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幽默与苦难欣赏

2014-08-15 00:52:53
科技传播 2014年2期
关键词:战争历史

刘 葵

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四川成都 610041

随着中国社会发展的进步,电影已经走过了百余年的历程,各种类型电影不断更新着人们的视野,电影已经成为中国社会文化艺术传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也成为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是生活时尚的需要,是中国青少年娱乐、学习、了解世界、开创未来科学世界的依据。从影片中可以得到关于世界的历史、现状、发展形态,不同国家与民族的文化与传统,科学技术与先进社会的未来趋势。影视艺术是一个看世界的窗口,是体现人类社会发展的活力博物馆。

我们看到的电影电视是以二维三维四维成像艺术或其他造型艺术形式,作为人物造型和环境空间造型的主要表现手段,故事影片不要求故事的逼真性,而运用多种拍摄手法,写实、夸张、变形等叙事手法,借助于幻想、想象、和象征,反映人们的生活、理想和愿望。特别提到影片幽默,则是电影表现新奇、趣味、快乐、讽刺的黄金外套。

当下,空前繁荣的电影带给我们带来无限的精神享受。人们的影视欣赏水平在提高,越来越不满足一种电影播放形式的存在,制作技术和视频播放手段越来越多,二维制作、三维制作、四维制作、五维制作、影院片、DVD、手机影院、远程播放、游戏体验,各种形式,五花八门。

像电影《小兵张嘎》、《三毛流浪记》、《烽火童年》、《董存瑞》、《英雄小八路》、《红孩子》、《英雄儿女》、《平原游击队》、《林海雪原》、《地道战》、《地雷战》、《奇袭》、《野火春风斗古城》、《夜幕下的哈尔滨》、《铁道游击队》等一大批表现革命战争的影片,得到当时许多观众特别是少年儿童的欢迎,也曾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许多经典镜头至今还留在人们的记忆里。影片里的英雄人物英勇顽强,能文能武,与敌人斗智斗勇,百战百胜;影片情节多变,跌宕起伏,惊险刺激,这一类影片还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在表现反面人物是加上幽默成分,尽力丑化,以此来增加敌我双方的强烈对比,又平添了影片的乐趣。影片给广大青少年观众和少年儿童观众带来轻松和愉快。影视幽默赠送给青少年和儿童观众的是身心快乐和精神享受。

但现实和荧幕存在着明显的距离,纵观上一世纪五六十年代得这一批战争影片,应该说在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方面达到了顶峰,它符合了当时的时代需要。在表现战争时,往往采用了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着力再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战争参与者胜利一方的精神风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化,也就开始不断地进行着反思,很多问题的提出也就反映出时代发展的不同阶段的不同需要。像《鬼子来了》、《集结号》、《人间正道是沧桑》等显然是经过反思后的相对更为深刻的作品。

战争本身是残酷的,可以这么说,战争是无数悲剧的载体,但是当我们坐在电影院里看战争演绎显然是另外一种心境了。

看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侵略者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苦难是罄竹难书,经历这场灾难的中国人民不难忘记‘八年抗战’留下的深刻记忆。“南京大屠杀”、“731细菌部队”、“潘石屹大扫荡”、“慰安妇”、“重庆大轰炸”等等,让我们知道侵略战争的残忍、凶恶、灭绝人性。电影把这些痛苦的经历搬上荧幕就变成了对苦难的观影和欣赏呢?残酷的战争现实被掩盖或被修改,深重的苦难变成了幽默的影视作品,真是了去了我们心中许多的伤痛。在电影中打日本鬼子打得痛痛快快,搅得天翻地覆。严肃的对敌斗争变成了游戏,幽默,搞笑。你死我活的人民战争变成了与凶恶狡猾的鬼子军官的斗智,斗勇,生动、有趣、让人感觉痛快。

我们不应该要求历史人物脱离历史的局限,当多元化社会的发展,使得今天的人们能够用心的眼光来重新审视上一世纪的这些战争片时,我们能够轻易地区分出哪些是战争神话,哪些是真实的再现。

