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小学语文名师鱼利明成长因素分析

2014-08-15 00:50张爱琴
语文学刊 2014年8期
关键词:教研员公开课名师

○张爱琴

(新疆师范大学 初等教育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830054)

课堂上的鱼老师,语言质朴不乏诗情浪漫,文章中的主人公在他语言的勾勒下有了血肉。随着鱼老师的朗诵,学生们陶醉着,感受着中华经典的无限魅力。学生们喜欢和鱼老师待在一起,因为他和其他的语文老师不一样,在他的课上学生可以随意打断提出自己的观点,可以质疑和解决问题,课堂很自由也很有趣。

作为新疆教研员的鱼利明老师,有着怎样的成长经历呢?

鱼老师是一位拥有16年教龄的小学语文教师,1998年参加工作,1999年参加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青年教师阅读大赛取得一等奖,2001年参加全国教育大赛,2004年就频繁地在市里上课。2005年市里成立了首届名师班,鱼老师成为其中的一员,因为名师班把孙双金老师请过来上课,促成了鱼老师和孙双金老师的师徒关系。

2006年鱼老师代表孙双金老师的徒弟去南京参加“苏南五校联谊”这样一个活动,当时有十个老师上课,鱼老师上的是《巨人的花园》。因为其新颖的教学设计,惟妙惟肖的讲解,给在座的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07年,他又代表孙老师的徒弟参加“现代阅读经典”活动,上《伯牙绝弦》这节课,在内地一炮打响,随后,鱼利明老师不断接到邀请去内地上课。

2008年鱼利明老师参加全国青年教师阅读大赛获得一等奖。

通过对鱼老师进行访谈,发现影响鱼利明老师成长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多才多艺开启教学的大门

“亲其师、信其道”,一个知识面广,教学效果好,而且能写会画,能歌善舞的老师是深受小学生欢迎的。[1]鱼利明老师一毕业就被兰州军区招去,画画、舞蹈都会,后来在电台做过播音员,有一副好嗓音,这些都为他成为一名小学生喜爱的老师奠定了基础。一个语文老师不仅在教学方面能够给予学生指导,在其他方面也能进行点拨和指导,学生是十分敬佩的,愿意听这个老师的话。当时的鱼老师年轻有活力,说干就干,非常符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很快就俘获了他们的心,就像在访谈中鱼老师所说:

我带的学生都很喜欢我,因为每一次活动我都会带着他们去做。我要让运动会拿第一,我会带着他们去训练去跑;我要他们的黑板报拿第一我会带着他们去画。我就是我让你干什么我会给你指导,甚至我的第一届学生元旦汇演我还在现场给他们跳个舞。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中提出榜样的作用是强大的,在这样一个博学多才的老师带领下,学生会产生“我也要多才多艺”的心理动机,参与热情就会特别高昂,所以鱼老师带的班在征文、演讲、学科知识竞赛、歌咏比赛、体育比赛等活动中获奖率都远远高于其他班级。

个人的博学多才使鱼老师很快走进学生,融入教学之中。

二、公开课拓宽发展的平台

名师成长存在“马太效应”,“有者容易愈有,无者容易愈无”。[2]教师在成长过程中需要积极争取社会承认,争取更多的发展性资源和平台。新疆由于经济、地理、人文风俗等原因,老师出去听课或是观摩名师课堂的机会少之又少,成长变得很艰难。但鱼老师性格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站在讲台上展示自己,只要有比赛鱼老师就会报名参加,正如鱼老师在访谈叙述中所说:

我的成长有两条线,其中一条就是通过比赛使自己发展的,它能够给我新的动力,提供更高的发展平台。

公开课是教师把自身日常教学作为客体进行审视、研究、提升的过程,通过一节公开课的准备、实施和课后的交流与总结,教师的收获可能比上一个学期的日常课还要大。在上公开课的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考虑学情,还要考虑与同行交流;不仅能得到来自学生的反馈,还能得到来自同行及专家的意见和建议,这都为教师成长指明方向,为日后教学提供新的依据。

