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肉牛为啥这么“牛”?

2014-08-15 00:51:27菅峻青
支部建设 2014年10期
关键词:五台县一业肉牛

■菅峻青

五台肉牛为啥这么“牛”?

■菅峻青

▸▸▸做大做强“一县一业”,使五台不仅成为全省肉牛养殖大县,而且成为京津沪港等地优质肉牛供应基地。

最近,五台县的牛老板“牛”起来了!

“没出一个月,一个叫沃野畜牧的公司就卖了120头牛收入近200万,卖到了上海,满满地装了四大车。”一位畜牧界的朋友神采飞扬地说。

“沃野畜牧只是五台肉牛产业发展的缩影。现在,全县肉牛10.83万头,存栏6.70万头,出栏4.13万头,是山西省肉牛养殖大县,也是北京、天津、上海、香港的高端肉牛供应基地。”忻州市的一位“老畜牧”也用具体数字验证了这一事实。

五台肉牛为啥这么“牛”?初冬时节,作者深入五台探访了其中的奥秘。

好生态也能当饭吃

漫山的地榆、早熟禾、蒲草在寒风中摇曳,清纯的山泉水从沟沟岔岔里汩汩流出。

“寄坡半月,增膘一指,说的就是这里牲畜养殖的良好条件。”随行的县畜牧局副局长燕文平告诉作者。

五台县的确有良好的生态环境。这里充足的阳光、清新的空气、丰富的水源、肥沃的土地孕育了茂盛的植被。全县平均植物覆盖率达83%,草类平均高度为36.1cm。

“但是在传统农业的时代,资源不能充分利用,农民守着青山仍在过苦日子。”分管农业的副县长张耀明如是说。

如何把生态优势转变成发展优势?如何把好生态变成农民的金饭碗?

依托资源优势,紧抓全省扶持“一县一业”肉牛示范基地和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的机遇,顺势而谋,借力跳跃,五台县在肉牛产业大而强上谋求新突破。

做大做强肉牛产业,必须转变发展方式。

传统向现代转。五台县传统养殖历史悠久、基础深厚。每年的“骡马大会”久负盛名,“寄坡散养”源远流长。县政府相继出台建立家庭农场、加强圈舍标准化建设、鼓励农场主优先承包草场、实行轮放换牧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引导村民由传统养殖向现代养殖转变,“五龙”、“兴业达”、“佛贤畜牧”、“忠海”等30多家现代生态养殖示范户如雨后春笋般凸显。

黑色向绿色转。五台县每年种植玉米约25万亩,由此产生的大量秸秆都被视为废物而烧掉,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还成为火灾隐患。大力发展肉牛产业,使废弃的玉米秸秆成了宝贝,养牛专业户除放牛进食之外还购进收割机械抢收抢割,或出价予以收购。全县加工利用秸秆7.5万吨,其中青贮秸秆1.22万吨,氨化秸杆1.64万吨,微贮秸秆1.32万吨。

开发向保护转。“过度开发就是破坏生态,就是砸自己的饭碗。”因过度放牧天然草场被破坏,造成牲畜食物链断裂的事实,让村民们认识到保护生态的重要。五台县趁势引导,一个保护现存的天然植被、加强营造人工植被、扩大绿色植物覆盖的绿色行动在全县展开。县政府在加强草原返青地面观测、实施草地改良、灭鼠防火的基础上,扩大耕地和退耕地人工种草面积。五台山台怀镇围栏草地6000亩,间种作物和青绿饲草;高洪口乡试种美国籽粒苋成功后,全县推广种植7250亩。目前,全县人工草保留面积达到5.58万亩,防治草地鼠害面积14.2万亩,新建防火物资储备库427.55平方米,购置设备24台(套)。

“牛”政策撬动肉牛产业

入冬以来第一场雪纷纷扬扬下着,沟南乡东寨村的玉米地里仍有数群牛在啃食玉米秸秆。

是忠海养牛专业合作社的牛群。老板闫忠海说:“秋收以后,几乎每天放牛,风雪无阻。从前年的102头,已滚动到现在的300多头。每年产下的母牛全部留下,公牛相继卖掉,年出栏50多头。投资200多万,其中县里奖励补贴60多万。政策越来越好,我们的规模也越来越大。”

