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作家群”:一个亮丽的特色文化品牌

2014-08-15 00:43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作家群周口市周口

任 动

(周口师范学院 文学院,河南 周口466001)

新时期以来,“周口作家群”潜心创作、开拓进取、求新求变,从而使周口文学呈现出繁花似锦、百鸟争鸣的良好态势,出现了蒸蒸日上的景象。周口市委书记徐光在周口市第二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颁奖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近年来全市文艺事业生机勃勃、硕果累累,“周口作家群”等特色文化品牌更加响亮,已经“享誉中原,走向全国”[1]。中国作协副主席廖奔说:“地域作家群现象值得探讨。”[2]《光明日报》也从2012年3月开始,专门开辟了《聚焦“作家群”》栏目;从2013年7月9日起,又专门开辟了《“作家群现象”笔谈》栏目,连续发表多篇关于“地域作家群现象”的研究论文,引发了持续关注,反响很大。在“地域作家群现象”引起当代文坛广泛关注的背景下,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何建明说,“‘周口作家群’作为一种现象,已引起了文坛上的普遍关注”,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周口作家群”已经“成为繁荣我国文学事业的一支中坚力量”[3]。可以说,新时期异军突起的“周口作家群”作为当代中国小区域作家群的典型,已经成为一个亮丽的特色文化品牌和繁荣我国文学事业的一支中坚力量。

一、叫响文坛的“周口作家群”

河南省周口市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文学历史。如刘敏的《周口赋》所写:“黄淮大地,龙都之乡,姓氏根源,道教祖庭。北枕黄河,南望伏衡;东襟苏皖,西带嵩桐。中华民族开源地,千姓万众来朝宗,历经六千五百年,江山代代耀汗青;河网纵横鱼鸭唱,沃野千里林粮丰;沙颍水运达江海,公路铁路通广京。浩哉,周口,悠久而厚重,历史胜迹,数不胜数;壮哉,周口,古老而年青,钟灵毓秀,魅力无穷。”[4]艺术凝结着历史的智慧,肥沃的历史文化土壤必然盛开灿烂的艺术之花。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周口市被誉为黄淮大平原上的一颗明珠,是羲皇故都、老子故里、陈楚故地,也是中华龙文化、道家文化、姓氏文化、杂技艺术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被誉为“人之祖、史之初、文之源、国之根”[5]。同时,周口也有着悠久的文学历史,是生长《道德经》和《诗经·陈风》的大地,也是生长曹子建诗文赋和谢灵运山水诗的热土。建国以后,周口作家冯金堂的长篇小说《黄水传》,则开启了周口当代文学的先端。新时期以来,周口文学更是进入了一个空前繁荣和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其标志之一就是“周口作家群”的叫响文坛。

最早给“周口作家群”命名并进行积极推介的是《人民日报》资深记者缪俊杰,他分别在2005年7月7日的《人民日报》(海外版)和《神州》杂志2005年第8期,发表《中州代有才人出——周口作家群印象》和《周口作家群印象》,向海内外文坛隆重推介“周口作家群”及其创作,从而扩大了“周口作家群”的影响。而“周口作家群”作为新时期文坛一个重要的作家群落,并得到文艺界普遍认可的标志,则是中国作协创联部、河南省文联和河南省作协联合主办的“周口作家联谊会暨周口作家丛书首发式、青年作家作品研讨会”等系列文学活动,于2007年5月在周口的成功举行。在研讨会上,时任中国作协副主席和书记处书记的陈建功说:“周口惊现作家群!”让“周口作家群”这一称谓得到进一步认证。2007年5月15日,《文艺报》刊登了田夫的文章《“周口作家群”令人刮目》;2007年5月24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刘琼的评论《周口作家群的关怀和焦虑》,在文艺界产生巨大的反响,众多学者、批评家和作家、读者,纷纷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不事张扬、潜心创作的周口作家。

“鲁迅文学奖”和“茅盾文学奖”是我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大奖。周口作家刘庆邦和邵丽,分别于2001年、2007年,凭借短篇小说《鞋》、《明惠的圣诞》,荣膺了第二届、第四届“鲁迅文学奖”;刘庆邦、邵丽、朱秀海凭借长篇小说《遍地月光》、《我的生活质量》、《音乐会》入围了“茅盾文学奖”。虽然这3部长篇小说最终未能摘取“茅盾文学奖”的桂冠,但作品丰富的思想容量与出色的艺术成就,给众多评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再次让人感到,每一届“茅盾文学奖”的评选都是不无遗憾的。此外,周口青年作家谷禾、尉然、刘海燕被评为全国“21世纪文学之星”;钱良营的小说集《会走的湖》出版以后,中国文艺界最有影响最具权威的《文艺报》为其开辟评论专版予以评介。所有这些突出的创作实绩,让文艺界进一步对周口作家青睐有加、刮目相看,并再次证明“周口作家群”毫无悬念地称得上是当代中国文坛一支不可忽视、理应得到尊重的文学劲旅。

