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2014-08-15 00:46阚忠革冯宝霞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图形情境信息技术

阚忠革 冯宝霞

(敦化市第九小学校, 吉林 敦化 133700) (敦化市第三中学, 吉林 敦化 133700)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全球化,教师需要更新教育观念,适应新的教育形式,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把信息技术,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拓宽学生视野,加大课堂知识容量,有效提升教学效率,构建高效课堂。随着教学模式的转变,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了核心。数学是一门思维较抽象的学科,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思维逻辑性,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一种过渡阶段。但教学内容抽象,很多都是学生想象不到或难以想象的,这时候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技术就显示出了它直观易懂的优势,多媒体课件有文字处理、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多种媒体信息的功能,其良好的交互优势和视听优势,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数学课堂不再沉闷枯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模型化、直观化,从而降低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一、利用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求知欲

课堂教学实践中,只有通过对问题情境的创设,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做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若能抓住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情感,就能极大调动学生猎新获奇的求知欲,激发出学生学习情境的创造性,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的求知欲不断地得到增强,使抽象的几何图形知识,变得形象具体。例如,在教授“图形面积计算”一课时,可通过课前复习和导入,帮助学生澄清各种图形之间的相互关系,再通过互联网,让学生查找出在日常生活中所应用的各种组合图形,并制作成简单的小课件,然后提出问题:怎样计算我们查找出图形的面积,如何设想?引导学生理解新授内容,提出设问:我们所看到的实物,类似于哪一个几何图形,再利用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怎样对这些图形进行计算,从而引导出图形计算的步骤,利用发现的规律,进一步引导提问:你们发现计算这些图形的什么规律?课堂中学生积极研讨,逐步发现了求解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根据发现的规律,推导出了计算公式。本节课的教学环节中,是通过计算机多媒体展示了数学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总结规律,为努力尝试解决问题而积极参与、踊跃发言,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最高点,活跃了学习思维,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种学习的规律的形成,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创新性和主动性,使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变得生动、有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可谓一举多得。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突破重点,解决难点

由于小学生年龄限制和思维局限性,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这是小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数学抽象的图像之间的矛盾。怎样才能解决好这一矛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环节。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成功地实现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使抽象的知识变为具体,变成可见、可感。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感官认知,使难以解释的,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变得显而易见。

当前,课堂教学中班级授课制还是教学的主要形式,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形式,还是统一集中授课,而自主学习的时间相对较少,限制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知识飞速发展的当下,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显得龙为重要。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以获取信息或进行社会调查学生为目的,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网络平台,搜集整理自己所要的知识,使学习数学从课堂向课外延伸,拓宽了学生知识视野的同时,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培养了学生处理信息技术和理解掌握知识的能力。如小学数学活动课《火柴盒面积的计算》一课,可利用互联网搜集查找相关资源,形成一个无时空限制的数学大课堂。上课前,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重、难点进行分析,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和推导出火柴盒面积计算方法。课中,学生按按照老师布置的自主学习任务,利用互联网,分组合作,收集、整理出相关内容。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课堂上老师提供的资料和自己查找的资源,以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模式,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了解有关火柴盒面积计算的方法概念,进而能灵活地运用面积计算公式,计算出火柴盒的面积。达到了能熟练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使学生能熟练掌握火柴面积的计算的目的。而且在课堂教学中有些难点学生很难一遍全部接受,理解,吸收并灵活应用,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对知识点复习巩固,如多次回放重点、难点。暂停讨论,反复训练,适当归纳总结加深理解,由于减少了大量不必要的板书所浪费的时间,大幅度的扩大了课堂容量,做到教学任务当堂完成,少留作业,甚至不留作业,彻底改变以往的讲得不透用大量练习弥补的题海战术教学方法,切实减少学生的课业负担。

