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党员群众路线教育研究

2014-08-15 00:54
科技视界 2014年35期
关键词:党员群众思想

丁 宾

(南京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7)

作为一种认识论同时又是一种工作方法,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与建设过程中,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创立和发展的,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学说在中国化进程中的重大创新。大学生党员作为大学生中的佼佼者,更应该具有群众观点,密切联系群众,承担起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责任。“坚持以人民群众为本,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是共产党人应有的根本政治态度和政治立场。”[1]

1 群众路线视角下高校大学生党员的现状分析

以群众路线的视角对当代高校大学生党员进行考察、分析,现状不容乐观。

第一,群众观念淡薄。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优良作风,因此高校在党建工作中也一直强调大学生党员要主动联系群众,但是,对这样一个经常被提起的话题,一些大学生党员却不太明晰其真正涵义,内心缺乏密切联系群众的理念。作为学生群体的一员,一些大学生党员会抛出“怎么联系群众?”“具体跟谁联系?”等问题,认识上不清楚,行为上无所适从。还有大学生党员认为,他们也只是普通学生,无权无职,没有资本去联系群众,所谓的“密切联系群众”是党员领导干部、位高权重者应该做的事,与自己无关。此外,从家庭方面因素来看,现在的90后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他们的优点是聪明、富于创造性、勇敢等。但是,在优越环境下长大,长期过着众星捧月的生活,“具有喜欢挑战、思维活跃以及很强的自我意识等特点,他们作为主体的高校基层学生党组织中党的理想信念、优良传统等组织思想在逐渐被淡化”[2],让他们的责任心、同情心逐渐减弱,对学院和班级事务参与不积极,对公益志愿活动不热心,缺乏奉献精神,大学生党员应当具备的良好品质逐步被个人主义所吞噬。

第二,群众工作能力不够。在当前高校党员发展的新形势下,各高校非常重视这项工作,对于学生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条件成熟的高校会将党支部建在班级、专业、年级上,基本实现“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支部”。这意味着我们的大学生党员将要承担起基层党组织工作的使命,特别是群众工作。但是,从现实表现来看,大学生党员模范作用的发挥还不够,群众工作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如有些党员欠缺群众工作方法,工作方法简单且欠积极,不了解、不深入分析普通群众的内心世界,工作经验欠缺,甚至自以为是,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引起其他普通同学的反感。还有些大学生党员的群众工作力度不够,对群众工作不愿投入时间、精力,在思想上不够重视,导致工作的成效不明显。

2 加强高校大学生党员群众路线教育的必要性

第一,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迫切需求。大学生党员是党的新鲜血液,在党员群体中最具有创造力和活力、文化程度较高,是未来党和国家建设需要的后备人才库,是青年中大浪淘沙沉淀下来的优秀群体。可以认为,这个群体的思想政治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未来我们党和国家的政治发展方向。因此,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尤为重要,它不仅反映了大学生党员的个人素质,同时也是党的形象的体现。通过群众路线教育,使大学生党员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树立依靠群众的思想,进一步增强理想信念、严明党的组织纪律、提高政治理论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个人的思想政治素质。

第二,增强党性意识的内在需要。党性是一个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关键,也是一个政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共产党员的党性意识是在长期锻炼和修养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党性原则在个人思想上的牢固确立并转化为行为自觉。大学生党员的种种表现,会成为其他广大青年学生感受到的最直接的党员形象,他们的一言一行会直接影响到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增强大学生党员的党性意识,根本目的是为了强化大学生党员服务群众的理念,同时将这一服务理念坚定的付诸于行动。进行群众路线教育,可以强化大学生党员服务群众、团结同学的观念,坚定为群众服务的立场,在在利益选择面前,不脱离群众、不违背群众意愿,做到思想与行为上的一致性,真正发挥一名大学生党员在群体中良好的导向和潜移默化作用。

第三,转变工作作风的客观要求。党的工作作风,是指党组织和党员个人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一贯态度和行为。党的工作作风是一种外在的表现,是党员在具体工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特点,是贯穿于工作过程中的一贯风格,其本质反映的是党性和世界观。大学生党员的工作作风,会直接形象地反映在广大青年学生头脑中。不良的工作作风会直接损害党的威望和形象,会败坏良好的校园风气。通过群众路线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党员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念,切实做到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从而端正不良工作作风。

3 推进方法创新,提高大学生党员群众路线教育有效性

方法就是工具,是为了实现某个预期目的而使用的手段或方式。随着大学生党员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内容的丰富、教育目标的变化,大学生党员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也在发生变化。因此,要提高大学生党员群众路线教育的有效性,必须要在传统教育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和创新,不断改进大学生党员群众路线教育的方法,以不断适应变化的现状。

3.1 把握时代特点,增强群众路线教育针对性

虽然近两年中央对高校发展党员的数量进行了一定的控制,但是高校大学生党员仍是一个庞大的群体,这个极富朝气的高知人群,表现出如下特点。

第一,群体的层次性。大学生党员人数众多,情况复杂,年级不同、专业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层次性差别比较明显。加上当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价值观的多元,使得高校大学生党员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受到比较大的影响,更加趋于多样化。

