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秀玲
为了了解和掌握民办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效性教育状况及其发展趋势,进一步增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效性教育的针对性,调查组采取问卷调查和随机访谈的方式,对上海4所民办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效性教育状况进行调研。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823份,有效回收率为82.3%,随机访谈学生220人次。调查内容包括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评价,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教学平台即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生满意度,以及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应采取何种形式等。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大学生对民办高校实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非常认可,其中54.56%的同学认为民办高校实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非常有必要,但也针对当前民办高校实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看法。
从本次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统计之后的数据分析,可以总结出如下内容:首先,单从学生对所就读大学的评价上看,被调查对象认为很理想的不到1%,相反,被调查对象认为不理想和很不理想占35.24%;从学生入学前就读学校的情况来看,来自普通高中的学生比例占49.7%,来自重点高中的学生比例占40.1%,上海市三校(职业高中、中专、技校)的学生占10.1%。民办高校学生对所就读学校的不认可或不喜欢,并且他们的入学背景比较复杂,面对学生们的这种现实情况,为在民办高校开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教师又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其次,从学生的居住地域比例来看,城乡各占一半;从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来看,来自一般家庭占53.46%,来自拮据家庭占16.65%,这相比公办院校收费较高的民办高校来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对于从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思想政治老师,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教育时,必须了解学生的实际生存状况,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必要的帮助。
多方面的事实反复证明,当代青年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劲头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不是很强,从调查得出:被调查的民办高校大学生只有19.44%的学生平时喜欢看哲学类的书籍。针对马克思主义原著,仅有0.86%的被调查者回答看过且有感悟,而38.27%的被调查者回答不想看,没兴趣;8.75%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对马克思主义这一学说有非常深入或比较深入的了解;51.64%的被调查者回答自己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动力是为修学分,及格万岁或是其他原因。对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的掌握也不是很牢固。例如,在回答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是什么时,只有17.01%的被调查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是科学社会主义。3.4%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非常了解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要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任务,41.19%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不了解、不感兴趣,44.10%的被调查者认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无所谓或没必要;25.52%的被调查者回答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是否可以长期存在下去说不清楚;41.07%的被调查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没有说服力、已经过时或明确表示说不清楚。在针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传效果不佳的问卷中,只有21.99%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传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其理论抽象、难以理解、宣传教育形式化。在对大学生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的有效方式问卷中,53.83%的被调查者认为可以通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方法来提高大学生对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实效性。
关于民办高校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情况,此次调研的结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是否应该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27.72%的被调查者认为不适合或回答不清楚。回答“你的信仰是什么”,33.29%的被调查大学生回答无信仰;仅有21.39%的被调查者回答自己的信仰是马克思主义;29.58%的被调查者回答自己崇尚的是西方的民主制度、信仰某种宗教、金钱崇拜、信仰星座或命运以及其他某方面的信仰;26.85%的被调查者回答信仰科学与科学精神。对回答目前在我国马克思主义作为信仰是否存在信仰危机,仅有19.76%的被调查者认为不存在信仰危机,44.35%的被调查者认为存在信仰危机,34.14%的被调查者认为说不清楚。对回答是否成为一名中共党员,仅有14.22%的被调查者回答自己不想加入中国共产党。但是,从274人的无信仰被调查者范围内,其中,12人已是中共党员或预备党员,56人已经是中共入党积极分子,105人已经递交了入党申请,57人想加入中国共产党但还未交入党申请;从71人信仰西方民主政治被调查者范围内,其中,10人已是中共党员或预备党员,9人已经是中共入党积极分子,14人已经递交了入党申请,21人想加入中国共产党但还未交入党申请;从53人的信仰宗教的被调查者范围内,其中,12人已经是中共入党积极分子,13人已经递交了入党申请,17人想加入中国共产党但还未交入党申请;从73人信仰金钱至上被调查者范围内,其中,2人已是中共党员或预备党员,16人已经是中共入党积极分子,26人已经递交了入党申请,16人想加入中国共产党但还未交入党申请。
20世纪90年代以来,草根文化作为大众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也正日益兴起,文化在中国极速膨胀,迅速壮大成为与主流文化、精英文化三足鼎立的社会文化形态,并不断向主流文化和精英文化的空间急剧扩张,使中国文化的生态格局发生根本变化。大众文化是现代工业社会背景之下所产生的并与市场经济和商品社会相适应的一种市民文化,是以现代信息技术和大众传媒技术的发展为支撑、按商品市场规律去运作的、旨在使大量普通市民获得感性愉悦的日常文化形态。大众文化的特点可以用“三化三性”来概括,即通俗化、产业化、商品化以及娱乐性、消费性、多变性。大众文化所固有的快乐原则和交换逻辑也在有力地改变着文化的样态和运作方式。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主流意识形态不断进入大众文化空间的过程。我们必须改变把大众文化与主流文化对立起来的错误观念,充分利用大众文化的表现形式、传播方式和运营机制,建立主流文化与大众文化的长效良性互动机制,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深深植根于大众文化的沃土,真正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大众话语”。
目前,民办高校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90后”,特殊的成长环境造就了他们多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活动特点。这要求在理论宣传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但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重视知识传授的系统性,常常以说教者的身份出现,教师的讲授是典型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学生被动服从管理、接受知识。也就是说,理论教育更习惯了理论层面的灌输,体现为一种灌输式的或填鸭式的教育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就变成简单的传授和被动接受关系,极大地束缚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没有受到重视。
只有运用“90后”大学生习惯的语言和乐于接受的形式,才能体现出宣传普及马克思主义的感召力和亲和力,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并使大学生逐渐产生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兴趣和理论信仰,增强应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自觉性。例如,要充分利用大学生对互联网的认可和偏爱以及互联网信息容量巨大、查询方便快捷的特点,加深拓宽马克思主义教育力度。
民办高校的教师压力大、待遇低已是不争的事实。同时,民办高校的教师没有安全感,民办高校如果经营出现问题,要进行裁员,教师更是人心惶惶,根本没有把精力放在教学或提高教学效果上。更重要的是,民办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不重视,使得政治理论教师没有归属感,并不觉得自己的工作有重大意义,反而是一种为董事长“打工”的思想,导致在教学工作上敷衍了事。这样一种教学状态不可能取得良好教学效果。所以,一方面,国家要重视民办教育,让民办学校的教师同公办单位的教师一样受人重视,必要时要从立法方面作出规定,真正捍卫民办教师的合法权利,从而为民办教师支撑起属于自己的骄傲。另一方面,民办学校的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苦练内功,学识渊博”,刻苦钻研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规律,在理论掌握方面取得实效,得到学生的认可,才能赢得民办教师的未来。
一种理论能不能被受众接受,取决于这种理论能不能满足受众的需要,能不能解释和解决受众在现实社会中遇到的疑惑和困难。马克思主义理论要在民办高校实现大众化,仅依靠教材编写的逻辑内容体系向大学生灌输是不够的,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和回答大学生关心的现实问题。因此,需要构建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问题架构”体系下的研究性学习模式,使大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实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学、真懂、真用,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1]胡锦涛.党的十七大报告[D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4/6429094.html.
[2]荆钰婷,谭劲松.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载体与方法创新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