伴随着比赛,鱼老师认识了当时乌市教研员宁学慧和特级教师孙双金,在这两位老师的指引和栽培下,鱼利明老师从新疆的讲台走向全国的语文讲台,发展的机会更多,平台更大。

三、名师的引领指明成长的方向

在新教师的成长过程中老教师就像一盏盏航标灯,新教师在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传、帮、带下,在短时间内就能将老教师几十年摸索经验转化为自己的经验,从而快速成长为基础扎实教学规范的合格教师,同时为自己将来的独立探索进而成为名师打下基础。[3]鱼利明老师在发展的过程中有两位老师对他成长产生重要影响,一位是宁学慧老师,一位是孙双金老师。正如鱼老师所说:“你除了有能力,你还得有伯乐,宁老师是在整个机遇上给我支持最多的人。”2003年,鱼老师在重庆教育学院参加骨干教师培训班,乌市教研员宁学慧请鱼老师代表新疆来跳一支舞而结识。回到新疆后,宁老师一有机会就到农大附小去听鱼老师的课,给予他教学上一些指导和栽培。到2004年鱼老师就有很多机会在乌市上公开课,2005年在宁老师的帮助下促成鱼老师和孙双金老师的师徒关系,也就有了2007年代表孙双金老师徒弟上课的机会。

宁学慧老师特别能发现信息,她看到在排课单上有一节课没有人上,就给孙双金老师打电话说,能不能让他去给主办方说说让小鱼去上这节课,孙老师说那我去试试。因为毕竟孙老师在这个机构里面是举足轻重的身份,所以主办方很给面子就爽快地答应了。

正是宁老师发现信息、帮忙联系,孙双金老师提供平台,使鱼老师有机会在这次全国教师面前展示自己,一炮打响,奠定了全国教师认识鱼利明的基础。

2008年参加全国大赛,孙双金老师也是尽心指导,鱼老师说:

我是提前一周出发到孙双金老师的学校,他提前布置他们学校六年级老师同备这节课,那天早晨我们上了同课异构,他们学校三个老师上《老人与海鸥》,我也上《老人与海鸥》,同课异构之后开始磨课。

鱼老师的成长离不开这两位老师的引领和栽培,宁老师发现了鱼利明老师并引领他从新疆走出去,孙双金提供机会让他能够在全国的教师平台上展示自己。

四、关键事件的启发作用

关键事件是源于历史学的术语,用来指那些对于某个人的一生、某个组织或者党派有重要转折意义的事。[4]在这里的关键事件是指发生在教师日常的专业生活中,且对教师成长具有重要转折意义的事。

刚参加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见到参加全国大赛的老师讲课,给鱼老师关于语文教学的体验是一种震惊:

那个教具做得惟妙惟肖,那个课上得出神入化,我当时觉得语文课还能上成这样,张兰老师当时介绍这是哪的老师,准备参加全国大赛的,我当时是一种仰视,就像看明星一样看着她,当时就觉得我当老师我也要站在全国大赛的舞台上。

正是在这样的目标指引下,鱼老师经过十年的等待最终站在了全国大赛的舞台上。

许多优秀教师能够脱颖而出,就是因为他们善于抓住时代发展的脉搏,把握稍纵即逝的机遇,成为他们成长的契机。[5]2007年鱼利明代表孙双金的徒弟去参加在广东举行的“阅读现代经典”这样一个活动。机会来之不易,正如访谈中鱼老师所说:

实际上我那次去都是自费,你属于后来搭车的那种,不是人家邀请的。其实主办方对我还是心里没底,不放心,还跟我聊了一阵。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鱼老师毅然登上了讲台,当时上《伯牙绝琴》这一课,上完效果非常好,大大出乎所有在场人的预料,全国老师认识鱼老师就是在这次比赛上。到第二年鱼老师就频繁接到邀请去内地上课和讲座,可以说正是鱼老师抓住了这次讲课的机会,成就了他从新疆走向内地的讲台。

第三次对鱼老师产生重要转折的是2008年参加全国大赛时,孙双金老师送的一句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开路,名师开路不如自己开路”。参加全国大赛后鱼老师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走出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之路。

现在的鱼利明老师是新疆乌鲁木齐的教研员奔走于各个小学,他坚信作为一个老师你就得会上课,教研员更要会上课,因为你不仅是学生的老师,同时你还是所有老师的指导者和引领者。能切实帮助一线教师解决在实践中遇到的困难,教研员才会有存在价值。

[1]曹金成.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应该多才多艺[J].天津教育,1998(6).

[2]刘建华.名师专业成长的规律、影响因素与机制—基于名师成功人生的解读[J].教育发展研究,2011(2).

[3]郭华.名师是怎样成长起来的—从对五位名师质的研究中谈起[J].中国教育学刊,2008(8).

[4]王立善.中小学教师专业生活的叙事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

[5]司丽娟.小学语文优秀教师专业成长[D].东北师范大学,2012(5).

猜你喜欢
教研员公开课名师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一节公开课的诞生记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下)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上)
第一次公开课
公开课,希望不再是作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