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于工业化发展中期阶段的四川,随着产业的升级和调整,立足新行业、新技术、新设备,对技能人才要求更加全面。培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就是尊重以人为本的发展规律和认知过程,沿着高技能人才培养这一主线,构建以培养“上岗能力、迁移能力、个性发展能力”为目标,以“职业素质、知识结构、职业能力”为培养要素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的职业人。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训对接,项目知识与技能相互融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技术革命冲击着传统的产业结构并构建着新的行业,这些新职业工作岗位的技术更新快、技术复合性强、智能化程度高、工作的完成更多地需要劳动者善于学习,会解决实际问题,并具有改革创新精神;其次现代职业的工作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许多工作岗位不是靠个人独立工作,而是要靠群体的合作;此外,人们发现不再有终生职业,工作流动加快,社会最需要的是一种能不断适应新工作岗位的能力。显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无论在传统行业,还是在高科技行业,知识、技能和创造力都是企业赖以取得成功的基本要素。
通过调研,了解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岗位的人才现状,了解职业岗位资格标准,进行职业能力分析,分析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和职业素质等,重点提出创新型高技能人才需求情况,研究分析电气自动化专业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从创新素质和创新技能出发,围绕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探索内容、形式、方法高度统一的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按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研究制定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专门化选拔组班训练。
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搭建教学做一体的核心课、创新能力课、综合素质拓展课的特色课程体系,开发包括培养核心职业能力的核心课程、培养创新能力的拓展课及提高综合素质的训育课程,形成以项目为导向的核心课程组、创新课程组和综合素质教育课程组的特色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突出应用,强化技能,提高解决生产第一线技术问题的能力,将工程教育、创新教育融入教学全过程,确立以可编程控制器(PLC)应用技术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使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满足行业需求,建成核心技能一体化课程体系。根据岗位技能要求确定《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三门课程为专业核心技能课程,建立其课程标准、分解其核心技能,开发典型工作任务,电子教案库,视频录像,课程素材库,教学评价体系考核标准及方法,其他课程紧密围绕核心技能课程设置,对核心技能课程起铺垫或强化作用,突出核心技能的中心地位。
《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课程,根据装备制造业主要使用三菱、西门子、欧姆龙可编程控制器的现状,在以三菱FX2机型为主,兼顾西门子、欧姆龙等机型。在内容组织上,打破传统的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的分界,按照基本应用、高级应用、综合应用三个层次组织软、硬件系统教学内容,强调软、硬件的有机结合,强调讲练结合,提高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知识技能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加强课程之间的衔接。
《电机及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既要培养学生电机维护和电机控制的调试和故障排除方面的职业技能,又要为后续课程提供一定的基础知识。将原来的电机及拖动与电气控制两门课程进行整合,电机拖动课程理论性较强,学生普遍感觉理解困难,整合以后的课程更多的是将电机作为电气控制的对象,淡化电机工作原理,强化电机控制,及时增加新技术,加强课程的应用性和先进性。将本课程知识分解为变压器技术、电动机技术、电气控制技术三大模块,突出了职业基本技能的培养。变压器技术是静止电器,应减少理论分析,突出实际应用知识的讲解,如:电力变压器、自耦变压器、仪用互感器原理、结构、使用注意事项的讲解。可带学生参观学校配电室以激发其学习兴趣。 电动机技术、电气控制技术两个模块融合在一起,以具体项目的实施为载体达到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目的。抓住三相异步电动机这个重点,例如学习交流绕组的磁势时,三相绕组的旋转磁势是重点,应讲解透彻,而在讲单相电动机时,侧重分析单相绕组产生脉振磁势、脉振磁势可分解为两个旋转磁势,其结果是没有启动转矩,如何产生像三相电动机一样的旋转磁势是关键,从而引出几种启动方法。讲同步电动机是只讲与异步的不同之处。电气控制技术模块,对于简单的控制电路侧重工作过程和原理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设计、创新能力,对于典型电路侧重其安装及检修,注重电气控制的工程案例分析,如车床、钻床的电气控制及故障分析。实际操作、维修、维护工艺方面的知识和新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属计算机类课程,涉及到较多的编程和硬件知识,在讲授的过程中教师应尽量联系生产实际应用,注重单片机的特点,不要陷入到汇编语言编写之中。在教学中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单片机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单片机内部的各种接口的应用,单片机硬件系统扩展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单片机软件编写基本规律,要着重培养学生应用单片机设计实际控制系统及编写程序的能力,在课程内容方面既要保持理论的系统性,又要注意联系工程实际,并且重视技术科学的一般方法的培养。实训以学习单片机的整个开发过程、单片机应用的基本试验方法和训练实验研究能力为主,通过实训要求掌握一种单片机开发系统的基本应用方法,硬件电路的连接、汇编语言的编辑、汇编、与联机调试的过程。安排实训时,总体上要考虑实训内容由简单到复杂、由验证到综合应用,实训用时由少到多,实训难度由低到高这几个环节。
开设综合素质训育课程,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人文艺术、社会科学知识,对自然、社会生活和艺术具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和高尚的生活情操与美的心灵。具有一定的文化艺术修养,有准确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敬业与团队精神及人际关系的协调能力。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力;参与意识强,有自信心、成功欲。具有从事专业工作安全生产、环保、职业道德等意识,能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
通过创新课程的组建和专业社团活动,形成适合电气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特色教学方法;改革电气类专业现有的教学方法,探索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并提高综合素质的课程教学方法:一是继续完善现有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进一步实践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意识;二是探索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的研究型教学方法。以“创新课程”、“学生专业社团”建设为契机,通过学生专业社团的建设,充分利用第二课堂,让学生通过完成专业社团的创新科技大赛、职业规划大赛、技术服务等实际项目,发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三是将校内培养与企业生产岗位实习培养紧密结合,将以校内专任教师教学为主的理论教学及模拟实训与以企业技术骨干指导为主的生产实习及顶岗实习紧密结合,使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在深度、广度上得以全面提高,彰显专业特色,培养“短过渡期”或“无过渡期”优秀高端综合高技能人才。
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需要我们遵照职业教育的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挖掘学生的潜能、彰显学生的个性、转变学术型人才的教学模式、探索符合高职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技能竞赛,使技能大赛成为学校教学改革的载体,成为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舞台,使学生在其中得到教育、获得提高。仅仅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不够的,更应该考核“怎样干”和“怎样学”。针对不同的课程类型,探索多种方法、多种途径的考核模式(包括设计、答辩、讨论、调研、创新制作等),增加技能性考核,以能力作为主要考核指标,以能力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注重实际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考核。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符合社会经济发展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探索创新型高技能专业人才培养是我们职业教育永恒的主题。
[1]李怀康.技能职业资格证书(技术与实践)[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8.
[2]郭婺,周洪江.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1(7).
[3]周奎.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改革与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