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慧玉
(沈阳理工大学)
蔡元培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合理因素、借鉴西方文化有益成分以及深受近代“教育救国”等思潮影响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他的教育平等的思想。
30岁以前,蔡元培基本上是受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受儒家文化的教育和熏陶的。他很赞赏中国儒家文化中的民本思想,认为周天子的“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和孟子的“民为贵,君为轻”等主张是“平民主义”的重要体现。他也十分欣赏孔子的“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和“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归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的“平均主义”思想。就男女均应平等地接受教育而言,蔡元培受清末学者俞正燮的有关男女平等思想的影响,对其“从各方面证明男女平等的理想”推崇备至。
在中国,男女不平等有几千年的历史,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长期遭受压抑,在社会上和家庭中均处于无权的人身依附的地位。蔡元培以其教育家的敏锐的洞察力,对妇女的弱点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强调妇女要自立自强,要立足于社会,使自己成为人格独立的国民。他说:“女子不学,则无以自立。”他认为,女子只有到学校接受教育,有了与男子一样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有了知识和技能,能谋独立生活,做到不依赖男子,自己有独立的人格,才能实现男女平等。可以看出,在蔡元培看来,平等地接受教育是男女平等的首要条件。
蔡元培十分重视工人阶层接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1918年4月14日,在蔡元培的支持下,北大开办了校役夜校,即工人夜校,其目的在于为学校工友补习文化知识,提高他们的文化知识水平。他在北大校役夜校开学式演讲中精辟地论述了工人阶层接受教育的重要性。他说道:“在常人之意,学校为学生而设,与校役何涉。不知一种社会,无论小之若家庭、若商店,大之若国家,必须此一社会之各人皆与社会有休戚相关之情状,且深知此社会之性质,而各尽其一责任。
蔡元培就“平民”二字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即“‘平民’的意思,是‘人人都是平等的’”。就教育而言,实际上是指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他试图普及教育,让所有的人都能享受教育。“从前只有大学生可受大学的教育,旁人都不能够,这便算不得平等。现在大学生分其权利,开办这个平民夜校,于是平民也能到大学去受教育了”。为了让贫苦百姓也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他主张打开大学校门,鼓励师生走出去,为老百姓办他们所需要的教育,从而提高平民百姓的文化素养。
蔡元培提出的关于教育平等的思想所涉及的对象具有全民性。他的教育对象既有在校学习的青少年,又有工人、农民、店员等生活于社会下层的平民,更有大字不识的文盲。他认为,全体公民无论性别、民族、年龄、职业、地位、贫富等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教育公平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教育起点公平,即教育权利平等;教育过程公平,即教育条件相同;教育结果公平,即学业成功机会相同”。据此,可以看出,蔡元培的教育平等指的是教育公平“三层次说”中的第一层,即受教育权利和受教育机会的平等。这也就说明了,教育平等是教育公平的基础。可是到目前为止,我国个人受教育权及共享教育机会权还未得到充分的保障。那么,如何促进教育起点公平?蔡元培教育平等思想对解决当前我国教育公平问题具有以下启示:
在中国传统的对女子的教育中,其宗旨是培养贤妻良母,教育内容主要是进行伦理和生计教育,如缝纫烹调、抚养子女、侍奉公婆等知识和礼仪。蔡元培认为,通过对女子的教育,不是要把女子培养成贤妻良母,而是要把女子培养成具有独立人格的“社会人”,即使之与男子一样,能够担负起社会改革的重任。他主张,女子应该成为通晓科学技术的专门人才,如科学家、教育家、艺术家等。女子在求学时,应专心致志地学习有关知识,如“专诚学教育,专诚学科学、美术、实业均可”。
蔡元培认为,“从前在京师大学堂里面的听差,不过赚几个钱,喊几声大人老爷;现在北京大学替听差的开个校役夜校,他们晚上不当差的时候,也可以随便的求点学问。于是大学中的无论何人,都有了受教育的权利。不过单是大学中人有受教育的权利还不够,还要全国人都能享受这种权利才好”。在当时,要为广大老百姓建立更多的社会教育机构几乎是不可能的,只有充分利用现成的教育资源。
由于当时“实以四年义务教育,所筹经费、师资,亦属数量太巨之故”,蔡元培提出,“应限期实施一年制之短期义务教育,对十足岁至十六足岁长年失学儿童,实行强迫教育”。而且要“注意竭力推广充实小学教育,并切实推行半日二部制”。就社会教育而言,教育途径有依托学校开设的各种补习班和习艺所,有利用报纸、杂志、无线广播等各种传播媒介施行的教育,还有利用小说、电影等各种文艺形式施行的教育,等等。通过这种多样化的教育途径,可使贫苦老百姓都享有受教育的机会,从而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
当今,我国经济虽有较快发展,但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国情仍没有根本改变。虽然国家将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向中西部、向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倾斜,力求使教育均衡发展,力求逐步努力消除贫富差距,但真正实现教育公平,我们仍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应举办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教育,开辟灵活多样的教育途径,努力消除贫富差距带来的教育不公平。
不问男女、阶层、贫富、民族等,都要受教育;传授多样化的教育内容,是促进男女教育公平的基础;有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有利于消除阶层差距带来的教育不公平;开辟灵活多样的教育途径,可以缩小贫富差距带来的教育不公平;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蔡元培教育平等思想中的这些合理因素,对解决当前我国教育公平问题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王嘉毅.教育公平与少数民族教育发展[J].西北师大学报,2009,(01).
[2]施莉.论蔡元培社会教育思想[J].宁波大学学报,2006,(05).
[3]李文忠.蔡元培的教育独立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学理论,2010,(06).
[4]欧阳琰.蔡元培的大学教育思想及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06).
[5]王峰.简析蔡元培高等教育管理思想的现代意蕴[J].中国轻工教育,2010,(02).
[6]刘冰,任力威.蔡元培高等教育管理思想初探[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