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世界上其它发达国家电子政务的建设日新月异,政府利用数字技术进行行政管理的水平大大提高,而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才刚刚起步。我国政府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便开始在一些政府部门利用计算机技术尝试一些最简单的政务活动,比如文档管理、公文处理等。在1993年底,为适应世界范围内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的潮流,我国政府启动了“三金工程”,重点建设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为重点行业和部门输送业务数据和政务信息。到了1998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以及信息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我国政府提出了政府上网的构想,从而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发展正式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在这个过程中,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的发展很不平衡,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较大,必然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从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发展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下列一些问题:
我们都知道,电子政务是指各级政府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互联网通讯技术,实现高效、透明、规范的电子化办公和对外服务的过程,而绝对不是简单的政府上网或办公自动化。它要做的绝对不是安装几台电脑,连接打印机和扫描仪,处理文档和打印报表,也不是建立政府门户网站,收发公众电子邮件,无纸化办公等。但一些部门在电子政务的建设方面仍存在一些错误认识。比如:把电子政务仅仅当做政府部门的计算机网络化,不重视应用软件的开发和政府业务流程的整合,结果很多政府部门的计算机设备成为办公自动化的工具,甚至成为应付上级领导检查的一种道具,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还有就是想当然地把电子政务等同于政府上网,以为把政府的一些政策、法律法规、公告挂到网上就算电子化了,没有把传统的政务活动同网络的便捷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公众提供的服务不到位。
一些部门对电子政务的理解仅仅停留在领导指令的执行上。上级部门做了门户网站,我们也找人照猫画虎地做一个,上级部门推出了新栏目,我们也原封不动地拷贝过来。这种应付差事流于形式地执行任务的思路,完全无视政府各个部门工作性质的不同,真可谓是敷衍了事,走进形式主义的误区。
从我国现有的电子政务门户网站来看,内容和形式都存在不少问题。各级政府的门户网站无论是在信息的完整性和实用性方面,还是在沟通的及时性和公开性方面都离公众的期望值有较大的落差,网站的点击率较低,内容陈旧重复、更新不够及时,网页设计水平不高。相当多的政府门户网站仅仅把一些法律法规、政策、公告从纸上搬到网上,信息共享的数量少,质量也不高,网上反馈寥寥无几,网页链接较少。此外,许多政府门户网站重视宣传的静态功能,缺乏动态的和公众双向交流的手段。老百姓虽然从网上能够了解一些政务信息,但办理一些具体的日常事务,却缺乏必要的渠道。
“轻调研重上马”是电子政务建设中一个普遍性误区。当前,国家特别重视发展电子政务,为电子政务建设的专向拨款数额越来越大,但这些资金应该首先用于需求调研、统筹计划、人员培训等基础性的前期准备工作,绝不是购买一些价格昂贵的高档设备就万事大吉。否则,再先进的设备公务人员无法正确使用,也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更何况计算机设备更新速度极快,盲目追求“高、大、全”式的建设,很可能带来资源的极大浪费。
现在,一些地区的信息高速公路建设还未全面完成,网络的运行速度还不够理想,各级政府的计算机网络、电信网络的覆盖率还较低,尤其是在偏远落后的地区,整体的经济条件和技术水平还远远不能适应电子政务的建设需求。此外,我国的上网费用和通信费用的价格与世界上其它发达国家相比还较高,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电子政务的普及应用。
世界上其它发达国家都把电子政务的建设上升到国家信息化的战略层面上,都制定了相应的电子政务规划,都提出了电子政务建设的长远规划和近期目标,而且,发达国家还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统一领导、组织协调和实施政府的电子政务规划。当前,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缺乏宏观规划,没有明确的电子政务发展目标,也没有专门的机构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各级政府的电子政务建设是各自为政,标准互异,没有相应的组织机构来统筹规划,出现了重复建设、自成体系、信息资源分散、共享程度低等不应有的现象,以致影响了计算机网络的整体运用,这必将影响电子政务的建设速度和发展水平。
