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绥江天麻产业的发展

2014-08-15 00:48严仕元余舜培
云南农业 2014年6期
关键词:天麻发展

严仕元,余舜培

(1.绥江县新滩镇农技站,云南 绥江 657703;2.绥江县基本农田建设办公室,云南 绥江 657700)

20世纪80年代以后,野生天麻开始转型为家种天麻,目前在我国野生天麻仅有6个品种,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了易危物种。绥江野生天麻主要是乌麻和黄麻两种,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 m以上高二半山区,药用价值和市场价格均高。

1 天麻产业现状

绥江人工仿野生天麻种植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现主要分布在中岭、银厂、罗坪、会仪等村海拔在1000~1500m的无任何污染森林里。“十一五”“十二五”期间,政府高度重视,加强扶持,年投入50万~100万元资金,帮助发展。2008年仿野生天麻种植3.9hm2,产鲜天麻43t,产值420万元;2012年种植5.3hm2,每平方米产量1~1.5kg,总产量约62t,产值820万元;新增菌材林6.67hm2,天麻种植户平均收入高达3万~5万元,菌材用量从传统方法的每塘10kg降低到4kg,节约了60%。群众自愿组建了天均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兴旺药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目前,仿野生鲜天麻市场价高达120~240元/,天麻产业成了山区农户增收致富的推手。仿野生天麻种植由无序、传统粗放种植逐步朝规范化、标准化、科技化、集约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为保护野生天麻资源,开发仿野生天麻种植创造了良好环境。

2 存在的困难问题

2.1 人为破坏野生天麻生存环境严重,麻农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强

2.1.1砍伐菌材林资源,破坏天麻生态。天麻生长所需要的营养来源于萌发菌和蜜环菌,萌发菌和蜜环菌生长主要依靠栎类、锥类等壳斗科植物的树段为原料,培植长效菌材。绥江麻农采用的菌材资源主要是野樱桃、水冬瓜、青冈、板栗等树种,这类树生长缓慢;部分麻农为追求规模和效益,过度采伐,严重破坏了天麻的生存环境。资源滥用滥砍伐,导致天麻减产,生态环境的破坏,影响天麻产业的发展。

2.1.2改造低产林,改种树种种类少。实施低产林改造,主要种植的是柳杉、板栗、樱桃等树种,原来多种植物种类构成的生态群落破坏,重新形成的系统导致萌发菌和蜜环菌生长的主要依靠栎类、锥类等壳斗科植物的减少。

2.1.3采收野生天麻,破坏原生态环境。本地天麻市场需求旺盛,价格高,野生天麻资源少,人工仿野生环境生产的产量低,采收季节群众大量挖掘,越挖越少,越少越挖,冬季也到林里遍地开挖,挖掘地下正在生长的白头麻,加之部分山地原生植物被毁损,导致天麻生存环境严重破坏。生态被破坏,是天麻减产的原因之一!

2.2 麻农科技种植水平低,种植散乱

2.2.1推广体系不健全。绥江县成立天麻产业办,人员少,乡镇、村级没有相应机构和专业人员,没有建立科学的良种繁育体系,天麻种和菌材来源杂乱,科学种植天麻技术普及速度缓慢,指导农户科学种植和企业加工力量不够。

2.2.2麻农素质参差不齐。从业人员总体素质不高,百人队伍中,大学以上学历仅占1%~2%,初中到高中占20%~35%;县级技术部门很少组织天麻种植技术培训。部分麻农采用老菌材培养菌种,技术水平低,质量低,产量低,不利天麻产业发展。

2.2.3规范规模种植不足,散乱发展。绥江仿野生天麻种植通过30年的摸索,由原来中岭村的两户发展到现在,已经逐步在全县推开,特别三渡、中村、关口、银厂等村具有一定的规模,并成立了专业合作社,但是种植6.7hm2以上大户很少。银厂村五组麻农雷春林,自发引资投入66万元,购买优质菌种一万瓶,规范种植天麻二万余塘。除三渡村规范化种植外,其他地方均是粗放种植,投资、技术、经费、销售等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产品形不成拳头,市场竞争力弱。

2.3 投入资金不足

国家近几年在绥江县每年投入资金100万元,用于天麻菌材林基地建设和仿野生天麻种植基地建设、引进天麻精深加工企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带动了天麻产业的发展。但是,天麻产业的各个环节都需要一定的资金,特别是在种子有性繁育上、场地和设施均需要投入大量的经费,麻农用无性繁殖仿野生栽培每亩也需600~1000元投资。大部分山区群众经济来源狭窄,企业缺乏资金。仿野生天麻种植要严格按照中药材GAP标准和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标准进行规范化种植,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改变土壤、植被、菌落、优质天麻种源,科学种植、加工、销售,均需要注入大量的资金。