第二,群体的能动性。高校大学生党员的群众路线教育,教师的施教与大学生党员的受教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特别是现在的90后大学生党员,他们有思想、有个性、有需求,每一个集体甚至每一个人的关注点、侧重点都是不同的,这就需要大学生党员群众路线教育工作有更强的针对性。

第三,群体的易变性。大学校园的人文环境好,大学生党员的学习、生活环境单一,需要处理的人际关系简单,同时由于他们的年龄偏小、社会经验不够丰富,从而容易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思想观念容易被错误引导而发生偏差。

上述种种特点表明,对大学生党员的群众路线教育必要增强针对性,必须要适应新的形势,不能简单的理论说教,不能“忽视学生党员的思想实际,对他们的思想困惑和所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分析研究缺少针对性,在教育形式上‘上下口径一般粗,对上对下一个样’”[3],而是需要根据当代大学生党员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根据他们的认识水平、思维方式,因材施教,提出内容更丰富、更有吸引力的教育内容,才能提高大学生党员群众路线教育的有效性。

3.2 探索新途径,增强群众路线教育扩展性

在党中央对高校大学生党员提出新的要求的形势下,为提高群众路线教育的有效性,高校党务工作者必须把握大学生党员参与各类活动的新特点,探索提高教育有效的新途径。一是要善于借鉴吸收并深化。一方面,我们党现在使用的教育方法,是经过长期的党员教育实践总结概况而来,是科学的、可操作的,应继续予以消化吸收;另一方面,对其他国家优秀的教育方法,也可以大胆借鉴,推进目前大学生党员群众路线教育的方法创新。二是更注重实践教育。通过组织引导大学生党员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提高认识能力,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达到改造主观世界的效果。大学生党员群众路线教育能否达收到好的成效,能否真正改变大学生党员的思想观念,最终必须由大学生党员的行为来体现。此外,思想觉悟的提高,认识能力的增强,也只有通过实践的方式才能得到更好的巩固。因此,对大学生党员进行群众路线教育,必须引导大学生党员真正投身社会实践,走到群众中去,在实践中受教,在与群众密切联系中明了真理。三是要善于利用最新的科技手段。现代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整个社会带了巨大变化,为提高大学生党员群众路线教育的有效性,高校也需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开辟教育的新渠道、新手段。例如现在大学生党员微博、微信的使用频率很高,包括高校党务工作者自身,也在广泛的使用这些新媒介,但是在教育过程中,这些更受大学生党员喜闻乐见的媒介没有被充分利用,“在当前高校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新媒体技术运用不够合理,力度不大,效果不突出”[4]。3.3 寻求新方法,增强群众路线教育实效性

邓小平曾说: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根本的内容没有变,我们的优良传统,也还是那一些。但是时间不同了,条件不同了,对象不同了,因此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同。大学生党员群众路线教育方法,必须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才能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第一,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就是在对大学生党员进行群众路线教育过程中,在发挥党务教育者主导作用的同时,注重大学生党员自身的能动作用,即既重视外部灌输,又注重内省修养。现在大学生个性强、有思想,党务教育者只有在充分尊重人格、实现平等对话的前提下,才能吸引大学生党员发自内心的积极参与到教育中来,才能与他们产生思想上的交流,从而获得思想、行为上的积极反馈,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第二,单向灌输与双向交流相结合。单向灌输法就是系统教育和宣传,是传统的教育方法,也是现在高校在进行党员教育时使用最多的基本方法。但是在实际教育过程中,高校不仅要注重群众路线理论的单向灌输,同时还要考虑到大学生党员的分析能力、接受能力。既通过理论教学,疏通大学生党员的思想症结,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念,同时又能让大学生党员敞开心扉,坦诚发表个人见解,共同探讨践行群众路线的可行方法,从而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第三,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群众路线的显性教育,是指党务教育者直接地向大学生党员表明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是一种注入式、直接的有形教育方式。优点是理论教育的系统性比较高,弱点是往往忽视大学生党员的心理感受,教条化、强制性色彩明显。与显性教育不同,作为一种教育策略,隐性教育是通过间接的、无意识的教育活动来引导大学生党员,是一种无形的渗透式的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趣味性、感染性更强,能够避免大学生党员产生逆反心理。将两者结合,既注重群众路线的理论教育,又注重教育过程的活泼多样性,以争取最优的效果。如将群众路线教育与大学生党员专业教育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参观考察相结合,与身边发生的重要事件相结合等,增强教育过程的感染性、生动性,营造轻松的、积极的学习氛围,提高大学生党员学习的积极性和实效性。

[1]何毅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2]孙宝成.基于90后大学生党员主体地位的策略分析[J].前沿,2014(1).

[3]顾继虎.加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建设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0(10).

[4]张立青,罗小松,杨铖.高校党员教育管理的现状及优化思考[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4(2).

猜你喜欢
党员群众思想
我是党员向我看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思想与“剑”
多让群众咧嘴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