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丽娜
山西科技传媒集团科学导报社,山西太原 030006
当前,我国网络建设逐步完善,加上电子出版物的崛起,科技期刊利用计算机在网络上进行组稿、编稿、审稿,乃至全程化的管理、出版已显示出许多传统纸质出版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与传统出版相比,网络出版具有出版快、检索方便、阅读时空不受限制等优势。但是我国的科技期刊目前只是简单地将纸质出版数字化,离真正意义上的网络出版还有很大距离。初步实现纸质期刊的数字化,只是科技期刊出版转型的初级阶段,其出版转型的高级阶段是能够达到全媒体的网络出版。所以,实现科技期刊全媒体的网络出版势在必行。而我国科技期刊全媒体网络出版的发展应把握一个方向,即以内容为王。具体而言,笔者认为应以图片为主,文字为辅;以视频和音频为主,文字为辅;开设多人交流互动的网络出版平台。
科技类的期刊和其他类型的期刊有明显的区别,科技期刊的专业性强,展示科技创新的成果、报道科学研究的动态是它的主要内容。科技期刊的作者、受众和编辑都是科技工作者,他们必定有较高的学历,具备较高的科学素养,对上网浏览信息、网上投稿审稿、检索文献资料应该是轻车熟路的。而且现在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使上网对人们来说变得十分方便快捷。科技信息即时上网就能即时显示,即时互联就能及时沟通,不限版面、不限时空的全媒体传播,决定了作者群、读者群和编辑们可以进行实时的交流讨论。这一切都让科技期刊实现全媒体的网络出版变得可行起来。
国际上论文的发表周期是6~8个月。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科技学术期刊的差距还很大,稿源较多、发表周期较长是其普遍存在的问题。据有关研究统计,我国科技期刊论文的发表周期平均为14.1个月。知识的生产周期包括论文的撰写周期和出版周期,如果研究周期与发表周期大致相同,即使它有较高的引用率,也只能出现在3年以后,其影响因子也就大大降低,价值也会因时间的推移而迅速贬值[3]。
第一,科技信息具有很强的时效性,科技期刊的发表周期太长的话,科技信息就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传播和报道。而全媒体网络出版可以提升信息传播的速率,将出版周期大大缩减,受众范围也可以大大扩展,人们通过网络在最短的时间以内可以掌握最新最全的科技信息,因科技期刊出版周期长而造成的稿件积压问题也能得到很好的解决,这些都正好能满足科技信息时效性强、需及时报道的需求;
第二,全媒体网络出版不但能刊登纯文字的内容,还可以刊登视频、音频、数据库等多种多媒体信息,很好地弥补单纯文字表述的不足。由此可见,全媒体网络出版比传统纸质的内容更加全面;
第三,网络出版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读者只要上网在搜索栏输入科技信息的作者、标题、主要内容和关键词等进行搜素,就能方便地找到自己想看的信息;
第四,从商业前景的方面来看,科技期刊全媒体网络出版的信息发布和出版手段先进,更能吸引读者,也能大大降低出版的成本。
国外科技网络期刊的实践证明,科技网络期刊给作者、编辑、读者带来了有别于传统出版的全新感受。科技网络期刊发挥了网络出版的种种优势,受到了极大的欢迎,并大大推动了科技的发展。但就目前来看,在我国,科技网络期刊还不被人们所接受,为数并不多。被冠以“网络期刊”、“电子期刊”和“在线期刊”的, —般都是印刷出版的电子版在线服务;或者只是提供下期目录、文摘、广告等信息;还有一些大型企业、知名企业或软件公司开办的行业网络期刊、专业服务的网络期刊,较少有真正的科技网络期刊。这种现状表明加快科技期刊全媒体网络出版的进程,促进其规模型增长,存在—定的紧迫性。
科技期刊全媒体网络出版的发展应把握一个方向,即以内容为王。例如,美国《科学》杂志十分注重内容的兼容、学术与普及的兼容;既刊登具有高深学术水平的研究论文,也发表研究简报,又报道科学新闻[4]。
展示不同场景的图片和不同角度拍摄的图片,而不只是单纯地靠文字来表述,不但能提升科技报道的真实性和可信度,还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视觉冲击力,拉近研究者和读者的距离。同时,这种对科研过程和科研环境的真实还原,能切实打动科研工作者,比单纯的文字描述更有说服力,避免了单纯文字表述的单调和枯燥。大量的图片说明,可以将平面的科学研究创新成果立体化、现场化、多角度化,也就是所谓的科研成果的全景再现,将使科技报道更具有科学价值。
作为反映科技创新和体现科学进步的一种重要载体,科技期刊用全媒体的表现形式能更全面地展示我国科技进步的全生态。视频、音频、文字、图片、图表等都是全媒体的主要信息表现形式。科技期刊全媒体网络出版应以视频、音频、图片为主,文字和图表为辅,全景记录重要的科技成果及其主要的实验环节,以及研究者讲解实验环节的音视频,以便使其更加清晰明了和直观可信,从而更好地体现科研成果的价值。如果再加上专家学者对科技报道的肯定或质疑、读者的评价和人们关于某个问题的互动,那么其科研价值将会不断提升。
网络出版的科技期刊,相当于是作者、网站编辑和网民一起创办的。它的容量是无限的,克服了纸质媒体版面有限、无法刊登大量图片、无法播放视频和音频,纸质出版数字化无法建立交流互动平台的问题,将最新的科研创新成果以全媒体的表现形式,多角度、立体化地全方位地展现出来。人们不管在什么地方,只要连上互联网,就能随时搜索、浏览、下载和互动。同时,这些图片、文字、音频、视频都能长期保存,方便有需要的人随时调阅。
开通微博、微信、网络论坛等多人交流互动的平台,让大家通过这个平台结合最新的科技动态和本期刊的属性类别畅所欲言,交流过去的实践经验、现在存在的问题和以后的期刊的发展方向。或者由网站的编辑策划主题,大家针对这个主题在线讨论,进而深入挖掘人们关心的热点话题。这些做法在普及大家科学知识的同时,还会吸引愈来愈多的人参与其中讨论争议性的话题,掀起大家学习科学的热潮。大家经过讨论提出的新思路和有价值的意见都属于科技期刊的原创信息,都能够作为期刊的稿源使用。这些原创性的东西,不仅能将不同层次的科技知识提供给所有的读者朋友,还可以为科技工作者搞研究提供更多的思路。这样的良性循环必然会扩大科技期刊的社会影响力,进而也会提高期刊的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科技期刊实行全媒体网络出版是发展趋势。而以内容制胜才是其实现全媒体网络出版的法宝。
[1] 李卓彦.谈谈网络出版[J].长春:长春大学学报,2003.
[2] 林国栋.学术期刊网络出版的优势、现状与前瞻[J].北京: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2:46-48.
[3]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科技期刊:亟需打造国际品牌[EB/OL].http: //www.china org.cn,2004-12-24.
[4] 王应宽.美国《科学》杂志的成功经验及对中国科技学术期刊的启示.北京:出版发行研究,2004(12):8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