更多的题材选择吧苦难变成了游戏,或者变成加入戏剧色彩的闹剧。这似乎已经成了心的流行趋势。如果说当年那种荡漾着革命浪漫主义的情怀得到了充分的张显,在接下来的十年浩劫中更被夸张和扭曲走到了它的顶点,使得而后的影视作品重新去审视和反思,进入新一轮的发展和轮回,不能不说还是好事情。战争神话激发人渴望成功、获取胜利的本能,某种意义上误导了不少年轻人对战争的看法,这显然是存在的。很长时间,在银幕上日本鬼子是那么滑稽可笑、不堪一击,英雄人物总是那么高大完美,这也倒了很多观众的胃口。美国影片《辛格勒的名单》把二战中一段真实故事再现出来,成为表现战争苦难的经典,而《大兵瑞恩》表现盟军诺曼底海滩登陆的一场戏拍的惊心动魄,无比真实地再现了当年战争的残酷。问题是观众坐在舒适的电影院里观看影片时,几乎是分不清我们是在欣赏战争、欣赏苦难呢,还是在接受苦难教育、或是单单为了一睹明星演员的华丽演技?受众群体的不同、观众的个体差异,经历和学养的不同,自然选择就不同。不真实的、不尊重历史的影片显然是不能征服观众的,本文想探讨的问题是,我们是不是天生有欣赏苦难的欲望要求?我们是否真的能够欣赏苦难?它本身能带给我们什么呢?

讨论这个问题显得把影视作品的类型区分开是必要的。那些戏说和调侃历史战争的表现形式已经成为许多作品的效仿模式,可以不再讨论之列。

历史是一面镜子,尤其是战争的历史,映照出人类本身的弱点,贪婪、残暴,它给人类带来的苦难也是无比深重的。为了征服异族借以各种名义发动战争几乎从来没有停止过,那么,由于战争也折射出人类不屈服邪恶、不愿意被奴役而奋起反抗的理性光芒。正因为这样,取材于战争为题材的影视作品才如此众多,让人目不暇接。很多作品得出的结论都是一样的,战争作为一种落后的形式,人类迟早会将它抛弃。但是,以战争为题材让我们欣赏、让我们反思的各类影视作品仍然不会停止。

除了人类天生具有的窥视与往外,好奇心还让我们希望了解我们没有机会了解的事件,体验不可能的体验,那么,以一种欣赏的态度去欣赏已经过去的苦难,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观看真正的好影片像《辛德勒的名单》,从头到尾我们都会被一种强烈的压抑氛围所包围,甚至于踹不过气来,甚至想逃跑。但是,当我们走出影院的时候,看到阳光依然灿烂,小鸟在空中飞翔,人们脸上依然挂着微笑,这时的心情显然是回到更加热爱生活的主题上了。

表现历史并不是还原历史的真实,它应该占据在新的历史观上,利用新的各种研究成果表达追求和平、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基本思想。影视文艺作品更不能用简单的搞笑方式来反映事实。我们的影视作品需要尊重历史,挖掘影视艺术所具有的观赏功能和教育功能的深层次意义。我们的电影人如何更好地选择人性主题,更恰当的推出剧情,更优美的视听语言,更新颖的表现形式,尊重历史、还原人性、立志奋进、开创未来永远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美丽人生》是一部荣获71 届奥斯卡三项大奖的意大利影片。这部影片描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被德国纳粹关进集中营的犹太父子的故事。父亲在监狱残酷的环境中为了不让孩子的心灵蒙上阴影,便想方设法让孩子感到眼下经历的一切是一场“有奖游戏”。影片故事幽默灰谐、催人泪下、感人至深、人们深深地被那位父亲的高尚行为和美丽心灵所震撼,影片与观众达到心灵交汇的效果。但就是这样一部荣获美国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战争影片,竟然遭到美国国内笔者毫不客气地批评和质疑。他的理由是编创者不应该拿人类战争的苦难来编故事,拍成电影让观众消费,可见美国观众的直作态度。我们在创作一部电影作品的时候,不得不考虑作品要表达的思想内容,而且对于作品的表现风格,艺术形式都应该做严密的思考和精心的设计,人类道德底线的考虑,人们灵魂深处的触动,都是有一定限度的。又说,一些影视作品模仿残废人的表演,把一个健全的著名影星不昔重金用电脑技术改造成段腿残疾人拍广告片,遭到观众和舆论的谴责、批评,那些表演是对残疾人的嘲弄!在国内有一些创作者那里,不要说苦难、残障、弱智等,都可以用来娱乐,可以用来赚钱的,让金钱购买苦难,苦难变成了幽默,失去了真实,观众是不会买账的。

