格,促使行业健康发展。
3.4.1 强化环境监督
江门地区不少电镀企业排污时间和强度的随意性都较大,容易发生偷排、漏排行为,存在环境安全隐患。环保监察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积极对设置暗管、超越管等违法行为进行打击,杜绝企业偷排。另外,环保部门应加强对企业日常环保管理的指导。
3.4.2 进一步完善污染源在线监控
本地区所有电镀企业应安装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实现全天候不间断的实时监控。积极研究特征重金属污染物的在线监测技术;对建设较早、超期使用、故障率高的在线监控设备进行及时改造、更换、升级,确保发挥功效[3]。
3.4.3 规范台账管理
完善各种环保台账,督促企业落实专人管理,记录要详细、及时地反映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状况、电镀污泥等危险废物转移及处理效果。
对关停及搬迁的电镀企业原址开展土地重金属监测,对土壤残余重金属含量进行评价,对污染土地进行修复和限用。应做好电镀基地周边地下水和农作物的监测[4],对超标的地下水、农田采取限用措施。
从某种意义上分析,环保力度的加大是江门电镀行业经济发展的必然,是电镀行业一次重新“洗牌”,既充满挑战和危机,又带来巨大的商机。电镀行业的调整、重组必然有一些企业、作坊要淘汰、退出,对龙头企业来说却是发展壮大的好机会。这其中还需要各职能部门相互协调,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真正实现电镀行业的转型升级。
[1]梁国柱.广东地区电镀业的现状与发展前景[J].材料保护,2003,36 (1):27-28.
[2]盛俊宝.当前电镀园区的建设与存在的问题[J].涂料涂装与电镀,2006,4 (6):3-6.
[3]台州市环境保护局.台环保[2011]24 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电镀行业环境监察工作的通知[EB/OL].[2011–03–28]http://www.zjtz.gov.cn/zwgk/xxgk/030/05/0514/201103/t20110328_92116.shtml.
[4]浙江省环境保护厅,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浙环发[2011]67 号关于印发浙江省电镀行业污染整治方案的通知[EB/OL].[2011–11–15]http://www.zshbj.gov.cn/news/a5lee980-a1d8-4d75-ad4a-e50cc860c253.html?type=WZ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