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梅
(江苏省赣榆县实验幼儿园)
学会关心、学会爱是做一个社会人的基础,爱是一种崇高的内心情感体验,它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培养习得的。在孩子们的身边有着各种各样的爱,他们被爱包围着,对这些爱都习以为常,却很少注意到爱的存在,更没有专门去感受和体验这些爱。在这些爱中,除了亲情以外,小伙伴之间的友爱之情也是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在幼儿一日生活中,注意引导他们关注并体验彼此友情,帮助幼儿从关心周围最亲近的人开始,提高他们关心帮助、谦让体谅、分享合作等社会性行为的水平,从而加深幼儿之间的情感体验,使其在集体中成为受欢迎的人。
蒙台梭利说:在孩子的周围,成人尽量以优美的语言,用丰富的表情去跟孩子说话。教师要善于接近幼儿,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近。每个班上都有一些很特别的孩子,教师要平等地对待他们。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有其可爱的一面。教师应宽容,以诚相待,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亮点,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让他们感受。
贝贝是个小女生,刚入园时她总是一个人不声不响独自玩耍,吃点心、上厕所都需要老师提醒,做操时也不动手。老师对她说:“贝贝,把小手拿出来跟老师一起做动作!”她看看老师仍是一动不动。每天都是老师领她到椅子上坐好,什么东西都要送到她手上。通过和她妈妈的交流,了解到她在家是一个特别开朗活泼的孩子,她还喜欢画画,可在幼儿园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在一次涂色“大苹果”的活动时,和她一组的孩子都大胆地涂起来,她还是看着不动手,老师走到她所在小组,故意惊讶地说“呀,你们涂得真好看!贝贝,快点涂好了给小朋友瞧瞧,肯定是最好看的!”慢慢地,她拿起了油画棒,许多孩子都围过来看。的确,她涂得最棒了。活动之后,老师把她的大红苹果挂在展览栏里,让别的小朋友向她学习,那天,她显得特别开心。找到贝贝的优点后,在绘画活动前,教师就经常请她给小朋友分发油画棒,每次都适当的表扬一下,孩子渐渐地能和其他小伙伴快乐交往。部分特殊一点的孩子都能积极地参与集体活动了,不再用冷漠的表情面对大家,不再对任何事都不感兴趣了。教师每一次鼓励的语言、赞许的点头,期待的目光,亲切的抚摸,都会使孩子受到激励,成为融入集体的动力。
幼儿的思维主要还处于具体形象阶段,需要在自身的实践活动中获得感性认识和直接经验。在集体活动中,设计更多需要幼儿合作完成的游戏内容,帮助幼儿感受合作的重要性,以逐步提高友好合作的意识。如何让幼儿掌握合作的技能并知道集体中每一个人都有长处呢?游戏《踩报纸》,每4个好朋友组成一个小组,每一组有一张报纸,听到老师说“开始”后,幼儿就赶快把报纸对折,然后4个人一起站在报纸上,比一比哪一组最快。幼儿第一次玩游戏时,教师观察每组幼儿的表现情况,及时表扬能想出好办法的幼儿,请他们说出刚才是怎么和朋友合作的,用了什么好办法。这个游戏使幼儿知道了在集体中每个人独行其事是不行的,只有互相帮助才能做好事情。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一同游戏、学习的机会是很多的,如一起拼图、搭积木、作画、玩游戏等,想办法为幼儿创造、提供与同伴合作学习和游戏的更多机会,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合作。比如,引导、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或全班作画,在这当中幼儿必须学习相互协商、互相配合、分工合作,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构图上、内容上和色彩上达到协调一致,共同创作出一幅美丽的图画。在游戏中幼儿间必须共同商量,友好合作,相互配合,才能使游戏顺利进行;体育活动中的小组竞赛,日常生活中的共搬玩具、互系扣子,还有大带小的交往活动,都可以为幼儿提供大量的学习与实践的机会。
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随时注意引导他们树立帮助他人的意识。“老师,您帮我拉上拉链!”“老师,我不会穿衣服”……这一声声求助,常常出现在幼儿起床或如厕时段,此时,老师就会忙前忙后。此情况要得到改善,就必须让每一个幼儿都学会帮助人,都有互相帮助的思想意识。有一次,阳阳让老师给她系罩衣的带子,老师边给她系边问:“你为什么不让婧婧帮你系呢?”“她不肯”阳阳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老师转过头,看见婧婧正自己穿衣服,一只袖子已伸进去了,另一只袖子怎么也拽不到手里,正着急。老师神秘地对阳阳说:“给你出个主意,保准她会帮你。”老师让她先去帮婧婧穿好衣服,然后再请婧婧帮她系带子。阳阳主动来到婧婧跟前,帮她拽过那只袖子,让婧婧把手伸进去,婧婧穿好衣服很高兴,一看阳阳背后的拉链还没拉上就马上说:“我来帮你拉吧!”一个互相帮助的事情在老师的引导下,很自然地进行着。幼儿在自己的行为中体验到了:要想得到别人的帮助,先要学会帮助别人,到了自己也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就会出现很多好朋友。
分享是指与别人共同拥有和享受。现在的独生子女集祖辈、父辈宠爱于一身,常以自我为中心,他们中的大多数孩子不懂得关心别人、不愿与人分享。在培养幼儿分享行为时,不应仅仅让他们模仿分享行为,而应让他们通过亲身体验产生对分享行为的情感倾向,从而自觉产生分享行为,在分享中体验快乐。
情景表演、讲故事、讨论等形式都可以对幼儿进行移情训练。在《玩具大家玩》的教育活动中,孩子看完情景表演后,教师组织孩子讨论:“亮亮霸占玩具,红红会怎么想?”“红红哭了,亮亮会不会感到快乐?”“有了好玩的玩具,大家应该怎么办?”少部分的孩子能把红红、亮亮的情绪与自己以往类似情况下的感受联系起来,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理解他人情绪。孩子们谈论后,再引导他们按照想出的方法和规则,重新进行情景表演,通过自己的再次表演,体验到了分享的快乐,并说出自己的愉悦体验,从而产生乐意与他人分享的愿望。
当然,幼儿的分享行为并非一朝一夕养成的,还须为幼儿创设行为练习的机会,并请家长配合做好工作,这样,才能真正让幼儿学会分享,学会关心他人。
不管是老师赞许鼓励之语,还是引导幼儿互帮互助、友好合作,或是让幼儿体验分享,老师都须寄寓深厚的爱意,只有如此,幼儿在今后的社会性行为中才能显露出情,呈现出爱,在集体中成为受欢迎的人,也才能让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1]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育部,2012,9.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朱慕菊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Z].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4.
[3]陈帼眉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