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言模因复制和传播及研究语言模因的意义

2014-08-15 00:54冯秋雨
科技视界 2014年29期
关键词:模因形式语言

冯秋雨

(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150025)

1 语言模因复制和传播

“模因”(meme)一词最先出现在Richard Dawkins所著的The Selfish Gene中,它是指在文化范围中人的思想和意识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模仿散播开来并相传下来。Meme与基因(gene)一词发音相似,表示“出自相同基因而导致相似”,故模因指文化基因。翻译成“模因”是想体现这一现象是通过模仿而形成的。模因是靠复制而生存的。“当某种思想或信息模式出现在它被复制或 被重复传播之前,它还不算是模因,只有当这种思想或信息模式得以传播、仿制才具有模因性”(何自然),也就是说只有通过人们对一种流行词、时髦歌曲或者流行时尚大举推行,并且借着推行而模仿出不同的形式时,模因现象才得以发生。虽然人们通过对最初的同一流行语模仿出不同的形式,不断变化着形态,但模因依然具有最初的固有性质和相同的模式。例如,在20世纪90年代网络大肆流行时,市场将为人们提供上网场所的地方称为“网吧”,这是对已有的休闲场所“酒吧”这一词的复制,他们具有相同的性质,那就是都是供人们休闲娱乐带有消费性质的场所。之后“×吧”模因屡见不鲜,如“水吧”“氧吧”“书吧”“健身吧”等等。可以看出,无论这种模仿和复制是否广泛流行或是否长久,语言模因都是靠对某一种语言形式的模仿和复制而存在的。

语言和模因的关系密不可分。语言是模因的载体之一,模因促进语言的发展。模因是文化的基本单位,而文化传承固然离不开语言。反过来模因又解释了语言流行和语言传播的规律。模因对语言的影响通过三种方式体现:教育和知识的传授;语言本身的运用和语言交际和交流的过程。第一,教育和知识的传授。这是语言模因的第一大体现,人们通过所接受的教育,学会某个单词或句型,通过所传授的知识,掌握这一单词或句型的使用规则和意义,之后将所学会的单词或句型运用到现实语句中,不断的对其意义和用法进行复制、模仿、传播,此时大量的语言模因形成了。在如赵本山小品中,对诗句的模因,“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模因成为“床前明月光,玻璃好上霜”,这一语言模因也是基于对古诗句的学习的基础上而形成的。第二,语言本身的运用。如生活中,我们向幼儿园内的人叫“阿姨”,“老师”“园丁”或是“保育员”,都是同一模因下的不同表达类型。第三,语言交际和交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语言模因,是为交际交流更流畅而即兴产生的,如英汉的混用现象,“Hello,今天我们的Task很艰巨,希望各位能够给与足够的attention”,此语句的说话人运用英汉混用的说法,可能是出于对在场汉语不太好的人的照顾,或是仅为赶时髦,在汉语中夹杂“洋话”。当然这里在交际和交流中产生的语言模因,是随着说话人个人意愿而产生,建立在说话人原有语言知识水平上的,所以所产生的语言模因偶尔称不上健康,如上句中英掺杂话语,或仅为赶时髦秀洋话,那就不提倡了。

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分为两种表现形式。基因型和表现型。就基因型而言,就是被复制和传播的基础模因内容和形成的内容是一样的,可两者形式或相同或不同。例如在可以用名言警句的场合下人们套用的话,如看见一个刚刚被提起的人出现说道“说曹操曹操到”,我们常被老师教导“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等,这类的语言模因是直接性的,既没有改变原有语言模因的内容也没有改变原模因的形式。另一类基因型,就是模因内容没有变可形式有所改变,这类例子在网络上比比皆是,如“拜拜咯”复制成数字“886”,“版主”复制成“斑竹”,“丑女”复制成“恐龙”,“丑男”复制成“青蛙”等等。就表现性而言,就以相同的形式按不同的需要复制不同内容的模因。例如一些俗语或民谣,其具体内容以在现在失去应用价值,但其语言形式依然可以在新的环境中被得体的应用,并能足够的表达其新的心意。如某治疗痔疮的医院打出广告“久痔(治)不愈,到××医院”等。

2 研究语言模因的意义

在国内,对于语言模因的研究并不是很多,属于新的理论。其中,研究语言模因的主要有何自然、桂诗春教授等。他们提出要重视研究模因理论,因其与人脑、语言和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里浅述研究语言模因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语言模因与翻译、文化、语言教学三方面的关系。

就语言模因与翻译的关系而言,最著名的是由Chesterman提出的“翻译模因论”,他认为有些翻译模因被人们所接受而存在,有些则不被接受而消亡。翻译的过程就是对原有模因的复制和传播,在复制和传播过程中又会产生一定的变异,在变异中发展。如前面所说,翻译中存在两种模因方式基因型和表现型。利用模因理论的研究,可以更好的指导这两种模因方式在翻译中的运用。

就语言模因与文化而言,无论是我们讲的第一语言还是学习的语言,都会受到我们文化的熏陶。如莎士比亚著名诗句“to be or not to be,that’s a question”模因成“……是个问题”(跳不跳槽,是个问题;答不答应,是个问题),这说明此时语言模因受到外国流行戏剧这一文化的影响。

就语言模因与语言教学而言,尤其对于外语教学而言,意义重大。根据语言模因理论,外语教学应该提倡多背诵,多输入原汁原味的语句,以便头脑中有大量的可运用复制和传播的资源,从而模因成讲话者需要表达的语句。模因的复制和传播方式也要求我们即要学会用同一形式表达不同信息,又要学会传达同一信息时套用不同形式。

[1]何自然.模因论与社会语用[J].现代外语,2003(2).

[2]陈琳霞,何自然.语言模因现象探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3).

[3]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11).

[4]高媛.基于模因论的网络语言[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8(5).

[5]徐晓莹,包红芳.基于语言模因论探讨英汉互译策略[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2(6).

猜你喜欢
模因形式语言
模因视角下的2017年网络流行语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
基于模因论的英语论文写作探析
基于模因论的英语听说教学实验研究
从强势模因和弱势模因角度看翻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