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秋红
(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长春 130013)
科技发展是第一生产力,而人才是科技发展的坚实基础;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机电一体化也以在微电子为首的新的信息工业革命浪潮中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我国从20世界80年代初,在“863计划”中成立了机电一体化工作小组,在“九五”规划和2010年国家发展纲要中认识到机电一体化我以后我国工业化发展的作用不容小觑,许多研究机构和大专院校对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本文针对我国高职院校所面临这些问题提出一些相关的解决办法,以期对我国机电一体化人才的培养有所帮助。
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经济的发展也逐渐转变为以市场为导向,人才需求也逐渐多样化,所以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方面更加加倍重视,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的专业人才,随着机械制造、集成电路技术、数字电路技术发展,机电一体化发展快速,那么对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人才就有了更高的要求,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探索新的教学管理、课程设置、课程实践等人才培养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我国机电人才“蓝领”层需求最大,现在不同行业对机电一体化的人才需求也不尽相同,但岗位需求较多的是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操作和维护;在调查中发现我国机电一体化人才的学历构成主要以大专、中专以及以下的学历为主,所以我国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发展前景潜力巨大。
机械制造业和电子工业是我国当今工业发展的支柱产业,是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主要推动力。随着机电一体化的融入和发展,社会对于机电人才的需求也体现了新变化,对于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和产品的设计、制造、操作、维修和开发管理等应用性人才需求增多,以机电一体化为主的行业发展前景良好,且国家为了满足工业化的进程,机电一体化的人才紧缺是必然的,所以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人才建设势在必行。
社会需求引领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培养方向,东北是中国的老工业基地,国家提出振兴东北工业基地后,东北的工业也在逐渐恢复生气和快速发展,且由于东北工业基础雄厚并以机械制造业为主,所以以机械和电气为依托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必然会有极大发展空间,随着高新技术发展,企业之间竞争也加速了专业人才的知识更新,以求得以更少的投入劳动力和材料成本,获取更强的市场竞争力。那么在此推动工业化进程中,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显得尤为重要,由于东北的机电行业也刚处于起步阶段,所以发展空间较大,所以机电人才在以后的工业发展需求中会显得更加紧缺。
由于机电一体化在国内的发展还不是很成熟,所以在课程设置上容易出现专业单一、课程衔接不紧凑、对市场的专业需求适应能力较弱,不能够很好的把握市场的专业需求,就业面较窄,没有打开就业创业思路,不能很好突出以经济需求为风向标,对行业和社会需求脱钩。在教学上,机电一体化的教材不能及时更新,不能跟进社会和行业对机电一体化的先进技术,上岗后实习周期长,不能跟上市场的需求。由于机电一体化涉及机械和电子两大行业所以知识的融合和应用是机电人才培养面临的难题,机电知识要和机电的实践相结合,让课程间的知识关联性更强。
我国高校的教育模式现在仍然是重视理论教学,而实践教学却是短板,这样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习就会出现短板,不能做到“知行合一”。我国高职教育目前的教育模式是重视理论教学,没有搭建好理论、知识、能力、实践的教学培养体系,造成了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在学习过程中只是知道书本知识,却疏于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往往上了三年学,就是为了混得个毕业证,所以在毕业设计上也是不够重视。同时,教师对于学生的责任感不强,教育不当。我国的高职教育的初衷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习一项能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技术,而当今高职院校对于实践环节的脱节正是背离了高职院校开设的本意。所以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在市场竞争中会疏于技能,呈现弱势。
机电一体化的机指的是机械设计和制造能力、电指的是多种硬件、软件的控制和设计能力;而机电一体化的中心,在于“化”字,既要学习好机械理论知识,又要把电气控制融合进来,所以应该重视两个课程的融合传授,多例举一些经典实用案列,增加理论新意;在教学培养中注重学生的设计和创新能力培养,让学生能把机械和电气融会贯通。
机电一体化是一门生产和应用型的实用技术,而技是在不断地练习之下造就的,所以高职院校在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中,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相结合,不断增加实践的环节,做到知行合一。同时教师要不断学习,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的、更加积极主动的接受机电一体化的实训,让学生了解市场和社会的需求,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指导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深化所学知识。
要突出机电一体化中机械和电气融合的教学模式,设置新的课程体系,改变以往的课程设置,如从公共基础课到技术课,最后到专业课的模式;要设置新的教材,教材中多带有实践案例和先进技术创新案例,开阔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机电一体化是多个学科的融合和发展,所以在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人才的培养中要注重以工为主,机电结合,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社会培养具有一定设计、操作、创新等符合社会和市场需求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1]费从荣.机械制造工程实践[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
[2]蔡丽,高校应用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效果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