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公共课艺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困境、反思与超越

2014-08-15 00:54
科技视界 2014年35期
关键词:院校高职艺术

郭 峰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广东 佛山528000)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艺术教育的重要性。教育部对普及艺术教育可谓是煞费苦心,今年教育部决定举办全国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其指导思想是:“面向全体高校学生,坚持普及和提高相结合、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结合、文化传承和艺术创新相结合,提高大学生的审美修养和人文素养;体现时代特征、校园特色和学生特点,体现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特质,使展演活动成为培养高校学生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有效载体”。由此可见国家对艺术教育的高度重视。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是提升软实力的关键。如今,单纯的追求训练性的职业技术教育被认为是目光短浅、缺乏人本素养含量的代名词。因此,职业教育要竭力规避“训练性职业教育”现象,努力追求“人本教育”,将“陶冶教养、启迪灵性和发展个性贯穿于‘教育性职业教育’的始终”1994年美国政府就颁布了《艺术教育国家标准》,认为“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只有重视艺术的教育价值与功能,才能促进人性的发展与完善,而艺术教育的关键是教师。更何况现如今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已经发生了变化,如:2012年由顺德政府牵头各大企业员工组成了南雁艺术团,培训内容包括摄影、美术、书法、灯谜、舞蹈、小品、葫芦丝、吉他、电声乐队等艺术形式,今年该项目获得了国家文化部的大奖,可见国家和企业对艺术文化的重视。企业对艺术人才可谓是求贤若渴,但现实是许多高职院校对人才的培养基本处在“不知今夕是何年”的状态。

2003年12月,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在上海召开了“全国普通高校艺术教育工作研讨会”。会上代表们把当前普通高校艺术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概括为三点:“一是一些高校的领导对艺术教育的认识还不到位,学校缺乏对艺术教育的统一规划和领导;二是一些高校艺术教育课程的设置和师资配备还不到位,没有一支比较稳定的艺术教师队伍,难以有计划地开设艺术教育课;三是一些高校对艺术教育的管理还不到位,艺术教育管理体制还没有建立,艺术教育没有归口管理的部门,有的还处于多头管理或者管理无序的状态。”以上问题在高职院校更是普遍存在。

1 高职院校公共课艺术教师的生存之困

1.1 高职院校公共课艺术教师的存在方式

高职院校的公共课艺术教师在高职院校中可谓是不被重视的“另类”。因为真正重视艺术教育的高职院校并不多,大家都在盯着学生的职业技能的培养和就业,造成了艺术教师“边缘化”。但是大多数领导又非常希望借助比赛来彰显艺术教育的成果,急功近利和浮躁的心态,造成了高职艺术教育的畸形发展和艺术教师的尴尬处境。很多艺术教师被迫走跨专业的“双师型”甚至是“多师型”的发展道路,去教一些自己不熟悉领域的课程,长期处在疲于奔命的状态。曾经和一位同行聊天时他说:“来到职业院校已经开了七、八门与专业毫无关系的课了”,内心的苦楚不堪言表。

在一次音乐会上,我听到两个听众在议论一所职业院校的男高音,这位男高音从国外留学回来,当时在广东小有名气,后来为了正式编制进了一所高职院校,结果没多久就“废了”武功,现在基本不能唱了。

1.2 高职类艺术教师职称评价

“一棍子打死一船人”的职称评价体系是高职类艺术教师职称晋升的软肋。众所周知我国的职称评价体系对高校的艺术教师来说是非常不合理,但到现在都没有出现多少改革的措施。如音乐类核心论文的发表,笔者的导师曾经说过:“要把精力多投入到论文写作中去,不然课上得再好,学生教得再优秀都没有用”。这样结果就是会把专心教学、钻研业务的老师扼杀掉,造就了很多只会“纸上谈兵”的理论教授。瑞士籍华人著名女中音歌唱家李怡萍教授在苏黎世艺术大学任教,她说在国外这是不可思议的事,艺术教师首先就是要业务精湛,教学成果丰硕,在艺术舞台上见功夫。国内有些高校也开始了改革,如集美大学就规定教师开一场独唱音乐会等于半篇论文,这可谓是非常可喜的变化,虽然只是“一缕阳光”,但也照不到高职院校这方土地,“春风不度玉门关”啊!

