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章鸿,李 芸,罗朝霞
(扬州职业大学,江苏 扬州 225009)
高职院校的专业群建设,是提升院校核心竞争力、打造品牌、实现内涵建设战略目标的关键。生源减少背景下,高职重点专业群建设更有利于高度整合教学资源,降低教学成本;有利于提升教学单位的教学能力,形成品牌优势;有利于提高专业的管理水平,保持可持续发展。《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财政厅关于开展“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建设工作的通知》(苏教高〔2012〕16 号)对高职院校重点专业群给予了全面的诠释。2012年75 所院校获得立项的202 个重点专业群,正彰显了鲜明的专业特色、地方特色、学校特色、时代特色及前瞻特色。[1]本文从时、空、质、量四个维度对江苏高职重点专业群建设进行了研究。
江苏高职高专重点专业群建设的时代性、前瞻性,不仅体现了与生源减少的关联性,也体现了与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变化的一致性。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高考生源自2009 年开始出现“五连跌”,虽然2014 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达到939 万人,呈现止跌反弹态势,但是江苏省高考生源还是以2万多人的势头递减,2009 -2014 年报名人数依次为54.6 万,52.7 万,49.97 万,47.42 万,44.86万,42.57 万,2014 年比2013 年下降5.1%。有专家分析江苏省今后十年内将以每年2 万的人数递减,生源危机持续发酵,高校不仅面临严峻的招生困境,录取后不报到人数也越来越多。全国很多高职高专院校的不报到率超过30%,一些地方本科院校不报到率超过10%。多省市的高校难以完成招生计划,高校生存的深层危机浮现。[2]
随着生源的减少,高职院校生存与发展遭遇了极大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采用专业集群化方式,通过专业集群化发展,专业、院校、区域之间可以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同时也可以增强自身专业设置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从而促进专业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及内涵建设,破解招生难题,实现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生源减少是促进加强高职重点专业群建设的原因之一。
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造成江苏高职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也造成江苏高职教育专业设置的不合理。与时俱进,和市场保持较高的契合度,是高职院校生存与可持续发展之道。国务院2008 年颁布的《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20 年,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促进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过去,江苏省第二产业每增加1%,GDP 就增加0.79%;第三产业每增加1%,GDP 仅增加0.14%,对第二产业的过分依赖、对第三产业的不够重视成为我省经济增长过程中的显著特征。当前,我省已经进入新一轮经济发展时期,产业结构正在由“二一三”向“二三一”转变,从长期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经济发展,正在演变为二、三产业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新格局。[3]把加速现代服务业与软件业、金融业、商务和科技服务业、信息服务业以及文化产业的发展作为第三产业结构调整的核心,实现投资主导向知识主导转变。同时,开发省内旅游资源,加强旅游资源的整合,积极打造有江苏特色的旅游品牌。[4]2012 年江苏省获得立项的旅游管理专业群共5 所学校,其中苏南地区3 所,苏中地区1 所,苏北地区1 所,这与江苏三大区域产业结构、经济发展状况相一致。
高职院校加强重点专业群建设,需具备一定内外空间的良好条件。
扬州职业大学(以下简称“扬州职大”)目前在校师生比例是16.8∶1,高于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合格标准18∶1的比例,为旅游管理及在线运营服务专业群(以下简称“专业群”)教师岗位的优化配置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1.1 教学空间的改变
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课程教学模式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伴随着教学模式的变化,专业课程教学空间也发生着变化:第一阶段,理论与实验实践课都在教室完成;第二阶段,理论课在教室完成,实验实践课在实验实训室完成;第三阶段,理论与实验实践课都在实验实训室或企业里完成。这种改变,一方面体现的是教学条件改善,导致的教学空间转移,另一方面体现的是教学理念变化,推动的理实一体化。
2.1.2 信息化平台的建立
课程教学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使得高职高专课程教学形式由单一与平面走向综合与立体。即由过去课堂传授、实验模拟的单一教学方式,以只传授本专业相关知识的单一教学内容,变为现在校内校外、线上线下,建设专业核心课程的独立互动平台,同时整合专业群内各门课程的教学资源,达到资源共享,实现专业群内专业课程知识点之间的有效交叉;采用BBS 论坛形式,建立起师生间、教师间、学生间互动的平台,实现教与学的有效沟通;开发建设专业群内虚拟实训平台,建立与真实环境相近的虚拟市场或场景,实现仿真任务的项目化教学,形成了全方位立体交叉的教学格局,以适应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
2.1.3 校内“教学工场”的引进
在校内引进“教学工场”模式是高职高专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深化。扬州职大在现有旅游实训基地、商贸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引进“教学工场”,成立扬州九州行国际旅行社,并在校内设置营业网点,同时与同程网、淘宝网等在线旅游运营商合作,建立在线运营服务平台。校内“教学工场”对学生专业知识应用能力的提高,特别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社交能力、团队精神、职业道德素质和健康心理等方面的培养有非常积极的影响。
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在2005 年11 月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后,全国高职院校大多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采取了多种符合本校及本地区人才培养的模式。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 年)》再次强调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多年办学、认真总结专业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扬州职大较早推行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现在已经形成一个较为成熟的产学研相结合的“2 +1”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前两年在校学习,第三学年到相应企业顶岗实习,形成学生、学校和企业的“三赢”局面。专业群与行业有关行政部门、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全方位的合作关系。与行政机关扬州旅游局、工商管理局等建立合作关系;与扬州瘦西湖风景区等旅游景区、重点城市高星级宾馆饭店、大型连锁超市、大型连锁家电卖场等建立合作关系,在充分利用社会丰富资源的基础上,按照行业需要实现对学生理实一体的专业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缩短学生步入社会的适应期,实现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双师型团队、课程体系的建设不仅是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重要构成体系,也关系到高职院校重点专业群建设的质。
