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信息中心 张海滨
智能建筑作为人、信息和工作环境的智慧结合产物,已经成为现代建筑配置的标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渐突出。当前,智能建筑迎合了这样一个时代发展,即走“四化同步”的现代化道路,开启城镇化“国内第一大内需”,智能建筑其特殊的城市角色和作用令人期待。笔者认为,智能建筑作为未来智慧城市的智能单元,在功能上要体现出对行业或区域信息化的支撑作用,在发展中要成为“四化”融合的平台,在与时俱进的丰富智能建筑内涵的同时,拉动智慧产业发展,使智能建筑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抓手。本文基于对未来城市的展望,结合滨城智能政务中心实践,对智能建筑的时代担当进行了分析思考。
智能建筑自1984年在美国提出后,已成为各国综合应用科技能力的象征,它充分表现出在经济、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公共建筑的智能化已经成为现代建筑的标准配置。可以说,凡是按现代管理方式运行的行业,其建筑物都有升级为智能建筑的必要,如银行、证券、政府机构、体育场馆、机场等。
智能建筑的基本目标,一是对于建筑管理者来说,智能建筑应当具有一套管理、控制、维护和通信的设施,能够在花费比较少的条件下,有效地进行环境控制、安全检查、报警监视,实时与楼宇外部进行通信联系;二是对于建筑使用者来说,智能建筑应当创造一个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激发工作人员的创造性,并提供一个舒适和谐的生活环境。
智能建筑是将楼宇自动化系统(BA)、通信自动化系统(CA)、办公自动化系统(OA)结合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发展趋势是向系统集成化、管理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1)楼宇自动化系统,采用4C技术对建筑的水、电、暖、通、安防等设备实行全自动的综合监控管理。
(2)通信自动化系统,提供建筑内外的一切语音和数据通信,主要包括数据中心机房、建筑内的局域网、与外界建立的远程数据通信网络等。
(3)办公自动化系统,由各类现代化办公设备与应用平台软件组成,主要用于文字处理、办公服务、文档管理、视频会议、数据交换、物业管理等。
随着IT技术的发展以及国家现代化建设目标任务和路径的调整,智能建筑作为信息社会的重要组成单元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1) 智能建筑要转向以信息系统为核心
传统智能建筑的智能化系统以楼宇自控系统为核心,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其智能化系统逐步转向以信息系统为核心,实现楼宇内外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联动协同,而传统的楼宇自控、消防、安防等子系统逐步变为基本的配置。
(2) 智能建筑功能日趋丰富
智能建筑是人、信息和工作环境的智慧结合,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建立在建筑设计、行为科学、信息科学、环境科学、社会工程学、系统工程学、人类工程学等各类理论学科之上的交叉应用,必将随着科技进步和理论发展丰富其功能。比如,办公自动化系统更趋向于以信息共享为核心的功能协同和联动。
(3) 智能建筑要具有持续集成能力
土木建筑通常是强调百年大计,一次性投资很大,一座建筑物一旦建成,其主要结构及外形不会发生变化。而智能建筑的智能化系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它本身是一种系统集成,要求能够依靠实际需要、财力状况、技术进步而发展,具备适应情况变化的能力,这就要求智能建筑结构要合理,具备持续集成的能力。
十八大提出了中国特色的“四化”目标,即“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基本途径,‘新四化’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可见,信息化本身已不再是一种手段,而成为发展的目标和路径。
(1)从产业革命高度看信息化改变
信息革命是一次生产力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分别以蒸汽机和电气化为标志,让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生产效率得到极大提高。第三次工业革命以信息化为标志,让人类从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提高生产效率。在新的社会形态中,网络成为生产力工具,信息成为主要资源,信息化正在改变世界。生产力是社会形态演进中的最根本因素,它创造了新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模式,改变了传统工业社会固有的模式和规范,使信息社会呈现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人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也随之改变。信息革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梦的基础和进程。
