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佑芳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湖北 孝感 43200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呈现了跨越式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高校学习。同时,社会也日益呈现出高度竞争化的态势,高职学生面临着来自社会、家庭、学校的压力,并引发了日益严重的心理问题,能否解决好这一问题,关键是要首先做好高职新生心理问题的调适。对新生而言,面临着多种压力,如果任其长期适应不良,会严重阻碍其身心的健康成长,甚至引发自杀的悲剧。
高职学生面临的问题多种多样,但归根到底是难以适应大学这种新环境的变化,不能尽快地调适自己的心理状态和生活、学习方式,不能顺利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对自我和他人、社会的认知出现了偏差所致。
大多数新生一入学,便远离了熟悉的环境,来到了陌生的异乡求学,这很容易让他们陈胜一种孤独无助的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漂泊感,这是正常的心理感觉。然而,如果不能较快的融入到新的环境中,长期存在这种心态,就会产生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
这主要是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中小学一切以成绩为重,忽略了包括心理素质在内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导致了一些新生在中学阶段就已经存在心理障碍。一方面,一些学生在父母过多关心,包办下缺乏起码的独立生活能力,生活难以自理,其次,饮食习惯、水土气候、语言环境的巨大差异使其难以适应;第三,习惯中学严谨,一直的生活方式;面对大学纷繁复杂相对自由的生活,一时无所适从;此外,对新环境的长期不适应,也易导致其对专业、老师、同学的排斥心理。这些都会使其产生烦躁、紧张不安、痛苦等焦虑心理,有的还伴有抑郁症状。
在高中阶段,大多数学生只注重学习成绩,并且中学的人际关系范围较稳定、简单、这使得许多同学缺乏与人交往的能力。再加上父母对子女的过分溺爱及父母本身在日常生活中的自私行为,导致了一些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队协作精神,自私自利。在寝室和班级里为一些小事斤斤计较,但是都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别人的感受,缺乏互相包容、忍耐的精神,时间一长,就会搞得同学关系紧张,寝室、班级矛盾突出,自己的心情也大受影响,并产生精神衰弱、厌学、自闭等症状。
许多高职新生来到学校,认为现实与自己的理想大学生活有很大差距,有些自卑、并认为高职生低人一等,于是自暴自弃,产生焦虑心理和否定自我的非理性认知。有的甚至留恋于网吧难以自拔,学习会越来越差。
每年高昂的学费及生活杂费等对于城镇下岗职工和没有其他收入的农村家庭来说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而同学中有家庭经济较好甚至非常富有的学生,他们是高消费群体,更不会为了学费、生活费担忧,而贫困学生则要精打细算,这些差异使得一部分学生变得敏感、自卑、心理失衡,甚至产生偏激的心理,对他人、社会产生敌视感。
高职新生都是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自然会面临着交友、恋爱等情感的困惑。很多新生都有一种想将中学阶段被压抑的情感彻底释放的冲动,于是很多人迫不及待地想找一个男(女)朋友。但是,由于新生的心理成熟度,远远低于其生理成熟感,因而往往会受到感情的上海,如一旦被迫放手,则认为自己真是失败,什么事都不能成功产生挫败感。特别是女生,如果怀孕等感情发生,往往会受到更大的伤害。总之,大学新生在面对一个全新的环境时,必然会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能否顺利过渡,对其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否则会产生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
针对新生面临的诸多心理问题,高校应该整合各方面力量,积极做好学生的心理调适教育工作,促进教育成长。
积极抓住“两课”教育的机会,讲授科学的理论知识,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讲授处理人际关系、如何学习、怎样融入集体生活、如何正确面对情感及压力释放等相关知识。积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使同学们认识到有压力是正常的,关键是如何调整自己,保持健康心理。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是要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以党团和社团活动为龙头,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和团结友爱的班风、院风,使同学们在活动中逐渐完善人格,找到自信与自尊,有效排遣自卑、偏激等非理性认知。
导师或班主任是学生经常接触的对象,学生对老师往往比较崇拜,导师要在学生的学习、思想、心理、生活等方面多加关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进一步完善奖、贷、助、补、减等资助体系。近年来,各高校普遍设立了新生绿色通道,基本上满足了贫困生贷款要求,保证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业。
进一步完善心理健康咨询中心的建设工作,使其上水平、规范化。同时要积极心理咨询,提升工作者的咨询水平,进行有针对性地培训,提高咨询水平和效率。
[1]杨新宇.大学新生适应期心理问题的分析与教育措施[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