周口作家之所以称为群,因为不但队伍庞大,而且还具有共同的特点。一是鲜明的地域特色,浓郁的乡土气息,展卷便闻一股豫东泥土的芳香,历史积淀、风俗文化都在里面搅着,具有独特的韵味。二是语言的质朴鲜活,原汁原味。三是对底层的聚焦,对小人物命运的关注。四是写实主义的风格。这些鲜明的创作特色,说明了“周口作家群”经历了形成、成长到成熟,然后迅速崛起,叫响文坛的过程。因此,“周口作家群”现象是非常值得关注和探讨的。

二、“中原作家群”的优秀代表

2011年9月28 日,国家发布《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原经济区建设从此上升为国家战略。该指导意见对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五大战略定位之一就是,传承弘扬中原文化,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从而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而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培育一系列优秀的特色文化品牌。

河南是文化资源大省,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中华文化的发祥地,悠久而厚重的历史文化,使河南省拥有其他省份无法比肩的文化资源宝库。“我们的文化资源对外传播,既是宣传又是文化产品输出,重要的是培育优秀的文化品牌。”[6]而培育优秀的特色文化品牌,是提升文化事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河南文化资源丰富,但缺乏亮丽的特色文化品牌,因此,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一个重大任务,就是要努力打造与中原经济区建设相适应的特色文化品牌体系。其中,“中原作家群”就是河南省着力打造的一个特色文化品牌。“中原作家群”指的是以河南本土作家为主体,包括国内豫籍作家在内的一个重要作家群落。可以说,从1995年《光明日报》刊载文章称“文坛冲过来一支豫军”开始,“文学豫军”业已成为当代中国文坛一支令人惊艳的文学劲旅,无论是其影响、作用,还是其成就、地位,均得到了文艺界的一致认可,而且在诗歌、小说、散文、评论等诸多文学场域都涌现出了一批才华横溢、成绩卓著的领军人物,屡获国内外众多主流文学大奖。近年来,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国家战略的提出,基于无论是坚守本土的河南作家,还是旅居在外的豫籍作家,都是以中原文化作为自己的精神原乡和创作背景,所以在郑州2010年举办的“坚守与突破——2010中原作家群论坛”上,“中原作家群”这一概念被正式提出,随后,“中原作家群”的影响也在文学界迅速地不断扩大。2012年8月,第十九届北京图博会期间,中国作家协会和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联合举办了“中国作家馆”河南主宾省系列主题活动,其中的重头戏之一就是“中原崛起——中原作家群论坛”的举行。在这次高端论坛期间,神采奕奕、梯队整齐的几十位河南本土作家与在京豫籍作家,同北京的学者、作家、评论家等欢聚一堂,共同回顾“中原作家群”的创作成就,总结“中原作家群”的创作经验,分析探讨“中原作家群”的历史使命、时代担当、文学风格和艺术特色,一起预测“中原作家群”的发展路径,展望“中原作家群”的美好未来。“中原作家群”再次让文坛为之刮目。

新时期周口作家不事张扬、低调创作,周口文学成绩辉煌、有目共睹。“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周口作家群”在当代中国文坛的异军突起,就是不争的客观事实。正因如此,在回顾新时期中原文学的辉煌成就时,李庚香特别强调说:“值得注意的是,在‘文学豫军’这支队伍中,不仅活跃着南阳作家群,而且活跃着周口作家群。”[7]而“周口作家群”的异军突起、活跃文坛和日益壮大,也是“中原作家群”蓬勃发展的重要标志,并因此改变了“中原作家群”的整个创作格局,所以毫无异议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在2012年“中原崛起——中原作家群论坛”这次高端论坛上,著名批评家白烨先生说,河南“还有很多地域作家群,比如我们都知道南阳作家群,还有周口作家群”[8]。这里,“周口作家群”再次受到关注,充分展示出作为“中原作家群”重要组成部分和优秀代表的“周口作家群”,旺盛的创作激情、雄厚的创作实力与突出的创作成绩。

三、梯队整齐的作家队伍

从文艺发展的客观规律出发,调节其生长的土壤气候,为多出优秀作品优秀人才营造氛围和搭建平台,是时代赋予文学艺术的历史使命。在推动周口文学艺术事业前行的多元力量中,“周口作家群”是一支有着优良传统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队伍。

“周口作家群”人才济济,有中国作协会员29人,河南省作协会员400多人。在河南文学院32名签约作家中,有5名是周口作家,另外还有2名作家——南飞雁和计文君,他们曾在周口生活过,跟周口有渊源。这样梯队整齐的作家队伍,在中国其他地级市里面是非常少见的。

