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炜,王婧雅,孟 楠
(1.河北省沧州市水务局,河北 沧州 061000;2.河北省水利水电第二勘测设计研究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21;3.河北省沧州市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河北 沧州 061001)
沧州市位于河北平原东南部,海河流域下游,东临渤海,西接太行山脉,素有“九河下稍”之称。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1.94×108m3。全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183m3,为全国平均值的8%,河北省平均值的61%。按照国际公认的贫水与非贫水地区定量指标,沧州属绝对贫水区。其中,60%的浅层地下水为咸水或苦咸水,深层水含氟量较高,一般为3.0~5.0 mg/L,水质较差,人民群众一直为缺水、苦水、咸水、高氟水困扰,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十分突出。特别是近十几年来,由于连年干旱,雨量偏少,地表无水,坑塘干涸,河道断流,人饮困难加剧,直接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截至 2011年底,沧州市 568.35万农村人口中,有188.49万人饮用水不安全。
沧州市地处黑龙港流域的滨海平原区,土壤含量盐量较高,咸水、微咸水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第Ⅰ(浅层)含水组和第Ⅱ含水组;第Ⅰ含水组咸水主要分布在沧州市运河以东地区,水量较为丰富,其中2~3 g/L的微咸水可开采量4亿m3;深层第Ⅱ含水组咸水几乎覆盖整个沧州市,底板埋深由运西冲洪积平原区到滨海平原区逐渐加深。咸水体厚度亦呈此变化。运东黄骅、海兴沿海一带大于200m,弹性储量20多亿 m3,溶解性总固体一般大于5 g/L,水量丰富,出水稳定,开发利用程度低。
沧州市浅层地下微咸水虽储量丰富,但水质基本不符合农田灌溉标准和人饮标准,所以浅层地下微咸水的开采量不足储量的10%,2010年微咸水开采量仅为0.41亿 m3,主要用于咸淡混浇和苦咸水淡化等。目前已有50多万亩农田利用咸水、微咸水进行咸淡混浇,改变了微咸水不能浇地的历史;海兴、黄骅、孟村等县利用咸水淡化技术用于人饮解困23万人,解决了沿海地区一些群众世代喝苦咸水、高氟水。
(1)利用3年时间,建立沧州苦咸水淡化技术推广示范基地。
(2)完成对溶解性总固体为3g/L左右的咸水淡化的技术和设备的创新、集成,并在饮水不安全地区推广应用。
(3)研究、借鉴或引进纳滤技术和反渗透专用膜,达到可以淡化溶解性总固体>5 g/L苦咸水淡化技术和设备,充分利用沧州第Ⅱ含水组丰富的咸水,从而为建设2 000~3 000m3/d的大型供水厂提供技术支撑。
(4)试验研究直接利用浅层咸水、微咸水,或适当淡化的咸水用于农业灌溉,为沧州缺水地区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到2013年解决规划内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十二五”期间基本解决新增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的饮水问题。”沧州市水资源严重短缺,尤其是广大的农村地区群众人畜饮水非常困难,部分沿海地区群众长期靠远距离拉水或饮用苦咸水、高氟水渡日。虽然目前正在大力发展农村集中供水,但南水北调尚未通水,尤其是沿海县市的村庄,几乎没有地表水,浅层水多为咸水,深层水含量氟超标,经济条件差,投资上百万元打一眼深井负担不起。只能祖祖辈辈喝苦咸水,由于长期饮用苦咸水和高氟水,严重影响了群众身心健康,当地群众的氟骨病、氟斑牙等发病率极高,经常因为争夺有限的淡水资源,发生水事纠纷,影响了社会的安定团结,并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建立苦咸水淡化基地,研究建立大型淡化水厂技术,充分利用咸水、微咸水,解决人饮安全,保护水资源,实现地下水压采,势在必行。
3.2.1 改善生存条件、提高健康水平
苦咸水淡化可以改变缺水区农村广大群众长期饮水不卫生、不安全状况,降低疾病的发病率和农民医药费用的支出,改善当地群众的生存条件,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3.2.2 促进农村社会稳定
让老百姓喝上了安全水、放心水,生存最基本条件得到保障,同时,减少了过去不少地方农民常常为争夺优质水源而发生的纠纷和械斗,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进一步增强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3.2.3 构建和谐社会