把战争与苦难为题材的文学艺术作为一种快感文化消费值得深思。一段时间里,我们的视频上充斥着各种搞笑的、铺天盖地的“古装片”、戏说“历史片”说着现代流行语的江湖武士侠女,皇帝妃子演绎着胡乱编造当代爱情故事,痛苦和灾难变成了喧闹和嘻哈,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的苦难耻辱历史变成了一场全民失忆的狂欢。直面历史,深刻表现生活的作品被讥讽为假正经,于是乎,作者挖空心思胡编烂造,东拉西扯,张冠李戴,只要让你笑,牛头可以对上马嘴,什么都可以用。市场化的倾向降低了作品应有的质量和社会责任。

从《鸡毛信》到《鬼子来了》,从《野火春风斗古城》到《集结号》,显然,中国的影视创作走过了一段否定、反思到肯定的心路历程,在后两部代表作中,我们仍然能够看到传承的影子,但是那种高大全的英雄形象显然回到了平常人的位置,只有在特定的 历史阶段,特殊的个性发生碰撞产生的那些曲折,更加让人信服;那些过程更加注重生活的刻画的,让人惊心动魄;那些苦难的细节被表达得淋漓尽致的,由此产生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苦难欣赏能让我们不忘历史,能时时提醒我们保持忧患意识,苦难欣赏也让我们更加了解我们的过去,珍惜属于我们现在的和谐生活并自觉地建立公平的和谐社会而努力。

影视作品怎样在观众心里才能把握好艺术欣赏的道德底线,真正让怎样让观众可以看得流涟往返、回味无穷呢?特别是在欣赏苦难的同时获得情感上的升华呢?这才是作者导演需要下功夫的。我们的卡通幽默,所要反映的是大千世界,展示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假恶丑的鞭鞑。我们的创作者需要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挖掘创作资源,增强艺术魅力,力求创意独特,打造精品力作,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珍惜机遇,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努力创作,让更多更好的具有真正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趣味性影视作品早日出现。电影这种艺术载体,还是需要有历史意义的作品来积淀。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浩如烟海,而具有知识性趣味型的风格类型好作品还是是不多。当下影视作品创作大都是走市场产业化之路、有的唯利至上,有的粗制滥造,甚至淫秽色情凶杀低俗包围着青少年和儿童,生产出许多泡沫产品,愚弄着许多观众。

一部影视作品,如果没有厚重积淀的文化内涵,生动活泼的艺术形式,独特新颖喜闻乐见的表现风格,不可能在文化长河中长久保存,那么,最终面临的必然是被历史所淘汰。

[1] 孙立军主编.动画艺术词典.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2] 中国动画年鉴编辑部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猜你喜欢
战争历史
未来战争我们最强
心声歌刊(2021年4期)2021-10-13 08:31:40
每个人的战争
心声歌刊(2020年2期)2020-06-16 03:37:22
被风吹“偏”的战争
学生天地(2019年32期)2019-08-25 08:55:12
谁是战争的幸运之子
他们的战争
新历史
全体育(2016年4期)2016-11-02 18:57:28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九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