这种职称评价体系对高职类艺术教师真是残酷之至,全国艺术类的核心刊物并不多,而且这些核心刊物是不愿发表高职院校艺术教师的文章的,认为级别不够。大多数从事技艺性教学的艺术教师,不擅长于写论文,高职类艺术教师职称评定不应该对论文提出硬性要求。如今,中华学界学术垃圾泛滥成灾,世人皆知。归根结底,就是不切实际、不合理的职称评定。社会对高职类艺术教师的认可度不高,就连高职类艺术教师的课题申报,也是经常性的“全军覆没”。这种内忧外患的职称评价体系对高职类院校的艺术教师来说可谓是举步维艰、前途暗淡。

再看看层层关卡,职称计算机考试、职称英语考试、网上听继续教育课、去培训机构上各种评职称的资格课,这对于每一个想晋升职称的艺术教师来说都是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他们的评定更应该在艺术课程的普及的课堂中、艺术比赛的赛场上、艺术专业的创作和舞台上。

1.3 高职类艺术教师校内考核和培训

现在许多高职院校开始规定了严格的工作量考核制度,实行工作量不达标一票否决制。高职院校普遍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不系统的情况,课程多以选修课、限选课的形式开设,不仅涉及面有局限,而且非常被动。如美术类公共欣赏课基本没有,音乐类公共课课程的设置也不合理,大多数高职院校没有“艺术教育中心”或“艺术教研室”,常会出现外行管内行或无序管理的状态,加上从上到下轻视艺术教育,使高职艺术教育难以统一教学目标,更无法形成完整教学体系。

早在2006年,我国教育部颁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明确指出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的重要地位,提出普通高校应设立专门的公共艺术课程管理部门和教学机构,要加强公共艺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遗憾的是文件精神没有落到实处,在没有那么多艺术类课程的情况下,艺术教师只能“剑走偏锋”,让师生两败俱伤。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学风较差,要想上好课、带好训练队是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的。

艺术之路就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需要刻苦的练和不断的学,高职院校的公共课艺术教师学习、深造、学术交流的机会是非常少的,尤其是跨省时间稍长的脱产学习和出国学习的机会就更难得了,基本不可能。如国外访问学者的申报,“原则上”就不考虑公共课的艺术教师,会有很多条件来限制,如:不是重要专业、不是骨干教师、不是“千百十工程”等等,拿再多的奖也没用,因为不是“近利”的重要专业。但现实的情况是高职院校的艺术教师的学历基本都是本科,学历提升又迫在眉睫。

2 困境中的反思与突破

2.1 提升自我、体现价值、超越自我

打破以单一专业为主的局限,在专业领域方面不断拓宽知识面和技能,同时努力提升学历。我国在2002年8月24日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鼓励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相关专业学位、提高学历层次。

如全国艺术硕士必考科目之一《艺术学基础知识》,其内容涵盖音乐、戏剧、戏曲、电影、广播电视、舞蹈、美术和艺术设计八大艺术门类,这对艺术教师加深对“姊妹艺术”的了解和提高自身修养和教学能力都是有效的补充。毕竟艺术是相通的,任何一门艺术都不可能孤立存在。这对长期从事单一艺术门类学习的教师来说是全面的“补课”。正所谓“教师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碗水”。

争取在各种教育部门举办的比赛中取得好成绩,通过艺术比赛提高学院知名度,获得领导的关注。如笔者2008-2010年度训练的学院学生合唱团先后获得市级、省级大学生合唱比赛比赛大奖,之后代表广东省教育厅参加全省的“百歌颂中华”合唱比赛荣获银奖并在广东卫视直播。这些荣誉对学院是免费的宣传,其意义远比比赛成绩重要。

不能改变环境就改变自己,高职院校的艺术教师要在本专业的基础上“一专多能”。这样才能适应高职院校的教学和训练需要。如音乐教师,除了主专业要突出外,其他如指挥、作曲、演奏、表演、语言表达艺术等相关专业技能也需要去努力学习。再如美术方面的艺术教师,既要向学生普及纯艺术类的技艺和理论知识,也要能引导学生欣赏建筑、雕塑、设计等方面的艺术,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成为高职院校艺术教育的中坚力量。

