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选修课的学生需求分析*

2014-08-15 00:44:50朱梅红张文君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学习者大学

阎 莉,朱梅红,张文君

(武汉工程大学 外语学院,湖北 武汉430073)

一、前言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把“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作为最重要的教学目标,并要求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出各自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开设各类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以“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因此,绝大部分高校都开展了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改革,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以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目前普通高等院校在实际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对应用提高阶段的大学英语学习不够重视,即使开设出来了一些选修课程,也未能考虑到所有学生的个性需求,导致学生不能根据专业特点和个人需求及自身发展选择适合自己的英语课程。

由于不同类型学校的生源有所不同,而且不同学校的办学目的有所不同,虽然国内有些学者对选修课程的开设展开了相关研究(蔡蔚、张文霞,2004;窦东友、曹原,2006;李志英,2009;杨玉兰,2010 等),但多数研究以重点高校为研究对象,而普通院校如何建设适合学生个性需求的课程却较少有人研究。因此,本文通过实证调查研究,以需求理论为理论基础,探索一条普通高校如何建设大学英语选修课课程体系之路。

二、需求分析和课程设置概述

Nunan(1988)在语言课程设置中把分析学习者的需求和学习目的作为课程计划的第一步。Hutchinson 和Water(1993)也认为,设置课程内容应该始终考虑到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因此,需求是指外语学习者为真正习得一门语言所必须要做的事情。而需求分析是为了了解、分析学习者学习需求的过程(Richards,1990)。需求有不同的分类,Hutchinson 和Water(1987)把需求分为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目标需求是指学习者在目标情景中能顺利运用所必须学会的知识和技能,学习需求是指学习者为了学会而需要做的一切。根据Stevick 的研究分析,外语教学只有充分体现与学习者学习需求的“相关性”,同时具备“完整性”(指教学能较好地包含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有用性”(能让学习者学以致用)、“满意性”(让学习者感觉到他们的需求得到满足),才能最好地施加对学习者的影响。(应琼、陈家刚,2013)可见,合理的需求分析是系统化的语言课程大纲设计中诸多方面有效实施的基础。

鉴于学生在学习中占主体地位,在进行大学英语提高阶段选修课课程体系建设时,除了考虑总体情况分析和社会需求分析外,还应开展学生的需求分析。因此,我们以Richards(1990)所提出的需求分析方法为基础,根据Hutchinson 和Water(1987)所划分的需求类型,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形式了解、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建设能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学习和发展需求的大学英语选修课课程体系提供参考依据。

三、调查研究

1.问卷调查

(1)研究对象。课题组以2012 级非英语专业的全校共4300 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并随机抽取30 人进行了相关主题的访谈。

(2)调查方法。为了保证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现实性,课题组成员采用问卷和访谈的方式,了解学生对选修课的需求。首先,我们采取开会和集中学习的方式,使师生了解和掌握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意义和必要性,其次,广泛调研收集课程改革的相关意见并参考国内其他高等院校改革之经验,自行设计了调查问卷。问卷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学习者基本情况,包括所学专业和学习者对教改方案的看法;第二部分调查学习者的目标需求及学习需求。在问卷调查结束后,我们随机和学生进行访谈。访谈是为了使学生了解选课的意义,实施方式,以及征求其对课程开展的建议等。访谈前我们制定了详细的提纲,并采用了集体反馈和个别反馈结合的方式,以开放性的谈话方式,针对相关重要问题进行探讨。

2.数据收集与分析

2013 年4 月中下旬,课题组将4300 份问卷下发给各英语任课老师,由英语任课老师在各班级发放问卷,集中介绍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及课程设置方面的情况,通过讲解与示范,让学生了解选修课程的课程设计目标和原则,介绍了选修课课程主要内容、组织全班学生根据个人意愿进行选择当场上交问卷。2013 年5 月初共收回有效问卷3450 份,比例为总数的80%。然后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用频次统计计算该题各选项频数和百分比。对访谈数据采用主题一致的分析法进行分析,从而达到印证和深入分析问卷调查数据结果的目的。

四、调查结果与讨论

1.对教改方案的看法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3% 的被调查学生赞成达到大学英语一般要求的学生学习大学英语提高阶段课程,11% 的学生对此持反对态度,16% 的学生则持无所谓的态度。从访谈中,我们了解到,多数学生认为学习了多年英语,希望跳出传统的精读教程的学习,接触更多不同类型的英语课程以便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由此可见,学生对英语教学改革方案持肯定态度。

2.大学英语选修课课程目标需求

问卷调查中,为了解学生的课程需求,我们在参考其他院校大学英语提高阶段选修课课程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在调查问卷中列出了拟开设的语言知识和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三方面共24 门课程,具体情况如下:

第一类:语言知识与技能类,如《大学英语5级》,《大学英语6 级》,《大学英语听力技能训练》,《英语中级口语》,《英汉互译》,《考研英语》;

第二类:语言应用类,如《科技英语》,《商务英语》,《英美报刊选读》,《旅游英语》,《实用英语写作》,《媒体英语视听》,《科技英语阅读与翻译》,《IT 职场英语》,《英汉互译》,《考研英语》;

第三类:语言与文化类,如《英美概况》,《美国文学作品赏析》,《英国文学作品赏析》,《英语经典名著名片》,《英汉语言文化对比》,《跨文化交际》,《英美影视欣赏》,《中国文化》。

