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雅琴,张银川
(1.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南京,210000;2.河海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南京,210000)
舆情从字面上可理解为舆论的总体情况,《辞源》中的解释为“民众的意愿”。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与改革的攻坚期,各种矛盾突出,社会舆情表现出越来越错综复杂的态势,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又使舆情出现了突发性、快速性等新的特点。
广大民众所关注的社会制度、社会问题等现象,其实最终是关注的这些现象对自身生活的影响。当社会现象改善了生活状态时,民众便会表现出支持赞赏的态度,当社会现象对生活状态产生不利影响或者将要产生不利影响时,民众会表现出不支持的态度,发出批评指责的声音,所以民众生活状况是舆情产生的基本因素。社会舆情同时也是社会心理压力的表现。其他影响舆情产生的因素具体还有收入差距扩大、腐败现象、突发事件等。舆情是整个社会的“温度计”,体现社会的“稳定度”。要使社会发展一直健康平稳地向前推进,必须时刻关注这支温度计,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舆情的表现方式很多,随着时代的发展,媒体的种类越来越多,相应地舆情的载体也越来越广泛,而在这些媒体中互联网成为主体。互联网的兴起才几十年,但是发展迅速。中国的网民数据已跃居世界首位,并且仍然在迅速增长。
网络舆情是指在网络空间内,围绕舆情因变事项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网民对执政者及其政治取向所持有的态度,是民众通过互联网表达出来的对公共政策及其制定者的意见。网络舆情的表现方式非常丰富,有论坛、博客、新闻跟贴及近年来流行的微博等。网络舆情的传播具有快速性的特点,很多社会现象,尤其是突发事件,几乎都是首先在网络上曝光,被网民大量讨论后才被有关部门所关注并采取措施。
互联网的产生使以往仅靠看报纸、听广播、看电视了解舆情的形式成为过去。使用互联网的一种基本方式是浏览网页,信息发布到网络上之后会迅速地传播到世界各地,由于网民众多,身份复杂,信息在传播过程中难免会加上转发者的主观意志,从而导致信息失真,甚至被篡改。这种情况下靠人工甄别网页,获取网上信息了解舆情是很不现实的。互联网是互联的计算机的总合,要提取互联网上的有用信息也要借助计算机技术,包括搜索引擎、文本挖掘等,这种技术的实现就是网络舆情监测系统。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可以从海量的互联网资源中挖掘出舆情信息动态。
网络舆情监测系统涉及的计算机技术包括网络爬虫、数据挖掘、文本聚类与分类、语义抽取。现代计算机软件一般采用模块集成方法,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大致可划分为以下几个模块:信息采集模块、正文提取模块、文本聚类模块、文本分类模块和情感分析模块。
信息采集模块从互联网网站上采集网页信息,为网络舆情监测系统提供原始数据,是整个系统最基础的部分,它又可分为指定网站采集模块和搜索引擎采集模块。指定网站采集模块从指定的重点网站获取网页数据,并根据网站性质的不同确定不同的采集时间间隔。搜索引擎采集模块综合提取各个搜索引擎索引到的数据,由于大型门户网站如百度、谷歌的搜索引擎已相当成熟,它们的搜索结果对于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正文提取模块的主要功能是从采集到的网页中提取正文信息,虽然网页是通过关键词搜索到的,但并不一定和舆情主题相关,正文提取模块会分析网页标题与正文内容并进行处理,对与主题不符的网页进行舍弃。因为网页数据较多,只有保留真正有信息的网页才能不产生信息冗余,也节省存储空间。
文本聚类模块对采集到的文本进行聚类,将文本细分为不同的类别,并统计各个类别中的文本数据,为进一步的分析做准备。
文本分类模块对聚类后的各个类别中的文本进行分类,统计各类别文本数据的支持和反对情况,为进一步的情感分析和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情感分析模块主要实现对同一类别中的文本做情感区分,分析同一类别网页上发表言论的网民对相应事件的态度。相应的职能部门了解网民的态度,并依据这些态度做出科学正确的决策以引导舆论。
网络上的信息时刻在更新,网民也会在第一时间全面地了解发生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事情,并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态度、看法、意见等,网民群体也会展开讨论、辩论,甚至语言攻击。网络舆情监测系统不停的扫描网络上的数据资源,获取最新的信息,使社会管理层可以及时了解社会成员对特定事件的立场态度,掌握最新民意。
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在收集到大量的数据之后,对这些数据进行整合、统计、分析等操作,得到有用的舆情信息。根据一段时间内网络上话题的分析,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可以得出这段时间内的热点话题,从而可以得知某段时间内人们最关心的社会问题。在识别出热点话题后,可以对这类主题进行持续追踪,关注信息的来源,转载量,信息的去向,地域分布,人们的关心程度,掌握事件的发展态势并预测发展趋势。
网络舆情监测系统的舆情监测结果是决策者进行决策的重要参考与依据。民众在网络上讨论的往往都是最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民众通过网络这种媒体表达诉求,成为政府决策方向的有重要价值的参考,也推动了决策力度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通过网络就公共问题问计于民,因为大量的舆情主要来自社会基层。
网络舆情是民意的一种反映,决策者不仅要关注肯定的部分,更要关注批评的部分。通过对舆情中批评部分的了解,决策者可以认识到政策不合理的地方,进行修正。对于民众的意愿诉求与心声,以及对社会不合理现象的质疑,政府应积极地回应民众,做出正确的决策。
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借助互联网技术调查社会民情,降低了人工调查的成本,提供更加及时全面的数据,分析舆情趋势。网络舆情可以通过监测的方法进行了解、掌握与引导,并不能对舆情进行控制甚至是“围堵”,因为舆情是民意的表达,只有了解社会民情,挖掘民意,才能为决策者建设和谐社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1] 于家琦.“舆情”社会内涵新解[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13(02):164-167.
[2] 刘月平.社会心理压力及情绪的不良转化—兼论与舆情的关系[J].兰州学报, 2004,(06):263-265.
[3] 王雅君.社会政治稳定视域下舆情的度量与疏导[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2012,(05):44-47.
[4] 方俊青.论网络舆情监测分析系统[J].法制与社会, 2013,(03):187-192.
[5] 陆蓓,程肖,谌志群.互联网舆情挖掘研究述略[J].情报资料工作,2010,(02):41-45.
[6] 查贵庭,张怡.构建舆情监测信息系统是网络舆情监测的必由之路[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1, 23(01):5-7.
[7] 陈月生.论舆情疏导的重心在社会基层[J].理论与现代化,2008,(01):78-82.
[8] 温淑春.论社区舆情疏导与基层社会和谐稳定[J].政治文明.2010,(08):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