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斌,王 红,张才童
(1.烟台市福山区库区移民管理办公室,山东 烟台265500;2.烟台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福山区分局,山东 烟台 265500)
目前,在我国发达地区尤其是大城市的边缘地带,休闲旅游农业已搞得红红火火。门楼水库周边生态资源丰富,随着近年来园区化、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提升,发展休闲旅游农业的条件逐步成熟。
门楼水库始建于1958年11月,1960年10月基本完工,经1990年增容后,总库容达到2.02亿m3,兴利库容1.264亿m3[1]。是烟台市区最主要的水源地,对烟台人民的生活和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门楼水库库区现有35个库区村,8 691户,22 453 人,分别占全区的 14.8%、13.3% 和 14.6% ,主要分布在门楼、张格庄、高疃和东厅四个镇(街)。共有耕地面积13 453亩,其中粮田7 374亩,人均分别0.58亩和0.32亩。从1990年实施水库增容工程开始,市委、市政府给予库区许多优惠政策,帮助库区脱贫致富。二十多年来,库区群众的物质生活、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库区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文化基础。
库区扶贫开发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客观地分析,库区仍然存在着自身难以克服的困难:一是库区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人多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自然资源与周边村庄相差悬殊。虽然库区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已基本结束,也已基本消灭了粮田,但由于人多地少的问题现实存在,在现有科技条件下,再想靠种植业增加群众收入其难度相当大;二是因为门楼水库是烟台最重要的水源地,严格的水质环保要求严重限制了库区工商业发展,同时也增加了农业生产的成本;三是库区人口素质较差,形成老年性、低收入弱势群体比重较大。在库区总人口22 453人中,56周岁以上的人口近七千人,占库区人口的29.7%,这部分人外出务工经商增加收入的路子显然也是行不通的;四是库区村集体经济底子薄、负债多,难以支撑村政事物正常运行。如果不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库区村与非库区村的差距必将进一步拉大。这些问题的存在,势必严重滞缓全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必须千方百计想办法解决。
休闲旅游农业是相对常规农业和常规旅游而言的,是集农业生产和观光旅游于一体的新型产业。它能够充分利用水库的水、山、林和高效的农业等资源,向游客提供优质的农副产品、良好的生态环境、新的旅游服务。具有农业和旅游业的产业兼容性、田园风光和旅游景点呼应性、生产功能和旅游功能的统一性、物质价值和文化价值的互补性。对于门楼水库库区来说,既摆脱了人多地少的束缚,又充分发挥了自身独特优势,是一条进一步增加库区群众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库最有效的途径。
峆山卢寺始建于唐朝开元年间,明清两代四次重修,建筑规模宏大,殿堂雄伟壮观,是胶东史载香火延续和法脉延承最久的千年古刹,在我国佛教界具有重要地位,后在文革中被毁。2008年经省市宗教局批准重建。该项目一期工程占地104亩,总投资3亿元,建成后将成为山东省内规模最大佛教建筑群,将构建起规模宏大、文化厚重的佛教文化主题旅游景区,对于提升福山城市形象、带动福山区文化旅游业发展、促进经济文化强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峆山卢寺一期工程中大雄宝殿、天王殿、菩萨殿等已投入使用,二期工程正在抓紧规划实施。于2013年5月28日举行福寿文化周暨开光法会并对游客开放。
门楼水库是国家大(二)型水库,是烟台市最大的湖泊和主要水源地。环库多丘陵,植被良好,山清水秀,鱼鸟共憩,气候宜人,自然环境优美,风光独特,库面广阔,空气清新。水库周围种植两万亩优质果园,水果资源丰富,特别是周围镇村大樱桃生产已经形成规模,具有发展生态休闲旅游农业的天然优势。
福山作为烟台的市辖区,处于烟台——“蓬(莱)长(岛)龙(口)”旅游强势板块的中心地段,具有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外地人到烟台来看海,烟台人到福山来看湖。门楼水库距烟台市中心15 km,距五区(芝罘区、福山区、莱山区、牟平区、开发区)均不到一小时车程。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与周边旅游景点相比,环库休闲旅游农业具有自己的特色,对海景已司空见惯的烟台市民而言,到福山参禅礼佛、观赏湖光山色、品尝地道的农家饭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福山区2006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位于门楼水库西岸,南到张格庄镇下官乐沟村南桥,西到环库路,北到门楼水库南岸,已通过农业综合开发竣工项目验收组的考核验收,各项建设内容均符合要求,达到了设计标准。项目总投资390万元,整个项目资金全部落实到位,计划全部完成。通过开发治理,项目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基本实现了“农田园林化、水利网络化、道路畅通化、种植区域化、耕作机械化、服务系列化”的目标,为全区农业现代化发展做出样板。农业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的改善,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今后发展生态旅游农业,提供了较好的基础条件。
发展环库休闲旅游农业,把环门楼水库区域打造成烟台城市后花园,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符合烟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做大做强观光旅游业的整体思路,为发展环库休闲旅游农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我国现在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观光旅游农业以其“以城带乡”的经济形式,可以争取国家、省、市有关政策的倾斜优惠。