(2)从“四化”融合角度看信息化价值
信息化的战略意义主要表现在两方面:首先,信息化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其次,信息化是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效手段。当前,信息化已经覆盖了国民经济的所有行业,信息化不再是“锦上添花”的摆设,而是适应市场竞争、增强核心竞争实力的必然选择。
目前,我国正在走“四化同步”的现代化建设道路,它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四化”是一个有机整体,工业化产生供给,城镇化产生需求,工业化和城镇化装备可带动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又是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基础和保障。只有“新四化”同步发展,才是真正科学的发展,才能达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根本要求,才能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最终体现出信息化的价值。
发展智慧城市是提高城镇化质量、推进内涵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智慧城市的本质是一种具有综合性、整体性的区域信息化发展过程。
智慧城市整体架构包括打造一个统一平台,即城市数据中心;构建三个基础网络,即通信网、互联网、物联网;建设四个层次,即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应用层。
一个平台:基于城市数据中心,统一共享硬件、软件资源,提供综合的应用支撑和管理能力。
三个网络:通过通信网、互联网、物联网,实现信息的互通访问和接入设备的互相调度操作,实现信息资源的一体化和立体化。
四个层次:①感知层:包括智能手机、摄像机、传感器网络、PC、无线网关等。
②网络层:基于运营商建立的通信网、互联网、物联网。
③平台层:基于数据中心的软、硬件设施支持建立的信息化平台。
④应用层:包括智能交通、数字医疗、平安城市、数字城管、智能政务等。
四个层次建设,重点在于感知层的感知方式进步,带动应用层建设。应用层建设要符合地方发展战略,通过各类行业智能化应用项目的积累,循序渐进,达到基础平台能力及应用的可成长性、可扩充性,创造面向未来智慧城市的应用模式。
智慧城市的核心特征是将信息资源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未来,智慧城市将成为一座光速城市、无线城市、物联城市,更是一个云计算模式、深度分析、可控制的城市。毫无疑问,智能建筑将成为“串联”城市功能的“神经元”,成为智慧城市的重要载体和抓手。
智能建筑除具备传统智能化系统外,还具有对外的信息化链接和支撑作用。智能建筑功能因所处行业背景不同而有所差异,依据行业和业务功能的不同,智能建筑可分为四类,即基础设施、智慧政府、智慧经济与智慧社会,其中,智慧政府起到智慧城市基础支撑和发展带动作用,其时代内涵和作用给人们更多期待。以滨城为例,滨城智能政务中心包括10栋综合办公楼的智能建筑群,是全区党委政府集中办公的场所,对内进行统一管理,对外进行统一服务。在规划上着眼服务全区发展大局,兼顾基础设施共享、信息化应用带动、智慧产业拉动等作用,增加时代担当。
服务型政府与智慧城市是未来社会的发展理念。在市场经济下,政府要在创造制度环境、编制发展规划、建设基础设施、提供公共服务、加强社会治理等方面发挥政府职能,而智慧城市则提供现代化的服务环境。
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面临许多新的社会矛盾和诉求,迫切需要政府转型,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如理念的转变、职能的转变、结构的调整、形式的改革等。其中,调整政府结构是实行政府转型的核心内容。
(1)要将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转向市场主导型经济。
(2)进一步减少行政层次,改善政府结构,构建综合化、扁平化组织结构。
(3)建立和健全公共服务财政体制,加大政府对公共服务的投入,将财政支出的重点转到公共安全、公共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上来。
(4)不断扩大公共服务的覆盖范围。一是要扩大公共服务对不同群体的覆盖,二是要不断扩大公共服务区域,三是不断增加公共服务项目,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各种物质和精神需求。
完成政府结构转型需要信息化手段支撑,强化公共服务需要智能化方式的发展。面对新形式,政府需要具有比“独自控制一切”更强大的智慧和手段,强化公共服务支持力度,才能保障社会和谐、经济发展。
智能政务中心建设是一个机遇,即以智能建筑提升政府公共服务的手段和方式。