目前,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还存在结构不合理、规划不统一、与企业的深度融合、密切合作不够等问题。“适者生存”,在社会需求、企业经营环境不断发展变化的今天,学校的管理、教科研活动自然也要作出适度调整,其中,“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尤为重要。专业群首先建立校企“互聘、互兼”双向交流的团队合作机制。实行校企“双带头人”制,即有学院专业带头人和企业兼职专业带头人,在专业建设方面分工协作,协同带领团队;实行校企“双骨干教师”制,将兼职教师,与专任教师结对,组成校企人员结合的“双骨干教师”,分别侧重负责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实行校企“双兼职”制,团队专任教师在合作企业、企业人员在学校都有实质性的兼职,实现校企之间的“互聘、互兼”。[5]其次建立实训实习导师制度。按照行业需要、岗位要求,专业课实践教学要经历单项实训-综合实训-顶岗实习这三个阶段,由分到合,从简单到复杂,从模拟到实战。坚持“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的原则,在专业群领导小组下成立结构合理的实训实习导师团,聘请校内校外导师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真正实现“学有所专”、“学以致用”。
扬州职大旅游学院“双师型”教师利用已有的“前店后院”教学载体,通过自主经营企业—扬州九州行旅行社和扬州九州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以及校外实训基地,直接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和竞争,提高了自身素养,为培养专业应用型人才提供了保障。
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和专业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高职院校重点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首先要进行市场调研,明确市场需求,在此基础上,明确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思路,按照行业或企业工作群核心岗位涉及的工作内容,以及专业“必须”和“够用”的原则,本着教学计划动态化、课程设置市场化、课程内容项目化的宗旨,对专业群内的专业课程设置进行整体设计,对工作群岗位工作任务进行细化、进行学习情境设计,从而形成各专业方向既具有各自特点,又彼此联系、相互渗透、共享开放的课程体系。[6]
扬州职大从区位优势出发,根据自身办学条件,建立旅游管理及在线运营服务重点专业群,旨在以旅游管理和电子商务为核心专业,带动酒店管理和市场营销专业,以达到整个专业群的共同发展。课程设置遵循能力培养规律,从基础能力到核心能力、综合能力直至拓展能力培养,循序渐进;课程类型分为公共基础、专业学习领域与拓展学习领域三个模块,构建“抓好素养、重视技能、拓展能力”的课程体系,学习目的明确,主次分明、重点突出,使专业群建设进入一个常规化状态。
新时期,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要注意防止从众心理、盲目“跟风”现象。有些师资队伍不合理、教学资源不丰富、地处经济发展落后地区的学校,如果盲目进行专业群建设,会造成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极大浪费。教育相关部门及学校自身在未来的高职教育改革中,应在因地制宜、明确内涵、把握原则的基础上,控制重点专业群建设数量,提高重点专业群建设质量。[7]
2012 年,江苏获得立项的75 所学校中,苏南51 所,苏中11 所,苏北13 所。专业群总数202,苏南132 个,苏中35 个,苏北35 个,各个学校重点专业群1 -4 个不等,基本是集学校特色专业、品牌专业及优势学科为一体的专业群,师资队伍素质高,也符合当地经济发展趋势,与产业集群特征相一致,机械、制造及建筑等老牌专业还是占主体,旅游、环境监测或保护、园艺园林等专业所占比例较少,全省旅游管理专业群总共只有5 个,环境监测或保护2 个,园艺园林4 个,现代农业1个。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们需要的增长,相关服务类专业群的数量还有提升空间。
目前的专业群通常有双核心型、单核心引领型、单核心辐射型、专业协同发展型等,专业群的专业设置最好是4 -5 个,不宜过多。具有核心专业的,重点加强核心专业的建设。
扬州职大旅游管理及在线运营服务重点专业群,是双核心型专业群,以旅游管理、电子商务为核心,带动酒店管理和市场营销专业。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电子商务和市场营销,分属两个不同的教学部门。这种类型的专业群在内部形成两个小的专业关连性强、相互依赖的次级群,但在具体运作中存在利与弊。次级群之间由于竞争的存在,能够相互带动,发展动力足,建设效果好。
为了实现专业的共同发展,要避免核心专业独占资源、非核心专业动力不足而发展滞后的现象;要避免因双核心型而造成教学资源的分散,需要经常进行协调和沟通,减少矛盾,协同发展。[7]
加速重点专业群建设,打造自己的“名片”,增强自己的吸引力,是高职院校成功突破生存与发展困境的重要路径。以扬州职大旅游管理及在线运营服务专业群建设为考察对象,对江苏高职院校重点专业群建设进行四维分析,充分利用当前校内外有利因素形成教育合力,重点进行内涵建设,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有效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是保持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1] 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财政厅关于开展“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建设工作的通知(苏教高〔2012〕16号)[EB/OL].(2012 -05 -28)[2014 -08 -08].http://www.ec. js. edu. cn / art / 2012 / 5 / 31 /art-4267-76222.html.
[2] 2014 年生源下降趋势反弹 高校生存深层危机浮现[EB/OL].(2014 -06 -04)[2014 -08 -08].http://gaokao. eol. cn/kuai-xun-3075/20140604/t20140604-1125614.shtml.
[3] 叶必华.江苏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商品与质量,2011(6):21 -22.
[4] 贾琳.江苏省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分析[J].江苏商论,2009(4):3 -5.
[5] 刘瑞军,曲芳,赵丹.对高职院校专业群内涵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12(1):1 -21.
[6] 朱芳,吴秋芹. 浅谈高职院校专业群课程体系的构建[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2):86 -87.
[7] 董淑华.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实践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2(26):26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