随着烟台经济的快速发展,烟台市民人均收入普遍提高,休闲旅游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绿色和生态成为人们的普遍追求。闲暇时光,到郊区旅游将成为人们生活的首选。门楼水库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万亩涵养林的建设,库区群众近十年的农业结构调整,已经发展起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竟争力的特色产品,建立起一批标准化设施栽培基地,为旅游开发奠定了良好基础。所以,发展环库休闲旅游农业有客可来、有利可图。
目前,库区人多地少的矛盾非常突出,农民在土地上的增收空间十分狭窄。因此,“富裕农民”必须在提高单位土地产出效益和转移农村劳动力上下功夫。充分发挥以上五大优势,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农业,恰好满足了这一需求,可破解库区环境保护、库区村集体经济薄弱和库区农民收入可持续增长三大难题。既有利于全面开发农业的经济、生态和社会功能,大幅度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和投入产出率,增强农业综合效益,又有利于优化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带动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兼业(一般说来,旅游业每创造一个就业岗位,就将产生三个相关联的就业机会),提高农民非农收入水平。同时,可以丰富和提高库区农副产品的品种和价格,带动与之相关的餐饮、住宿、商贸等服务业的发展,增加库区的人流、物流,解决库区剩余劳动力和劳动力剩余时间的就业增收问题,促进库区群众持续增收和库区整体环境的不断改善。
自2006年开始,库区以门楼水库沿岸的35个村庄和峆山卢寺佛教建筑群为基础,以大樱桃生产为主导产业,以佛教文化为支点,以建设林业保护与农业生态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新型“城郊型”农业为目标,实施了生态农业观光产业园工程。库区所在的张格庄镇连续几年举办了中国·烟台大樱桃节暨张格庄大樱桃采摘之旅活动,不仅提升了大樱桃的品牌知名度,而且辐射拉动了餐饮、娱乐等相关配套产业的跟进发展,对发展环库休闲旅游农业进行了有益的尝试,获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环库休闲旅游农业发展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但从长远来看,仍然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规划论证不够到位、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群众接受程度不够等问题。今后,应结合库区实际,逐步建立完善各方面的政策和服务机制,推动环库休闲旅游旅游农业科学、和谐、率先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1)因地制宜搞好环库休闲旅游农业建设规划。当前,湖泊旅游已经开始形成一种潮流,各地利用大中型水库都做了一些特色文章。建议将门楼水库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列入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市相关部门(如发展和改革委、旅游局、水利局、交通局、环保局等)提出开发思路,聘请专业工程院做出总体规划,便于统筹安排,分阶段实施。加快道路的规划、设计、立项等工作,多方面筹措资金,争取尽快施工建设。同时,建议烟台市、区政府继续安排市、区得力部门进驻库区村,实施新一轮帮扶。重点围绕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业扶持开发,采用多种形式,帮助库区村改造村容村貌、整修道路、绿化美化环境,建造旅游景点,帮助招商引资开发旅游项目等等。
(2)不断改善基础设施,营造休闲、观光、旅游的必备条件。充分落实利用好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扶持政策的意见》(〔2006〕17号)给予的资金扶持优惠政策,进一步转变发展理念和工作思路,找准项目建设与国家政策的结合点,通过积极争取,逐步将万亩生态农业开发、涵养林保护、精准农业开发等工程列入国家和省、市重点项目计划,为沿库生态经济带建设提供更多的政策、资金、技术、信息等扶持和保障。利用库区村旧村改造节约的土地招商开发,所得收益用于新农村建设。有效地整合资源,加大库区发展基金的投入,从多元融资的角度拓展思路,主动开展工作,逐步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来源多渠道、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建设投入机制。积极整合农业、水利、交通、旅游、媒体等有关部门的职能优势,加大项目区内镇村的包帮力度。把项目区内的基础设施当成政府扶持的重点工程来抓,使项目区内尽早具备生态旅游的基础条件。
(3)营建一批高品位生态农业示范园区。以结构调强、品质调优为主线,以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为依托,培植一批既有园林景点,又能展示特色农业的现代农业园,切实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不断增强项目的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突出生态主题,更好地体现生态农业理念,在山顶及水库边栽植多种生态树,营造良好的生态旅游氛围。突出大樱桃的主导地位,通过设施种植等技术手段和发展中晚熟品种,努力延长采摘期。同时,突破单一大樱桃的格局,积极引进各种优质水果,不断丰富采摘品种,努力形成常年性接待项目。积极推广实用科学技术,赋予产品更多的科技含量和文化内涵,提升产品附加值。
(4)强化宣传引导,形成联动规模效应。对外,加大对库区生态旅游资源及项目规划的社会推介力度。制定项目开发的优惠政策,通过招商引资、联合开发、股份合作等多种途经,广泛吸纳国内外资金,对基础设施及各个景观资源高标准连线开发建设,依靠亮点的相互支撑和连接,形成集观光、健身、休闲、餐饮、娱乐、民俗于一体的生态旅游线。要精心策划,精心组织,搞好立体化宣传和整体促销,扩大影响和知名度,尽快打出自己的特有品牌。对内,要进一步加强教育引导和技能培训,尽快筛选确定若干个接待村和一批接待户,统一服务标准,规范服务程序,确保服务质量。
加快库区经济发展,增加库区群众收入,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任务艰巨,意义重大,必须依靠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大量的资金投入,坚强的组织保证和广大的库区干部群众艰苦努力,才能实现。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齐心协力,配套联动,大力发展库区休闲旅游农业,破解产业难题,争取早日把门楼水库库区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1]吴江浦,等.福山区水利志.2003.4.
[2]林龙飞,王华,刘建平,库区移民安置的新思路—论发展库区休闲游憩业.生态经济.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