“周口作家群”主要由两部分作家组成:一是本乡本土养成并扎根本土、勤奋进取的作家,二是从本乡本土走出现今旅居在外但心系故乡的周口籍作家,他们年龄结构均衡,写作梯队整齐,作品题材丰富,创作门类广泛。实际上,“周口作家群”的作品,整体上已经逼近当代中国文学的最前沿,业已成为当代中国文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周口作家群”为了在文坛发出自己高亢而独特的声音,充分全面地展示创作的繁荣,目前已经出版了《周口作家丛书》、《绿地丛书》、《颍河作家丛书》等多套书系,充分展示了“周口作家群”的创作成绩。

“周口作家群”本土作家中,不但有一批实力雄厚的中、老年作家,如柳岸、梁庭华、孙新华、王猛仁、邵超、宋志军、张华中、尉然、宫林、钱良营、邵远庆、王向、张运祥、李乃庆、申艳、李前进、贺红、孙琳、韩冰、张瑜良、张新安、郭昕、郭亚东、阿慧、董素芝、董雪丹、段文、孟庆武、王天瑞、李佳、翟国胜、朱国杰、王剑、高恒忠、任动、于华、侯钦民、罗培育、再见康桥、孔令菊等,还有一批思想新锐活跃、创作势头强劲的新生代作家,如霍楠囡、刘东升、彭进、红鸟、杨亚爽、刘艳杰、戚富岗、张培亮、郭敖、厉小邪、吴杰、崔郎等。“周口作家群”中,还有一大批从本乡本土走出现今旅居在外,但心系故乡的著名作家,如刘庆邦、陈廷一、朱秀海、谷禾、李鑫、梁彤瑾、马泰泉、赵兰振、郑海凌、王岭群、孙方友、邵丽、墨白、刘海燕、陈麦启、蒋建伟、齐红霞、李少咏等。他们各自用自己的生花妙笔,共同构建了周口文学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周口作家群”家家怀抱荆山之玉,人人手握灵蛇之珠,在创作上风格迥异,各擅胜场。同时,他们的作品虽然各具特色,但是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比如,柳岸的长篇小说《我干娘柳司令》,以翔实丰富的生活细节,描述了豫东农村几十年的历史变迁,从生产生活方式到思想观念、从风俗习惯到新的文明、从基层组织建设到社会化生产等,林林总总豫东农村的生活场景尽收笔底。在“柳司令”这个农村妇女身上,体现出来的豫东人的勤劳、豁达、本色、宽怀、感恩,让人觉得她就是邻家大妈。尉然的小说大都以乡村为背景,描写农民的悲欢离合,属于典型的乡土小说范畴。他的小说已初步形成了悲中有喜、喜中含悲的独特艺术风格。宫林的乡土小说在展示乡村生存形态时,善于摹写社会转型期,大量青壮年农民“进城”打工以后,农村出现的社会现实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人性的裂变。他的《大雾弥漫》、《雨打风吹去》等,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锐利审视和深刻反思,对底层民众的文化体恤与道德关怀,对农村传统价值沦丧的痛心与农民道德自律的呼唤。钱良营的小说集《会走的湖》,恪守了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直面现实和人生,以圆熟的艺术技巧揭示社会问题,在叙事、结构、语言等审美层面,均有独特个性和自觉追求。邵远庆的中短篇小说《乡村寓言》、《天堂的距离》、《柿子》等,写的都是一些地道的乡村小人物,人物在他的笔下形象鲜活,性格逼真,具有极强的现场感和富有张力的结构,使小说朝着既定的“寓言”一步步靠近。申艳用诗歌为自己的故乡献礼,其诗虽以抒情短章为多,但纸短情长,诗中表达的情感,充沛、饱满而浓烈,富含哲理。孙新华的散文诗则以其丰富深刻的思想容量、细腻优美的艺术风格、特色鲜明的地域风情,深深地打动了读者。

四、广泛深远的社会影响

由于“周口作家群”在当代中国文坛产生了广泛而巨大的影响,周口文学成就卓著、不同凡响,中国作家协会因此宣布“周口市文学创作基地”于2010年8月11日正式建立,时任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和书记处书记的杨承志女士,专程来周口代表中国作家协会为“周口市文学创作基地”授牌。周口市文学创作基地是河南省唯一的国家级文学创作基地,这一基地的建立不仅是周口市,也是河南省文学界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意味着“周口作家群”的创作已经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影响,并得到了中国文坛的充分认可。

