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新宇
(武汉轻工大学,湖北 武汉430023)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人民从古至今一直遵循的道德标准。诚信不仅影响我们个人的身心健康,还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命运和人类的文明进步。诚信的影响范畴涉及家庭生活、职业生活、社会生活三大领域,对个人成长、学校建设、国家发展都至关重要。大学生是社会角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引领国家和时代进步的潮流,然而当今社会,大学生的不诚信行为已越来越突出,如果不对他们进行道德诚信教育,产生的后果是无法估量的。
中华民族从古至今十分注重道德修养,把道德修养当做是否具有高尚人格修养的评判标准。诚信和仁、义、礼、智、孝等是同样的基本内容,是道德修养的标尺,是人格修养的条件[1]。大学生具有良好的诚信人格,不仅能使身体素质得以提高,而且促进心理素质的发展。从心理学来说,诚信是每个人都渴望的心理诉求,它要求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同,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是人性善的本质体现。诚信行为使人产生愉悦、踏实的心理感受。相反,不诚信行为就会带来焦虑不安,使人处于紧张和压力状态。这种不良的心理会在与人相处和交流时或多或少带给别人,同样使之压抑和不快。长期的不诚信使人身心得不到安宁,终日惶恐,无法安心做事。大学生一旦没有养成诚信人格,往往为了圆一个谎言而心神不定,整个人将会浮躁不安,心灵空虚难耐。因此,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不仅能巩固大学生诚信心理认同感,还可以提高他们诚信人格修养,最终达到心静事成的良好状态。
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础是建立在公平之上的,大学生走进大学就已经踏入社会,不得不与人相处、交往。如果不能以诚待人,那就是不公平的交往。试想,有谁愿意和一个阳奉阴违、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人做朋友呢。大学阶段正是青年一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人际交往至关重要。这就要求大学生在与人相处交往过程中要诚信、友爱,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增长文化知识、培养强烈的责任感,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相反,人情冷漠、关系紧张会使大学生不能愉快学习。心情烦乱,人际猜测、怀疑、焦虑势必带来十分可怕的后果,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甚至会一直影响大学生以后的心理,导致整个人生偏离了正确的轨道。因此,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是人际交往得以顺畅进行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是大学生受益终生的大事。
当代社会,要想真正获得成功,靠的绝不是投机取巧、徇私舞弊、弄虚作假,而是勤勤恳恳的精神和实实在在的行动。全国高校每年都有不少大学生因考试作弊被开除学籍。大学生自己的这种不诚信行为给他们带来的惩罚实属惋惜和不值。诚信践行武装的是自己实力,它是大学生的无形资产,是社会的财富,是国家的综合实力。只有诚实敬业、诚实劳作,大学生才能自强、自立,成就自己的梦想和事业。对待别人也是如此,没有诚信,老师不会信任你,领导不会青睐你,你将无法获得资源和机会。单打独斗不会有好的效率和结果,赢得别人的信赖,才会更加自信地投入到事业中去。
近几年,高校发展问题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高校在人才培养上再次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学术界对高校重术轻道有很大争议。再加上高校频频出现大学生因诚信缺失发生重大事件,给学校、社会带来危害和损失,高校诚信教育这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已迫在眉睫。
“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与人相处”是21 世纪大学的办学理念[2]。以往大学往往忽视大学办学的理念,一味地追求培养学生的能力,以便找到好的工作,在事业上能大展宏图,为校争光,这无疑背离了大学理念。首先,大学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这是基础和本质,要做一个有道德并且道德高尚的人;其次,才是教会大学生知识和技能。大学生在思想道德层面的提高关系着大学办学理念的成效,因此,努力提高学生诚信意识,并外化于行动,达到知行合一是高校革新的重要方向。
大学生大多数时间都在校园里度过,高雅、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风气会对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大学校园是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的主营地。如果一个校园的学风、道德风都很好,就会形成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隐性教育,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相反,不注重校园风气和环境的建设,学生诚信也会散失,且一发不可收拾。当务之急,高校应狠抓学生考风、学术风、道德风等,并力争在革新过程中取得可观的成效,从而使高校稳步发展和前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现行的经济体制,它是以信用为纽带的经济,离不开诚信这一基础,否则如大厦没基石一样坍塌无疑。市场经济得以有序运行,依靠公平的交易。公平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之上的,一旦市场经济失去诚信,整个市场就会处于不公平的交易状态,市场会混乱不堪,市场链条中断,市场经济规则和市场机制将被破坏,最终市场处于瘫痪状态[3]。大学生肩负着建设国家的重任,必定会参与市场经济活动。如果他们不讲诚信,不遵守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则,不仅影响自身的发展和命运,还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起消极作用。
大学生是高素质的群体,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最终目的是为了国家的发展。新闻媒体报道高材生利用自己的知识残害别人的事件时有发生,这让整个社会都痛心不已,家庭、国家花大量人力、财力去培养大学生,结果却适得其反。因此,储备人才资源必须进行诚信教育,培养有用之才,可用之才,积累国家栋梁之才,减少国家的后顾之忧。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老一辈从自己身上所亲历的经验教训总结,凝结了中国古老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是留给我们后代人的宝贵财富,是文化传承的根基。大学生在学习和传承这些传统文化时,必须审查自己是否做到了诚信,不然就是对传统文化的破坏和践踏。大学生诚信教育是继承和发扬传统美德,有利于培育诚信精神,促进社会不断向前进步。
[1]张玉嵩.谈培养大学生诚信道德的重要性[J].平原大学学报,2003(8).
[2]徐志远,左辉.略论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性[J].德育研究,2008(7).
[3]谢斌,蒋玲.诚信的价值与大学生诚信教育[J].大学教育科学,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