三、巧利用信息技术,让数学课更贴进生活

华罗庚曾经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贴近生活,数学问题要生活化。而事实上,学生如果对数学知识有一定生活基础,就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并因此会产生兴趣。事实上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目前的教材内容仍显得滞后,很难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世界上最生动、更具鲜活时代特征的数学教材和教学内容的,是很难及时反映在教材中。尤其是抽象的数学知识在许多方面表现十分明显。因此,课堂教学中数学学习内容的选择,多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要注重实效。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资源内容丰富、时效性强这一特点,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合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让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生动,更贴近生活,更具时代气息。同时也能拓展教师的知识视野,使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相融合,让数学学科的学习,更加贴进生活。 例如在教授”统计与概率”这一课时,可事先在网上下载近期比较热门的道路交通状况视频,然后引导学生从视频中找出规律,从中发现统计知识,并运用于课堂学习中。在课前对班级同学的“身高”、“体重”、“饮食”、“住所”等方面进行摸底调查,制作成了简易的网页提供给学生,让学生从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分析统计,总结出规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思维,也激发出学生的创新意思。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热情,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是有用的,生活是有趣的。从而热爱数学,热爱学习,热爱生活。

四、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使学生在愉快体验中产生自豪感

从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们通常用幻灯片和Flash等多媒体编辑软件作为基本的平台来制作课件,其中幻灯片最为简单实用。教师可以利用课前,将搜集到与本节课有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制作成幻灯片,在课堂中展示给学生。这种教学形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较,为学生创设交互式学习环境的同时,有效地改善了教学效果,并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数学教材中图画、换算过程等内容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掌握大纲中规定的教学目的。但教材中的图形、图表等内容都是静止不动的,很难让学生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难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把教材由静态情境变为动态情境,让知识形成的过程,能生动有趣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自然流畅而不生硬牵强,不人为地提升学生的学习难度。

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对学生所学知识本身的一种内部兴趣,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由于数学学科的特性,题型练习比较多,在实际常规教学中,经常会用到大小黑板板书练习的情况,这样大大减少了课堂练习量,效果极大降低了课堂效果,增添了老师的工作负担。我们可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把预先拟好的题目展示给学生,用动画的形式,设计出多种题型,从各位角度,各个层面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且多媒体的应用,能随时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出来。例如:学生回答正确时,计算机可以马上亮出正确答案并会显示出赞扬的语句:“你真行!”、“你真聪明!”、“这样难的题你也能做对!”、“你真的进步很大!”等,学生看到后会倍受鼓励,性趣更加盎然了;如果题答错了,电脑也会及时显示提醒信息:“答错了!”、“有点粗心大意啊!”、“你再好好想想!”、“相信下一次你一定能做对的!”等。恰当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启发学生认真动脑思考。通过及时的反馈,学生能及时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形成自我激励机制,从而不断获得自我解决问题的愉快体验。

五、巧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人曾经说过: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从心理学角度和小学生个性特征来看,学生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特别短,课堂教学中思维活动又比较紧张,如果时间较长,极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倦,会普遍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使学习效率明显下降。这时侯,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来刺激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寻找新的兴奋点,激发学生思维活力,促使学生能长时间地保持最佳学习状态,让学生学习有了新的兴趣,课堂教学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可使学生对客观情境获得具体的感受,唤起情感体验,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根据教学实践经验,如果恰当地选准信息技术的运用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恰到好处运用多媒体技术,就会产生"动一子而全盘皆活"的作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最大功效,也能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有效地促进了素质教育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使信息技术成为架起学生数学思维的桥梁,使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得到发展,能更好地培养出新时代的合格人才。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当我们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并有效地创设教学情境,才能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发散,同时又有助于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形成独立思考和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事实证明,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分析能力,同时又符合新时期教学改革的需求。教学中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给学生以更加广阔的思维空间,使抽象的课堂环节变得生动有趣,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真正使数学课成为高效、激趣、充满活力的课堂。

[1]蒋荣霞.浅谈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J].新课程学习(下), 2012,(5).

[2]刘玉玲.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J].中小学电教(下),2012,(12).

猜你喜欢
图形情境信息技术
不同情境中的水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
分图形
找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