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度改革的转型期,人们越来越关注“两会”, 因为许多政策的制定都关系到了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
在这个资讯深度发达的时代,人们通过各种方式在第一时间了解两会中的各种动态,同时也通过各种通信手段参与到会议当中,表民意、发民声。这被看作是科技高度发展之后“庙堂之上”与“江湖之远”两处相互融合、相互沟通的标志。
不要小看这股科技的力量,它正使人们心智悄然发生着巨大变化。移动化、社交化正在重塑着人与媒体的关系。这个时代,人人都可以通过移动社交关系网络,提升自我影响格局的能力,每个人都是这个时代的节点,都能决定信息的走向。
而对于信息的策源者们,记者的科技“装备”可谓是一年上一个台阶。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有媒体记者戴着Google眼镜出现在大会现场,引起了媒体同行的好奇。这是继当年Ipad上会之后,又一高科技产品在全国重要会议上引起关注。
对于科技的关注,表现形式不仅仅是外在的产物化的便利和提升,人们更瞩目于《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其未来的发展倾向。报告明确提出科技体制需要进行改革,而改革的重中之重就是要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发展的创新体系。
而来自科技界和科技型企业的代表和委员们,更着力于细微之处。
金山和小米公司董事长、全国人大代表雷军在两会期间发出关于加快实施大数据国家战略的建议。他提出鼓励创新主体积极运用互联网思维,通过大数据、互联网促进信息整合、知识共享、规律探寻和生产力提升。通过大数据把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等信息技术链接起来,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实现商业模式创新。
而全国政协委员、百度CEO李彦宏更是递交提案,建议国家相关主管部门一方面通过政策修订简化火箭、卫星等的研制、生产与发射审批流程;另一方面鼓励民营企业开展火箭、卫星等的研制、生产和发射业务,促进航天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
两会谋言,乃是谋国之良策。它们让我们看到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深水区,看到了科技体制改革的紧迫性,看到了创新驱动的不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