众所周知,智慧城市是城市现代化的战略途径,也是服务型政府履行职责的理想社会环境。智慧城市的终极目标,就是将城市建设成为一个基础设施先进、信息网络通畅、科技应用普及、生产生活便捷、城市管理高效、公共服务完备、生态环境优美、惠及全体市民的现代化城市。智慧城市的核心技术是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空间信息技术、移动互联网、网络技术以及大数据等。
其实无论是智慧城市建设和服务型政府建设,两者的目标都是要实现信息化条件下的公共服务。
(1)物联网
物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实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的信息交换和通信,达到“物物相联”。可以说,未来的世界就是“物物相联的世界”。 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将打破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之间的壁垒,实现数据的分享和整合,形成智慧城市的“传感中枢”。
(2)云计算
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它颠覆了人们使用计算机资源的传统观念——IT基础设施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通过网络获取。云计算是一种可以帮助政府实现变革的强大技术,通过规划清晰的云发展路线图,可以为社会提供一个很好的方式来充分利用云计算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为公众提供物美价廉的负责任的电子服务。因此,云计算技术的应用无论是对智能政务中心自身智能化的实现,还是对社会信息化的基础支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大数据
当前,三大运营商4G牌照已发,我们已经步入一个无线、大带宽互联的世界。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再加上传统互联网,每天都会产生海量数据,“大数据”应运而生。“大数据”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重大影响,为我们看待世界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即决策行为将日益基于数据分析做出,而不是像过去更多凭借经验和直觉做出决策。大数据通过云计算的形式,将这些数据筛选处理分析,提练出有用的信息。
总之,大数据应用必须在云设施上传输,云计算关注的是创造一种环境,让国家和地区能够更加具有竞争力,促进国际竞争。许多新的信息技术手段向我们走来,我们要与时俱进,适时采用。智能建筑将更多地吸纳这些信息技术因素,成为新技术应用的载体和政府公共服务的体现。
4.3.1 区域信息化基础设施——以云计算模式布局区域信息化
(1)目标期待
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本质上就是一种具有综合性、整体性的区域信息化发展过程,而智能建筑作为智慧城市的智能单元,其功能设施要服务于区域信息化战略。数据中心在区域信息化中的作用举足轻重,我们应当树立“大数据中心”的理念,着眼区域信息化的基础支撑,向全区各单位提供统一的基础设施和应用平台,实现业务类应用的集中部署和管理,降低应用门槛、节省开支、共享资源、有序发展,使数据中心不仅成为智能化系统的核心,也是全区信息化的枢纽和高地,同时着眼未来智慧城市需求。
(2)功能布局
以滨城智能政务中心为例,数据中心规划面积1000多平方米,按照云计算模式设置资源中心、管理中心和灾备中心,其中,资源中心分为两部分:主数据中心和功能性数据中心,主数据中心主要运行基础性办公业务,功能性数据中心运行一些关键的、核心的业务系统,例如,统计局、财政局等。管理中心由政府信息中心人员管理,负责整个机房的运维管理以及监控,如虚拟机资源的管理、权限的控制管理等。灾备数据中心用于数据备份,备份核心业务的关键数据库、操作系统等,通过云管理平台备份与专业备份软件搭建灾备数据中心的备份系统。
云模式数据中心是实现区域信息化支撑的重要基础设施,能够确保资源动态扩展、持续集成,真正做到顺势而为、随需而变。通过建立共享机制,能够实现全区相关单位设备和应用系统集中部署,共享数据中心计算资源和网络资源,最大程度节省资金,提高应用效果,有利于实现全区信息化的统一。
4.3.2 区域信息交换枢纽——统一通信平台
(1)目标期待
可以预见,未来网络信息交换追求的不仅是网络层面的互联互通——在有线、无线、互联网之间架构起一个信息互联通道,是以人为本的应用层面的融合与协同,实现语音、传真、邮件、移动短消息、多媒体和数据等所有信息类型合为一体的更高理念——统一通信平台。通过将各种通信手段有效地整合到一起,打造一个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使园区内、外沟通更顺畅,资源共享更容易。同时,通过网闸等手段,能够实现不同类型网络间(政务外网、政务内网、业务专网、互联网等)的安全隔离和快速信息交换。
(2)功能布局
①多线路接口与数字程控交换机。设置园区通信接入机房,汇集三大运营商和广电线路出口,以满足数据中心智能化需求和区域信息化的支持能力,应对信息化用户多样性的特点。数字程控交换机能够提供全面的网络和语音解决方案,实现传统方式和现代模式的融合。
②高带宽网络与安全体系。按照建筑间万兆主干,千兆到桌面的设计规划要求,园区配备五台核心交换机,采用环型网络结构,提高网络可靠性及信息交换效率。同时,按照安全规范,建设网络安全体系,比如配备网闸等设备,实现网络交换的安全保障。