开阔眼界,争取参加专业学术活动和国内、国外进修提高的机会,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要及时得以提升和更新。如努力争取国外的访问学者和攻读博士的机会,当然要努力补好外语这门课,外语是很多从事艺术教育工作教师的“软肋”,因为很多先进的艺术教育、教学体系都来自发达国家。如欧美国家对大学生的艺术素养教育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后期。比如德国最早在大学教育中开设艺术史课程。再如,普林斯顿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都有完善的艺术教育体系。再从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世界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以艺术教育为主体的人文素质教育始终占据着各国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的重要地位。他们已经意识到,面对新世纪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冲击,需要培养出具有高超的综合素质的人才队伍才能应对面临的挑战。

2.2 立足专业、开拓创新

从事专业教学的艺术教师很容易就陷入“闭门造车”的局限之中,所以一个智者要常常跳出自己的圈子做一个旁观者,要把专业技能活学活用,如和企业合作,为企业培养艺术人才,笔者就是从横向课题入手,和企业合作为他们打造艺术团。如今的企业非常注重企业的凝聚力和文化效益,这也正契合了高职院校推崇的校企合作模式。

高职院校的艺术教师也要勇于探索开发专利,学以致用,笔者最近就基于所学指挥专业的灵感,开发了一款手脚并用的健身机,已经申请了专利,一经投产必将带来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正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

3 在构建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模式上狠下功夫

3.1 建立全方位的教学模式

公共艺术教育在高职院校内要有它合理归属的位置,要真正地落实在行动上。在落实的过程中也不只是课程单一的设置,而是要涉及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很多方面。如艺术教师培养的理念,培养的方案,培养的质量等诸多因素,以及相关的人事制度、教育环境、教育基地等等建设,以及资源供给和活动安排等诸多方面的系列问题都必要认真地落实到实处。使之制度化、规范化,从而形成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立体模式。彻底改变艺术教师被迫改行,从事技术、技能边缘的辅助课教学的局面,这完全背离了国家教育部对高职院学生培养的初衷,才致使了艺术教育的举步维艰。

如今的高职院校艺术教育,要在达到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下,又能奉献社会的教育教学目标。在这个全方位的过程中,充分发挥积极性、调动其创造性,努力打造服务品牌,从而释放既有下里巴人,又有阳春白雪的艺术品位。

3.2 师资决定教学质量

高职院校艺术教育师资队伍是公共艺术教育的关键。什么样的教师培养什么样的学生,什么样的领导决定着学校朝着什么样的目标发展。学生在某个学校接受怎样的培养模式教育,也将决定着他走向社会一生的道路,万万忽视不得。

概括起来讲,师资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关键所在,是我国面向新世纪教育的根本。艺术教育作为高职教学内容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地位理应从专长教育转化为普及教育。构建一支职称、学历、年龄等结构合理,具有崇高敬业精神与开拓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促进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事业健康实施和发展,必将会实现将高职院校艺术教育与国际接轨的理想;也只有这样,高职院校艺术教育与国际接轨的理想,才能在不久的将来展现在世人面前。

[1]教育部.关于举办全国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的通知[Z].教体艺函[2013]3 号,2013-7-24.

[2]徐平利.教育性还是训练性:职业教育的哲学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7.

[3]教育部办公厅.《全国普通高校艺术教育工作研讨会纪要》的通知[Z].

[4]汪强.容易念歪的经[J].杂文月刊(上)2014,3:42.

[5]教育部办公厅.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Z].(教体艺厅[2006]3号).

[6]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N].光明日报,2002-9-25.

[7]邢莉.美国大学普通艺术教育及课程设置[J].广西艺术学院学报,2005,19(4):69.

[8]金超哲.高等职业院校艺术教育发展策略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0(18):117.

[9]马斌.高职院校艺术教育的思考[J].职教通讯,2013(22):62-64.

[10]金超哲.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

猜你喜欢
院校高职艺术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爆笑街头艺术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