从世界范围看,数字鸿沟现象无论在哪个国家都或多或少地存在,是一个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但在中国这个问题显得尤为突出。数字鸿沟的问题困扰着电子政务的建设与发展。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电子政务将进一步强化社会分配的“马太效应”。现实生活中,最需要政府提供援助的人往往就是那些没有条件上网、不会使用高科技数字工具的弱势群体。如果数字鸿沟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将有可能导致“强者恒强、弱者愈弱”的局面,从而加速贫富差距的两级分化。经济水平的低下以及自然环境方面的恶劣,使得绝大多数社会低收入家庭不能利用互联网技术充分享用电子政务提供的社会资源。因此,政府应考虑在一些生活条件困难的地区向所有居民提供免费上网和电子信息服务。或者由政府牵头、企业赞助,在公共场所建立一些免费的上网终端,让低收入家庭也能享受信息社会所带来的便捷的生活方式。
世界上其它发达国家为促进电子政务的建设,都制定了一系列促进电子政务应用的法律规定,明确在法院审判过程中,电子签名和其他电子证书可以作为证据使用,并授权政府相关部门修改法令为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的实施扫除障碍,承认电子支付的合法性,并出台相应的网络安全政策。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较晚,基础较薄弱,还处于建设的“初级阶段”。目前只是由行政机关对互联网管理出台了一些限制性的行政法规,而对如何促进电子交易、如何使用电子签名和电子支付还没有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在某种程度上也制约了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速度。我们应该借鉴其他发达国家有关电子政务立法方面的先进经验,尽可能地解决数字技术快速发展与法律法规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尽快通过立法形式解决电子政务中出现的一些法律法规问题,努力探索适合我国电子政务特点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
我国政府的上网工程虽然令人欢欣鼓舞,但其中某些政府门户网站却表现出一些急功近利的现象。为了赶时髦、出政绩,一些地区和部门兴师动众地建网站、买设备、配软件,但给上级领导和老百姓作完秀之后,政务电子化的实施便无人问津,这不仅仅是形式主义的问题,还造成了公共资源的极大浪费,有悖于国家电子政务建设的初衷。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设是要在网上建设一个信息丰富、内容详实、服务快捷、互动性强的电子政府,绝不是一哄而上、装潢门面的所谓政绩工程,而是需要踏踏实实地摸索出为老百姓提供更优质服务的头等大事。
当前,我国采用的是“区域管理与行业管理并存”的网络体系,并且在具体实施中多以纵向的网络建设为主,这样就形成了网络建设纵强横弱、条块分割的局面,造成各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畅,相互封闭,“信息孤岛”现象日益突出,相关部门之间的资源难以共享,严重影响跨部门和跨地区之间的业务协同工作,“信息孤岛”引发的公共服务不力事件频频出现。实际上,各地区各部门库存实体信息数据量非常大,但是彼此之间互不联通,数据杂乱无章,这就制约了当前电子政务建设的发展速度。
要克服“信息孤岛”的现状,一方面要采用功能强大的云计算、大数据等尖端技术,另一方面还要踏踏实实地做好如下工作:
1.推进信息公开 ,加大行政权力的监督措施;
2.加大网上信息公开目录的建设和维护力度;
3.深化在线办事服务,耐心解析老百姓个性化的诉求;
4.推进政民互动、网络问政,进一步利用好电子邮箱、QQ、留言板、直播访谈等渠道优势,满足公众交流的多样化需求,完善网站的双向互动模块;
5.加强网站互动主题的策划、及时反馈老百姓的留言,并注重保持与老百姓互动交流过程中的亲切、热情的良好习惯;
6.宣传部门要做好互动平台、博客、微博以及微信等沟通渠道的保障工作,将政府网站的互动范围延伸拓展,建立起互联网甚至移动网上覆盖更加广泛,内容更加生动活泼的互动交流体系。
纵观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状况,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但建立电子政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政府的内部管理和外部服务都应有机地结合起来,没有认识上的提高,没有科学化的管理和规范化的操作,政府的电子化就是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