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 伟
娱乐功能是传播的主要功能之一,大众传媒兴起之后,娱乐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对人类生活和社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电视节目的娱乐性在很多层面上体现出其重要地位。但是,随着社会进步,电视媒体需要不断更新和创新,传播的娱乐性被泛化,将电视传播的主体的信息、教育、关注社会、引导舆论等主要文化性功能淡化而随之兴起商业化的娱乐,偏离正常娱乐的轨道。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正在发生的事或以前发生的现在仍是能够产生社会效应的事件进行真实的报道。在传播的形式上,新闻娱乐化是在新闻制作过程中加入娱乐元素,使电视节目软化、消遣的传播。新闻的娱乐化表现在内容表达软性,形式新颖,更富有吸引力,从传播到说新闻、聊新闻、侃新闻甚至演新闻的新形式。
娱乐性电视节目日益增多,严肃性新闻比例下降,软性内容比如名人轶事,犯罪新闻、花边新闻、灾害事件等作为重点,竭力从经济波动、严肃政治等挖掘娱乐价值,强调了新、软、奇,以此吸引观众提高收视率,获得经济效益,新闻播报不再强调话语权威和固有的政治模式,转变为强调个人,从过去的单纯强调政治逐步转向社会舆论为导向,走大众化、通俗化之路。硬性新闻软化的确可以使内容更具有吸引力,但是模糊了新闻和娱乐的概念,这对媒介公信度和权威性带来不利的影响。目前,每个电视台都有娱乐性节目,例如江苏电视台的《南京零距离》,安徽卫视《超级新闻场》,辽宁卫视《说天下》等用娱乐化的形式传递信息,取得不错的收视率和经济利益,但也日益暴露了缺陷。很多民生新闻报道大量琐碎新闻,新闻价值低,家长里短内容多,品味降低,针对方针政策、城市发展,会议或百姓生活相关的内容很少报道,报道内容失衡现象严重,媒体没有进行正面积极引导,反倒把负面社会环境呈现出来,营造不良氛围。
最近,电视节目随处可见的娱乐节目包括《我要上春晚》《中国达人秀》《中国好声音》《百里挑一》《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等,这些挑战型、参与型的电视节目以参与者的平等性、广泛性、包容性等互动为特征,在部分方面是契合社会民主发展意识的,具有一定的正面意义,但是这些节目由于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和收视率,使得各电视台纷纷效仿,造成电视节目质量降低,内容雷同,缺乏新意。一些相亲型节目为了吸引眼球,谈论隐私、宣传拜金主义和不正当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混淆是非真善美丑,误导观众,使得观众质疑节目的真实性,对其公信力度降低,产生不良影响。
遏制电视节目泛娱乐化,既要加强部门对精神产品和文化产业的运作,又要加大相关部门对其的监管力度,针对现有的电视节目做出准确的评价体系,不要单纯的以收视率作为电视节目成功失败的评判标准。浙江卫视提出的综合指标包括:新闻公信度,品牌影响力,平台覆盖率,人文美誉度,收视率这五项指标,打破“利益至上”。类似这样的评价体系的完善,有利于电视节目继续走向低俗化,监管力度严格,设置低俗底线,如果超越底线应该有具体的惩罚措施,并追究相关责任人。2011年10月21日国家广电总局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简称《意见》),业界人士认为这个意见对于中国电视来说一次加强内容升级改造、提升内涵和品质的机会。《意见》提出:婚恋等七类节目将被限制;同时规定各卫视频道在晚上7:30-10:00的黄金时间,每周娱乐节目不能超过两档;每家省级上星卫视必须设一档道德建设类节目;全国每年选秀类节目不超过10档,类型不得重复。
新闻工作者要适应形势发展,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社会的主旋律就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代表了社会进步和社会发展方向的精神和思想,代表着优秀的广大人们的要求和意愿。电视媒体要进行本土化的积极引导传播,继承我国传统文化,我国电视节目的制作者应该多采集和挖掘中国传统资源文化和民间资源,研究我国人们的情趣审美和心理接受范围,使我国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与时代进步有机结合。电视媒体要突出和传承发扬民族优良传统文化,自信的历史条件下发扬光大,增强民众凝聚力,吸收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社会文明成果,适应国家和社会的现实需要,焕发精神活力。电视工作者要遵循艺术规律,注重文化内涵,注重娱乐品质,创造和推广思想性强、艺术性浓郁、观赏性佳的优秀电视节目,做到有深度、有品位、有内涵、有价值的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
针对电视节目泛娱乐化,我国政府已经做出相关工作,监察部门也在积极引导和适度管理,将大众传媒的低俗效仿转向文化传承,是社会发展需要的,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