③建设连接各乡镇(街道)、区直各部门、主要企事业单位的政务外网以及政务内网和政务行业专用网,同时向上承接省、市、行业部门业务系统延伸部署要求。
政务中心建有四套网络,即政务外网、政务内网、部门专网、智能专网,交集于数据中心,是全区信息交换枢纽。其中,政务外网为各部门提供统一的互联网出口,有利于网络安全管理、应用平台共享和信息交换;政务内网实现政府部门间网络办公;部门专网可通过物理/逻辑分隔,实现部门专网建设;智能专网实现商务中心设备的智能化管控,提升园区品质和现代化水平。
4.3.3 区域“大数据”平台——支撑“大数据”分析能力
(1)目标期待
继云计算、物联网之后,信息产业又面临着一次颠覆性的技术革命——“大数据”,尊重数据、使用数据、公开数据将成为一种行为方式。数据正在成为最重要的资产,数据分析能力正在成为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大数据挖掘对智慧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是无形的生产资料,大数据价值的合理共享和利用将创造巨大财富。
“大数据”为我们看待世界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即决策行为将日益基于数据分析做出,而不是像过去更多凭借经验和直觉做出。数据共享将成为政府的一种常态化责任,通过极为丰富的数据资源,能够对社会经济进行实时分析,帮助政府更好地响应社会和经济运行,进一步体现政府高涨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
(2)功能布局
大数据战略思路:适时、适机、适度、适当,走渐进式建设道路,而政务中心云平台建设是大数据布局的历史机遇。对于各行业而言,核心战略不是匆忙抢占制高点,而是继续要求各行各业把基础信息化工作做好。但对于政府而言,应该未雨绸缪,从现在开始就应该着手准备,为数据收集和分析做好准备,以应对未来大数据的应用,确保地方经济社会的适应和快速发展,提升地区竞争力。
“大数据”功能布局,与其说是布局功能,不如说是布局理念和意识。以云平台为载体,支撑大数据挖掘分析适时部署,引导和培养大数据挖掘能力,首先是整合数据的能力;其次是探索数据背后价值和制定精确行动纲领的能力;最后是进行精确快速实时行动的能力。如此,当大数据时代来临时,面临大量数据将不再束手无策,而是成竹在胸。
4.4.4 智慧产业的引擎——“四化”融合的载体
(1)目标期待
智能政务中心因其突出的信息化基础支撑能力和自身智能化深度集成扩展能力,使智能建筑成为“四化”融合的载体和智慧产业发展的引擎。智能建筑系统集成包括四个层次,即系统集成、网络集成、应用集成和数据集成,随着集成深度的发展,将促进智慧产业发展升级。另外,智能政务中心做好典型示范,将对于智能建筑健康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2)规划布局
①强化智能建筑信息系统建设
“四化同步”体现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四化”是一个有机整体,工业化产生供给,城镇化产生需求,工业化和城镇化装备可带动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基础和保障,信息化更是渗透到其他三化之中,构成共同发展整体。“四化”交汇的焦点是信息化,而以信息系统为核心的智能建筑智能化系统将成为“四化”融合的重要平台。
②完善智能建筑智能化系统
规范的智能建筑——智能政务中心,能为地方智能建筑发展起到典型示范作用。通过典型示范让大家领略智能建筑实施效果和推进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利于智能建筑发展。同时,政府的咨询意见与建议,能够营造良好的智能建筑发展环境,通过借鉴“咨询公司+软硬件产品提供商+系统实施商+监理公司”各司其责的实施模式,促进智能建筑的规范发展。
③深度集成,带动智慧产业发展
随着信息化向纵深发展,系统集成的深度将加大,信息采集的方式更加丰富,系统协同联动的要求更高,将带动智能化领域相关产业的发展。比如未来的大数据时代,将集数据之大成,而走向数据集成时代,必将带动信息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相关设备和系统的升级,以及数据存储、分析等相关产业发展。
总之,智能政务中心作为政务智能建筑,既要立足服务型政府的需求,也有放眼智慧城市未来需要,抓住机遇,增加其时代担当,为区域信息化提供了基础设施保障和平台支持,促进“四化”融合,带动智慧产业发展——智能建筑应当高一层立意。
【1】 张永民.《智慧城市总体方案》[J].北京:中国信息界,2011(3).
【2】 余庄.《智能建筑接入Web时代》[J].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5(12).
【3】 喻李葵.智能建筑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4】 张海滨.《论智能政务中心在地方信息化中的作用》[J].北京:智能建筑,2007(12).
【5】 张海滨.《以电子政务统领区域信息化》[J].北京:中国信息界,2007(1).
【6】 张海滨.《信息化理性与系统思想》[J].北京:中国信息界,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