学生可选择两门想要学习的课程,也可写出想学而未列出的课程。最后统计出学生选择比例最高的课程。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最希望“开设的大学英语课程”排名前五名的课程除了《英美影视赏析》外,其余课程均为语言技能类,排名第一的是《英语中级口语》(71.74%),说明当代大学生有较为强烈的使用英语进行有效交际的意愿。34.78%的学生选择《大学英语听力技能培训》,说明面对国际化的趋势,学生已经意识到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听说能力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56.52%的学生选择《考研英语》,41.30%的学生选择《英语六级辅导》,这说明工具型动机是学生选修课学习的重要驱动力,这一点在对学生的访谈中也得到了印证,学生希望通过达到一般要求以后继续学习大学英语课程以便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为以后参加各级各类考试作准备。《商务英语》,《旅游英语》,《IT 职场英语》分别排名第六、七、八位,这一现象表明学生愿意根据专业特点和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选修课程,而且在选课时更注重课程的知识性和实用性。

本次调查有三门文化类课程入围,67.39%的学生选择《英美影视欣赏》,排名全校第二。5.43%的学生选择《跨文化交际》,4.35%的学生选择《英语经典名著名片》,分别位于第九、十名。数据表明,学生愿意了解西方文化、提高自身文化素养,也证明了语言文化类选修课程开设的必要性。由于本次调查的高校属于工科类院校,受学科和专业的影响,学生更愿意通过真实的视听方式接受英语学习。就学生对课程选择的总体情况而言,本次调查所列的24 门课程均有学生选择学习。

上述情况表明,学生对课程的选择呈分散趋势,对课程的目标需求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因此,大学英语提高阶段选修课课程设置应层次化、多样化及细分化。

3.大学英语选修课课程学习需求

(1)学习动机。调查结果表明,面对社会就业竞争的压力,62% 的学生希望通过英语学习“找份好的工作”,54%的学生认为英语学习的目的是为了“通过考试”,访谈时,学生直接说,学习英语就是考英语四级、六级,然后是研究生入学考试,最后以考雅思或托福为终极目标。这也解释了语言知识与技能类课程如此受学生欢迎的原因。其次,学生们意识到英语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作用,认为选修课是“了解外国文化”(42%)、“提高文化素养”(38%)的有效途径,印证语言文化类选修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其他的动机依次为“对外交往”(36%)、“兴趣爱好”(30%)、“出国需要”(22%)。这一现象表明学生在选课时也注重课程的知识性和实用性。

(2)课堂教学形式的需求。调查结果显示,51%的学生更愿意接受电影欣赏或视频的教学形式;36%的学生喜欢课堂讨论进行学习;33%的学生选择传统的教师讲解授课;15%的学生选择小组活动或角色扮演。数据分析与我们访谈结果基本一致,即学生并不满足于以教师为中心的选修课教学模式,他们认为在选修课教学中学生应占据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课堂活动,发挥其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

(3)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是选修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次调查发现,85%的学生选择选修课考试形式应为开卷考试,5% 的学生赞成闭卷考试,10%的学生对考试形式持无所谓态度。就评估方式而言,调查数据证明,61%的学生对形成性评估持肯定态度,36%的学生选择终结性评估,而3%的学生持无所谓的态度。可见,对于教学评估方式,学生更愿意以开放式的形成性评估方式考核。但我们不能盲目随从学生意见,开课教师应根据所授课程的特点选择适当的考试形式。

五、结语

学生对大学英语提高阶段选修课课程的目标需求具有多样化特点。在如何建设能满足学习者学习和发展需求的大学英语选修课课程体系上,一方面,课程设置要层次化、多样化及细分化,以便尽量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在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同时,拓宽学生视野,挖掘学生潜力,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确保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逐步提高,为学生创造个人发展空间。另一方面,相关政策的制订及措施的实施都应该真正以学生利益和教师积极性为主导。教师也应着眼于社会需求与未来发展,积极利用经验,开出自己的特色课和创新课。

[1]Hutchinson,T. & A. Water.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A Learning - centered Approach [M]. Cambridge:CUP,1987.

[2]Richards,J. The Language Teaching Matrix[M].Cambridge:CUP,1990.

[3]Waters,A. & Vilches,MLC. Implementing ELT Innovations:A Needs Analysis Framework[J]. ELT Journal,2001(2):133 - 141.

[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S].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5]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6]王海啸. 大学英语教师与教学情况调查分析.[J].外语界,2009(4):6 -13.

[7]王守仁王海啸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方向[J].中国外语2011(9):4 -17

[8]向国华,阎莉.通识教育视阈下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构建[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3(1):201 -205

[9]向前进.高职英语需求状况及教学体系改革与发展研究[J].中国外语,2009(2):11 -19.

[10]应琼,陈家刚学生需求视角下对大学英语选修课课程设置的思考[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3(6):53 -61

[11]杨玉兰.学生需求对大学英语选修课课程体系建设的启示[J].外国语文2010(12):131 -134

[12]余卫华.需求分析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8):20 -23.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学习者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 01:13:12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海峡姐妹(2020年12期)2021-01-18 05:53:08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学生天地(2020年15期)2020-08-25 09:22:02
大学求学的遗憾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