农村饮水安全关系到群众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近年来群众及社会各界对解决饮水安全问题的呼声越来越高,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涉及饮水安全问题的提案、议案很多。水质、水量、保证率、方便程度和水价都会对农村居民生活、工作和社会发展产生直接影响,解决农村饮水安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内容,是体现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3.2.4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沧州市苦咸水淡化技术不断改进,让群众从饮水困难的重负下解脱出来外出打工,在增加收入的同时,也带来先进的现代生活方式和理念,打破了农村的封闭,有利于经济条件改善、生活方式改进,缩小城乡差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2.5 改善生态环境
苦咸水淡化可以减少对深层地下水的开采,降低深层地下水位的下降速度和漏斗面积扩大趋势,减少由于地面下沉造成的环境地质灾害,改善和修复生态环境,改善当地群众的生存环境,提高健康水平。
3.2.6 促进当地农业的发展
在盐碱地区,研究利用咸水、微咸水,并用适当处理的咸水进行农业灌溉,增加灌溉水源,发展蔬菜种植和设施农业,既符合建设渤海大粮仓的战略目标,又促进当地农业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
3.3.1 政府重视
沧州市政府及水行政主管部门十分重视人饮安全及水利科技工作,并制定了相关的人饮安全规划;沧州市水务局近年来完成十多项人饮安全方面科研成果的研究、转化及推广工作;同时,沧州区域内有已有近二十家苦咸水淡化设备生产厂家,基本形成了苦咸水淡化设备的规模化生产,并远销京、津、鲁等地,净水效果获得了良好的声誉。
3.3.2 咸水、微咸水资源丰富
第Ⅰ含水组咸水主要分布在沧州市的运河以东地区,水量较为丰富,其中2~3 g/L的微咸水面积4 563 km2,占全市总面积的32%,资源量为5.9亿m3,可开采量4亿m3;深层第Ⅱ含水组咸水几乎覆盖整个沧州市,面积13 717 km2,占总面积的98%,弹性储量22亿m3左右,溶解性总固体一般大于5 g/L,水量丰富,出水稳定,开发利用程度低。
3.3.3 成本低廉
一般建一座每小时产净化水1~1.5m3的苦咸水淡化示范站,投资15万元左右,可解决一个中等村庄1 000~2 000人的饮水问题,2年左右可收回投资。
3.3.4 技术成熟
苦咸水淡化技术在沧州地区应用早,受益早,其中电渗析和反渗透技术较为成熟,仅在沧州就有30多个厂家。且咸淡混浇技术在沧州已应用多年,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3.3.5 群众积极性高
当地群众受苦咸水困扰,对建设苦咸水淡化站有着较高的积极性;另建大型水厂易于管理,又能提高效益,群众积极性高。
4.1.1 解决当地人饮安全
基地的建设可以解决沧州农村群众人饮安全问题,结束祖祖辈辈饮用苦咸水的历史,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密切党群关系,维护农村的安定团结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4.1.2 推进深层地下水压采
基地的建设,可增加水资源的利用量,缓解了水资源短缺危机,增加可替代水源,推进了深层地下水压采工作,为落实水利部提出的“三条红线”奠定基础。
4.1.3 提高咸水淡化技术
基地的建成可以使苦咸水淡化技术得以创新、提高和集成,研究大型淡化水厂建设技术,可提高淡化水平,节约淡化成本,易于管理。
4.1.4 促进当地农业发展
研究利用咸水、微咸水或适当淡化的咸水进行农业灌溉,可促进当地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符合建设渤海大粮仓的战略。
4.1.5 为在全国示范推广提供借鉴经验
基地的建成可为咸水淡化、大型淡化水厂建设、咸水灌溉技术在全省乃至全国缺水农村地区推广应用,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4.2.1 减少深层地下水的开采量,改善生态环境
沧州当地尤其是东部地区人饮和农业灌溉主要依赖开采深层地下水,基地的建设可以充分利用咸水、微咸水,减少深层地下水的开采,抑制沧州地下漏斗的发展,防止由于地面沉降等一系列环境地质灾害的发生,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4.2.2 “抽咸补淡”,促进地下水的良性循环
浅层咸水的利用,可以腾出地下库容,利于天然降水补给,实现“抽咸补淡”,形成地下水的良性循环,改善水环境。
苦咸水淡化基地的建成,加大了对咸水、微咸水的利用,增加了水资源可利用量,缓解沧州水资源危机,保障了当地群众的饮水安全,为咸水、微咸水利用的推广应用提供可借鉴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