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创作不是炒冷饭

2014-08-15 00:43李建华冯立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14年7期
关键词:眼镜设计师创作

文 李建华 冯立

二次创作不是炒冷饭

文 李建华 冯立

在今年的第14届上海展眼镜原创作品展中看到,很多作品都开始以探索和实验精神为主,在当前眼镜时尚几乎被奢华笼罩的氛围中,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虽然其中还有一些经典眼镜款式的轮廓影子,但这些作品各自的颠覆气质与娱乐精神也同时有所展现,于是引发出一个新命题,国内眼镜设计现阶段的出路是否还是应该以“师夷长技”为主,二次创作到底是不是炒别人经典的冷饭?

大多数人对“二次创作”也许不甚理解,认为设计只需要创新而无需再改造,因为创新本来就是改造。其实有这种观点的人从来就没有真正去探究过设计。设计有没有点线面,设计需要画图吗?设计师们不知道,这就像一边吃着泡沫快餐一边做抽象海报一样,在这种条件下有谁会把设计当回事?所以“二次创作”在这种恶劣环境下会不会受到干扰,“二次创作”能否与大家达成共识,从而变得有趣起来?

疑问相当多,但我还是想说,对国内眼镜设计师来说,大家重新认知“二次创作”,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大多数设计师都是起步于水平低下的设计环境,周边也没有太多博物馆和印着特殊图案的井盖给予灵感,都只能这样一步一步从零开始做起。大家也都知道,尽管没有高等学府的学历背景,但认知与态度却是最重要的,与其被学院所谓大师级别的教授左右,还不如自己去体验这些大师未曾领教过的知识。而“二次创作”就是一种完美的设计态度,真实不乏严密,要的就是感觉和脚踏实地的体验,它把一切都看成“0”。

“二次创作”的内涵

眼镜设计是为满足人视觉需求而进行的产品设计,视觉需求永远不会停留在某一点上,因此眼镜设计也必须经历“二次创作”的过程。眼镜设计中“二次创作”可分为两个层面,即自身的提炼和自身的衍变。

第一层面的“二次创作”是对眼镜产品本身的不断完善,使之在造型、结构、细节、功能、材质方面越来越趋于完美。这种自身不断完善的“二次创作”过程沿着一条抛物线轨迹展开,越接近最高境界越趋于完美,同时“二次创作”的空间也越来越小。许多眼镜精品都经历了这样的“二次创作”过程,比如Balenciaga花了两三年的准备时间推出了令人拍案叫绝的眼镜新款,部分灵感来自印度纱丽,圈形和刻纹来自1960年代的时装样本,从材料革新入手,树立了人性化眼镜设计的典范。Balmain的新款通过对结构的细致揣摩设计出卡路赛风格,倡导新条格魅力的路线,简练爽朗的条纹与方格在他的设计中再度流行。

眼镜设计中第二层面的“二次创作”是以一个母体为源泉,引发出另一件或另一系列的作品,它们之间有质的联系,拥有共同的核心特征,是相关联的事物。这种“二次创作”是沿着水平发展的轨迹演进,甚至产生无止境的延续。的确,大多数设计者创作的生命力都没有停滞在某一件精品上,而是在此基础上不断向前,从而衍生出一系列令人叹为观止的作品。参照母体的来源至少有两个渠道,一个是以传统的经典眼镜款为母体,对其进行创新,产生更符合时代特征的眼镜款式。这种在优秀传统眼镜款基础上进行再创造的设计模式,是包括法国眼镜设计大师Valentin在内的许多设计师提倡的,在他们的作品中也得到大量的反映。母体来源的另一个渠道是设计师以自己的成功力作为蓝本,进行系列的衍进。典型的代表是Alain Mikli,当他成功推出鬼马眼镜款后,依然借助原创的灵感不断进行再设计,产生了一系列更加大胆的惊人之作,也由此树立了自己的设计风格。Romeo Gigli品牌可以说是同时从以上两种源泉获得灵感的代表,他不但从既有的一些欧美经典眼镜款式中汲取灵感,并净化其已有的形式,进而发展自己的构思,同时,也不断地向自身作品发起挑战,以至于他的眼镜设计风格一直表现出惊人的连贯性。

“二次创作”的契合点

1. 由造型演进引发的“二次创作”

如设计师阿尔托所说:“一种设计不可能一次就很成熟,它们总有可改进之处。”造型的关联变化是眼镜设计常用的手法。线形在眼镜款式风格形成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线形首当其冲成了变形的优势元素,包括镜腿、鼻托和镜面的轮廓线等。通过线的软化、穿插、连接、变形等方法实现眼镜整体的协调统一和细部的完美细腻。在借助母体进行“二次创作”中,应当把握母体的核心特征,在继承其内在精神的前提下,进行部件的增减和线形的变换,从而达到造型的升华。如Claude Montana的眼镜款都具有规整的几何形体和高直的腿线,正是保留了现代与传统兼备的姿态,再加上眉框的局部变化,产生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设计风格。Stefano Pilati也常常在他的设计中改善和变化镜腿与镜片的衔接方式,一次又一次带来让人感叹的杰作。

