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倩倩
(江苏省盐城技师学院经贸与服装系,江苏 盐城224002)
高职院校的服装结构设计教学,作为理论和实践联系十分密切的学科,良好的教学质量,,在服装设计和服装制作工艺中承担着重要的钮带作用。如何通过有效教学措施,使学生逐步掌握服装结构制图,培养学生对服装结构的思考和设计能力,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
在高职院校服装相关专业的服装结构设计教学,其目标应定位于:在服装行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高职院校通过服装结构设计教学,应当培养出满足服装行业发展人才需求的人才,这也应当是其教学的根本目标所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服装产业经济的发展,才能为服装生产加工企业及设计部门培养满足发展需求的服装结构设计人才。换句话说,高职院校的服装专业,其服装结构设计教学应着眼于服装设计人才培养,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目标,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通过高职院校服装专业的服装结构设计教学,应当使学生具备服装结构设计能力,即学生能够在服装款式设计基础上,具备一些的自款式设计至纸样结构设计的基本能力。主要包含如下方面内容:一是,要对服装款式具备一定分析能力。如服装整体和局部结构形态关系、各部位间线条吻合关系、服装不同部位间的比例关系及具体尺寸分析能力;二是,要对服装款式拥有一定分解能力。即掌握平面结构和立体结构设计基本方法,能够对各类服装由款式至纸样结构设计进行分解的能力;三是,要具有制定工业用系列样板的能力。这是高职院校教学服装社会经济发展,适应服装产业变化的内在需求。通过教学,学生具备按照企业标准制作工业样版和使用服装CAD软件打版的基础能力。
对于高职院校服装结构设计教学而言,若想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应从如下环节入手,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无论哪类知识的教学,学业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都是不容忽视的。进行服装结构设计教学之初,就先要通过讲解使学生明确:设计、结构和工艺是服装相关专业密不可分的三个基础性组成部分,在服装专业知识中处于核心地位,必须要给予足够的重视。这样学生在了解到了服装结构设计的重要性,就能够从专业和学科特点出发,正确地对待相关知识的学习。同时,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可适当增加实物展示环节,以增强教学直观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如,讲授领型结构的变化时,可选择领型不同的几款上装向学生进行展示,使学生亲身感受到造型不同、风格各异的时装,给人们带来的差异化感受,对于学生产生较强求知欲是大有帮助的。这样,当教师对相关结构原理、结构变化进行讲解时,学生才能聚精会神地听,积极主动的探究和分析,进而使课堂教学效率进一步提升。
理论的基础是实践,清晰而透彻的理论知识则是顺利开展实践活动的根本保障。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完成结构设计图,这样他们会油然而生的成就感,能够助推其学习热情的不断高涨,就会产生越来越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使教学氛围更趋良好。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实物或途径,让学生感受到服装的魅力,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始终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服装结构设计教学需要一个过程,加之结构设计需进行繁琐的相关数据计算,这就不仅要求学生具有坚持学习的恒心,更需要教师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并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才能使师生间的交流和沟通更顺畅,使教学活动过程更加科学有序,营造出适宜的教学环境。
首先,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先要对学生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进行准确掌握,这样才能了解其对教学内容最渴求的知识点在哪里,然后,再有针对性地确定课堂教学过程,才能引发学生强烈共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其次,在教学活动方法上,应将多种教学方法进行集成,通过灵活多变的组合应用,增强学生新鲜感,才能确保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例如,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应当尽量采取的不同的授课方式方法,黑板讲授、手绘演示、课件教学、CAD演示、作业讲评、学生黑板作业等方法交替进行,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再次,要注重学生学习潜能的调动,让学生通过基础知识学习,触类旁通,掌握与之相关的各种边缘学科知识。在授课内容上,在以服装结构设计知识为主的基础上,可适当渗透一些边缘学科相关内容知识,使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得到提高,个性得到发展。
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想优化教学手段,就必须加强学生动手能力,把他们从枯燥的理论当中解放出来。在课堂里可以有很多展示的手段,如 PPT、成品服装等手段,这样会使课程更加立体化、形象化、细致化。当讲到典型款式女衬衫结构分析时,可以拿一件女衬衫当教具直接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更明白当中的制板细节和工艺细节,还可以进一步讲解女衬衫的款式到结构再到实物制作的全过程,并示范整个过程,让学生更明白服装的整个生产流程。
此外,还能利用网络平台的资源,如一些网站上面的款式库、技术视频、专业论坛等资源,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扩大直观视野,充实直观内容,强化直观效果,丰富感知材料。
社会调查是是服装结构教学中的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高职学生除了要了解和掌握服装市场中的色彩、款式结构、面料的流行动向以外,还要有独到的见解和敏锐的结构识别力。所以,服装结构教学就必须走出课堂带入市场,教学应该跟市场需要紧密联系起来。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市场流行结构趋势,让学生深入开展调查,收集流行结构资讯,如上下装的比例设计、衣身与衣袖长短造型等内容,并进行理性分析,进而写出总结性的市场调查报告。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学习可弥补课堂知识的不足,使学生从课外实践中全方位地了解人体特征与面料、色彩和款式合理的搭配等关系。学生在这样设计训练中,能够自然而然地对服装设计中的基础知识加以运用,这对加深学生对横向学科服装设计知识的联贯与掌握。
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是整个服装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任课教师如何教、学生用什么方法学,笔者就自己的教学经历谈了几点亲身体会。但是,随着就业形势的变化,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还会有新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这些从事服装教育的工作者付出更多的努力,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的应用性人才。
[1]马丽丽.高校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教学体系的优化[J].纺织科技进展,2013(5).
[2]周福英,张冠宇.服装结构设计类课程教学现状与改革探讨[J].山东纺织经济2013(7).
[3]纪婧.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探索[J].教育与职业 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