2.4 缺乏龙头企业

目前仅组建了2个天麻产业协会,尚未引进大企业、集团进行规模化、集团化、工业化开发的相关工作。提供市场的仅是天麻原料初级加工产品,甚至直接就是鲜天麻,加工方式粗放、落后。市场销售渠道短而狭小,没有稳定的产销关系,附加值低,市场风险大。

3 发展对策

3.1 加强原生态环境保护

3.1.1禁止砍伐森林。广泛宣传,依法切实保护好适应仿野生天麻栽培的天然林生态环境,植物群落保持原生态,使栎类、锥类等壳斗科植物在天然环境中正常生长,为天麻栽培提供所必须的营养的蜜环菌、萌发菌的良好的生态(寄主)环境。对栎类、锥类等壳斗科植物野樱桃、水冬瓜、青冈、板栗等树种,在使用菌材时,选择大树侧枝使用,保护原有菌材资源的继续生长,为天麻提供充足的后续使用资源。

3.1.2增加树木种类,科学改造低产林。在实施低产林改造工程中,注重生物多样性,兼顾生态效益和天麻产业发展项目,增加生长缓慢的栎类、锥类等壳斗科植物种类,建立天麻菌材林基地。

3.1.3建立天麻种质资源保护区。划定保护区,制定方案,加大对野生天麻、野生蜜环菌、野生萌发菌和天麻产业生态系统的保护力度,教育帮助群众转变观念,合理采收野生天麻,在正常采收季节,采收能成为商品的野生天麻,留下白头麻和米麻,保护好蜜环菌,原土覆盖,冬季严禁采挖,使有限的资源能永续利用。

3.2 健全天麻技术推广体系,完善服务功能

县级成立天麻产业开发办公室,配备相关工作技术人员,制定全县天麻产业的发展规划,组建天麻产业开发技术队伍。以中岭、关口、三渡、中村为重点,以龙头带动天麻发展的良性趋势,建设天麻良种繁育和“两菌”天麻生产中心,抓好以乌天麻为主的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加大“两菌”种质资源的保护和研发力度;乡镇、村一级建立推广机构,充实技术人员,为天麻产业发展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提升麻农的种植水平。

3.3 建设标准化种植基地,推行有计划种植

按照基地化、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要求,集中各方力量,整合资源,积极推广国家GAP认证标准,进行以基地为基础的标准化种植。严格按照昭通市政府[2012]34号文件中提出的“五必须,五有”(必须建在最适宜区,必须相对集中连片33.33hm2以上,必须使用统一的乌天麻良种和“两菌”,必须建立天麻种植专业合作社,必须实行林麻间种,有种植许可证、有菌材林保证,有龙头企业带动、有技术支撑、有无公害认证)要求,着力抓好示范建设,办好样板,提高基地建设水平。

3.4 科学规划布局

依据绥江天麻产业现状和自然、社会资源,在“十二五”期间,以最适宜人工仿野生天麻栽培的中岭、中村、三渡、关口、会仪、板栗村为重点,发展1333hm2天麻菌材基地林、建设连片种植基地项目4个,种植100hm2,同时加强对散户种植的培训指导,做优做精天麻产业。

3.5 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保护野生天麻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以科技为先导,科学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大力推进 “天麻专业合作组织和市场流通体系”建设。抓住天然林保护工程、天麻产业发展投入机遇和向家坝电站建设移民后续扶持政策资源,建立政府引导,农民、企业和社会为主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以土地投资,以天麻生财,促进天麻产业健康发展。

3.6 引进、培育龙头企业推动产业发展

以天麻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依托绥江旅游城市开发“一山、一海、基地”优势,引进、培育2~3个带动能力强、与农民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的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形成一批运作规范、组织带动力强的股份合作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着力解决天麻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提高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推动生产经营体制创新,强化产业支撑,着重培养龙头,带动发展。

3.7 着力提高天麻产业发展的组织化程度

把天麻种植户联合起来,组建天麻种植专业合作社,积极推进“公司+产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绥江县独有的天麻发展模式,提高天麻种植组织化程度,使之形成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和规模化销售的产业链,充分把技术、人才、市场、信息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天麻种植的组织化和产业化水平。

[1]昭通市人民政府文件,昭政发[2012]34号《昭通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天麻产业的意见》

猜你喜欢
天麻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天麻无根无叶也能活
“鬼督邮”考辨——天麻为什么有鬼督邮之名
天麻无根无叶也能活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HPLC-RID法同时测定天麻丸中3种成分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RP-HPLC法同时测定7个产地天麻中5种成分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基于HPLC-ESI-TOF/MS法分析测定乌天麻和红天麻中化学成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