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铁路一中 张艳丽
克拉姆斯基曾说“语言教学即文化教学”,指出了学习语言与了解语言所反映的文化是不可分的,成功的英语教学应是学科知识与文化知识并行。
《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高中英语课程强调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一步拓宽视野,有助于进一步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邓炎昌、刘润清曾指出,“文化”是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信仰、习惯、制度、目标和技术的总模式。语言与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新课标提倡英语教师不应再用大量时间孤立地传授语言知识,而应采取多种途径,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文化渗透,逐步让学生感受西方国家的文化,提高认知水平,帮助他们拓宽国际视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文化的兴趣,发展他们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高中时期是一个学生逐步建立价值观的阶段。将文化教育渗透于有形的课堂中,尤其是鼓励学生开展交互性、实践性的跨文化活动,引导学生通过亲身的跨文化活动,形成积极的跨文化态度。高中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外语能力,因此文化教学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消除中西方文化差异所带来的跨文化交际障碍;降低语篇理解难度;增强外语学习的人文价值。
目前以高考为指挥棒下的英语教学,师生对文化知识重要性认识不足。更多教师依然把词汇、语法句法知识的讲解和解题技巧的提高视为教学之重。甚至一些教师把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作为文化知识渗透。从新标准实施以来,许多老师也会组织学生讨论与课本相关的文化知识,但却形式化,在执行过程中浅尝辄止。几乎没有老师能够做到深入组织学生收集整理与课本有关的文化知识。
2.2.1 消极性和被动性
教师对于教参过于依赖,盲目地死守照搬,没有积极主动地对学科知识和文化知识进行有效、有机的整合;不会对教学任务进行简单化,趣味化处理。而对于学生来说,他们也只是被动地接收,没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2.2.2 随意性
主要体现在教师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与文化知识的渗透上没有明确细化和可操作性的计划,即随意性较大。笔者认为对于文化知识的渗透应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于学生英语的习得是一种促进。文化教学和语言教学不是互相冲突,而是同步、互补和兼容。
词汇教学中,教师不单是教授含义而是让学生了解词汇所出自的古希腊神话或寓言故事等。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深层次理解词的根源,便于词汇在不同语境中的理解。习语是民族文化的结晶,它的存在与本民族的文化密切相关。习语的学习促进了文化知识的了解;而文化知识的了解又提高了语言知识在语言交际中的使用。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会挖掘教材,善于运用教材。相应的背景文化知识的渗透介绍是语言交际、语篇理解的基础。如人教社出版的必修三Unit 4 Listening的要求是:①学生能够听懂牛顿、爱因斯坦和霍金各自对于“引力”所给出的解释;②“引力”这个概念是如何发展的,并能就其开展讨论。这篇听力材料难度系数大,需大量背景文化知识做铺垫。因此,在课前,笔者要求学生积极上网查、向物理老师请教;课堂上教师将视频、图文资料合理地整合在听力材料中。学生获得了有效的知识输入。
充分利用报刊杂志、网络资源等,最大程度、最大范围地让学生接触到英语文化知识并最大可能的给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当然,课外活动的延伸必须在教师有计划有系统的调节范围内。
总之,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一定要进行有效的文化知识有效渗透,并将其延伸至课外,这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持久发展是有益的。
[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2]吴国华.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干扰问题[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3]谢之君.文化中的语言与语言中的文化[J].外语界,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