2. 由材料更新引发的“二次创作”

随着科技的进步,新材料的不断出现为眼镜款式的开发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也由此引发了一系列优秀作品的“二次创作”。近两年比较有代表性的,如Montana以少许贵金属加碳纤维为主要材料设计出充分利用悬臂弹性原理的眼镜。之后,碳纤维一直被认为是唯一能用于与贵金属搭配的材质。然而有芬兰眼镜设计师另辟蹊径,利用碳纤维与层压胶合制作出一款混搭眼镜,打破了一般贵金属给人的冷漠感,把温暖和亲切融合进了眼镜设计中。

3. 由功能改进引发的“二次创作”

满足生活的功能追求是产生产品的根本原因,而主动重视产品的物质功能因素则是提升生活品质的关键,也成为设计不断改进的源源动力。Christopher Kane的眼镜设计中,与那些传统意义上的时尚款式相比,小细节的设计更为灵活多姿,更易实现艺术的畅想。在材质、造型方面也突破了一些界限,比如镜框模仿手工编结的藤制感觉,充满南亚风情。流行的纹饰多采用极简的形态,但蕴涵着无数情感表达的可能。在他的设计中,也通过不断提升眼镜佩戴功能而进行着演变与革新,在进行功能“二次创作”的同时演绎着造型的再设计。

4. 由技术进步引发的“二次创作”

技术的进步也为眼镜设计改进带来了契机,它意味着眼镜可以变得更加美观舒适、更易于生产加工、更能融于环境。丹麦眼镜设计品牌Kara就是将眼镜的工艺技术本身视为一种形式保留下来,作为进一步创造更具传统风格产品的前提条件。在进行Read-made的艺术创作过程中,不能将成品与加工条件分隔开,每件产品都是其加工条件本身的表现,从而实现了眼镜设计视觉的整体美,被视为“有机”设计的典范。

从以上环节中我们不难看出,“二次创作”是一种设计方法,更是一种态度。“二次创作”是一种承前启后的文化传递,是一种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也是一名眼镜设计师应当具备的职业素养:对设计负责。

编者手记

“让销售恢复正常的一个办法,就是把产品做得更吸引人,更有吸引力,并迎合时代变迁。”这是朱利安·弗里曼为《Apollo》杂志撰写设计史时的内容。按照朱利安·弗里曼的分析,在上世纪华尔街那次金融危机之前,美国和欧洲公司都是由工程师和促销员主导的,对于大众消费市场而言,层出不穷的新技术和促销小花样,远比钻研设计上的噱头更有效。

现在说到关于眼镜的二次创作,就很正常地想要翻出这段例子,记得某位眼镜设计师品牌主脑曾经和我讲:“几个月前我们的设计部门还在考虑如何改良工艺,保证在不涨价的前提下增加利润。而几个月后情况全变了,市场反应不行,一切设计制造的良性循环都被打破了,我们的设计进入了特别模式阶段。”不要以为这仅仅是市场的迷乱,也因为当我们面对前所未有的消费信心低落,昔日一直在追加的研发设计预算,第一次出现了削减。一贯挥金如土的产品设计似乎也不得不收敛。

就在很多像这样的企业担心削减研发预算会让设计停滞不前的时候,放眼望去,在其他行业的不少设计师们看来,投入的减少,并不意味着停止研发新技术和创新设计,他们试图寻找设计技巧以外的智囊,设计逻辑中最基础的不变之变又一次被翻腾了出来,结合现实,二次创作,强调将过去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现代时的优化,以及重新以成熟技术进行商业尺寸的精巧组合,很快成为设计师们应对研发紧张期的法宝。

实际上,寻找过去的设计经典,利用新的技术元素加以整合,这种优化与再造的理念,非常适合目前的谨慎消费风潮。二次创作的概念被重新放大到了当下的现实中。所以眼镜设计师应该重新审视周遭的设计,以平易近人的方式来探讨设计的本质和内涵。从无到有自然是一种创造,但将已知的事物陌生化更是一种创造。恰恰这种设计上的挖掘态度节省了研发预算,同时也能激发市场对于设计存量的浓厚兴趣。

猜你喜欢
眼镜设计师创作
小小设计师
眼镜布不是用来擦眼镜的
设计师访谈
眼镜知识知多少
《一墙之隔》创作谈
设计师的存在
眼镜为什么打了折还那么贵
从天而降的眼镜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