2008年4 月,河南省作协、周口市文联、周口市作协在郑州举办了“周口作家群”本土作家代表柳岸的作品研讨会;2011年4月,河南省作协、河南文艺出版社、河南省文学院在郑州举办了柳岸的长篇小说《我干娘柳司令》和中篇小说集《八张脸》的作品研讨会。2009年10月17日,周口市文学评论学会在周口师范学院正式成立,并同时举办了周口本土著名作家尉然和宫林的作品研讨会,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该学会还分别于2010年12月19日、2011年3月27日、2012年3月30日、2013年11月2日,相继举办了周口本土作家申艳、阿慧作品研讨会,张新安作品研讨会,“周口作家群”作品研讨会,霍楠囡诗歌研讨会等。通过召开以上研讨会,使“周口作家群”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另外,周口市作家协会博客和周口市文学评论学会博客,在国内最大的门户网站之一的新浪网开通以后,作品的点击率、转引率以及被评论率等均遥遥领先,具有极旺的网络人气。可以说,“周口作家群”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借助网络平台,实现了传播手段的创新,从而让更多的读者了解了“周口作家群”和周口绚烂丰富而极具个性的文学。

为了营造良好的文学创作氛围,推动周口文学更好更快地发展,周口市作家协会一直把建设“服务、务实、和谐”作协当作追求目标,力争把周口市作家协会建设成联系广大作家和文学爱好者的温馨和谐的“作家之家”。周口市作家协会整合文学资源,加强创作互动,以文学理想来凝聚人心,把培育团队精神作为工作的重点。同时,为了发现、扶植和培养文学新秀,周口市作家协会通过举办作家作品研讨会、文学采风、邀请文坛名家来周口讲学等多种活动,提升广大作家特别是青年作家的创作审美水平。周口市作家协会先后举办了“周口作家联谊会暨周口作家丛书首发式、青年作家作品研讨会”、“著名诗人作家淮阳荷花节采风活动”、“春天送你一首诗——大型配乐诗歌朗诵会”、“百名作家诗人清秀商水行”、“中国诗人看商水暨河南省2012散文诗年会”、“名家看淮阳暨‘周口作家群’崛起现象座谈会”等丰富多彩的文学活动和多种形式的采风活动,开阔了周口作家尤其是青年作家的文学视野,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为了更方便地组织各个文学门类的创作活动,增强团队意识和优势,周口市作家协会还成立了专门的小说学会、诗歌学会、散文学会、诗词学会、评论学会等,有的学会如诗词学会等,会员已经发展到了数百人,规模、影响和声势都很大。可以说,“周口作家群”通过整合力量,壮大了创作队伍,形成了健全的组织网络,从而具备了集团冲锋的优势,必将产生更为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道出了亿万中华儿女的心声,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感召力。中国梦为中国带来了新的理想。在文化激荡、思想交锋、价值碰撞的社会转型期,中国梦正在弥合裂痕,凝聚共识,重塑一个社会的精神价值。“实现中国梦的三个重要保障是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9]其中,中国精神最能形象地体现在文学作品中,因为文学是“民族精神的火炬、人民奋进的号角”。“周口作家群”创作的作品为中国梦的实现,弘扬中国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日益多样的精神文化需求作出了积极贡献,也把“周口作家群”这一个亮丽的特色文化品牌擦得更亮。

[1]李凤霞.周口市第二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颁奖大会隆重召开[N].周口日报,2012-07-18(1).

[2]欣闻.文学界热议作家群现象[N].文艺报,2013-07-05(1).

[3]何建明.“周口作家群”现象[N].周口日报,2013-04-19(7).

[4]刘敏.周口赋[N].周口日报,2012-08-03(7).

[5]舒乙.中华文化的特点[M]//飞翔之梦.郑州:河南文艺出版社,2013:5.

[6]徐艺玮.河南文化资源对外传播的策略初探[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1):12-15.

[7]李庚香.成就与启示:改革开放30年河南文艺的回顾与探索·代序[M]//孙广举,何弘.走在重振雄风的路上:改革开放30年的河南文艺(1978-2008).郑州:河南文艺出版社,2009:4.

[8]白烨.中原崛起:中原作家群论坛[EB/OL].[2013-07-30].http://www.sdzg999.com/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3218,2012-8-30.

[9]高小立.文艺作品的中国精神[N].文艺报,2013-04-15(1).

猜你喜欢
作家群周口市周口
记忆老酒
石云华作品精选
周口市
大学作家群的培育与大学文化软实力提升研究
——以广西高校为例
中国现当代文学重点学科暨《周口师范学院学报》《周口作家群研究》专栏建设讨论会综述
周口市金融支持脱贫攻坚调查
“一站一台”连民心 绘出周口新画卷
为周口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河南省周口市检察院依法对鲁轶涉嫌受贿、滥用职权案移送审查起诉
文学自觉与当代文学发展趋势——从昭通作家群说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