要想产业“牛”,必须政策“牛”。五台县提出了政策、投资、人才向产业集中的“三个倾斜”,把肉牛产业发展摆在了突出位置。

在土地政策上,一是实行“一事一议”,合理安排用地;二是按农用地管理,不需办理农用地转用手续;三是需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的永久性建筑物,其用地比照集体用地政策,予以优先办理。

在资金扶持上,一是对当年从外县购进100头优种牛的养殖户,县政府奖励补贴10万元;二是对黄牛优种改良,县畜牧局免费提供冻精,并按每配1头补助100元的标准向黄牛改良员进行奖励;三是对饲草青贮氨化每立方米补助2元;四是对籽粒苋种植户每亩补助100元;五是从2012年开始,每年支出300万元,用于加强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并将村级动物防疫员工资每月由100元增加为200元。

在项目建设上,县政府积极申报项目,争取国家、省、市支持。五台县列入山西省“一县一业”肉牛基地县和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县以来,每年申请肉牛项目5~10个,争取上级投资约500万元。

优越的环境招来了民营企业家的跨界经营。房地产老板毛建中回乡成立沃野畜牧有限公司,投资2000.50万元,建设牛舍、运动场等生产设施14360平方米,年存栏育肥牛650头,年出栏育肥牛1300余头;五台山酒业有限公司延伸产业链,投资850万元,建标准化牛舍、运动场4000平方米,采用公司加农户的形式,养牛500头,年存栏400头,出栏100头,转化牛粪400万公斤;五龙生态发展有限公司,采用公司加农户的形式,吸收周边6个村的农民,组建专业合作分社,投资895万元,建设圈舍、运动场12处,养殖肉牛300余头。目前,全县10头以上养牛户已发展到712户。

新技术提升肉牛品质

豆村畜牧兽医站的院子里挤满了人,前来申请黄牛改良和育肥技术的养殖户络绎不绝。

“引进西门塔尔、金色阿奎丹优种牛冻精,与本地黄牛杂交,使杂交后代既保留了本地黄牛耐粗饲、适应强、抗病力强等特点,又增加了优种牛长速快、产肉多、肉质好的优点。现在,豆村、蒋坊两个乡,除了引进优种牛直接进行杂交外,还通过冻精技术每年改良本地黄牛500余头。”站长张俊华边走边介绍。

大而强,不仅要数量大,而且要品质优。近年来,五台县在扩大产业规模的同时,还十分重视产业的质量。通过黄牛肉用遗传改良及品种选育、肉牛联合育种体系建立与运行机制、优质肉牛安全生产质量监控与溯源等举措来全面提升产业档次。

品种改良夯实基础。全县设立8个冷配站点,免费为全县肉牛养殖户提供冻精,并对改良员进行奖励补贴;免费为养殖户搞技术培训506人次,全面提高技术员的业务水平;成立犊牛繁育合作社,搭建良种改良平台。由“佛贤畜牧”牵头,与忠海、五龙、沃野等30多家专业合作社协作,由8个中心站对全县的肉牛用引进的冻精进行改良,目前全县肉牛良种改良率达95%以上。

疫病防控确保安全。出台“三级联防责任追究制度”严肃追究违规行为;月月补免,不留空挡;强制免疫,不留死角;抗体检测,确保合格。责任追究制度,使春防、秋防落到实处。全县人工免疫率达到100%,抗体合格率96%;全年应免疫O型、亚I型口蹄疫6.70万头,实免6.70万头;动物户口本、免疫卡发放率达100%。

“再过两年,五台肉牛就会变成纯种西门塔尔和金色阿奎丹优质牛,到那时,五台肉牛就会成为一个响亮的名优品牌,农民就会捧上真正的金饭碗,靠山吃山就会变成现实。”分管副县长张耀明充满了期待。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贫困地区。五台县扶贫工作虽然做出了很大成绩,农民人均收入提高较快,但比山西平均水平还有很大差距,脱贫的任务还很艰巨。我们要统筹城乡发展,加大反哺农业的力度,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民脱贫步伐。”县委书记王继明下定了决心。

“做大做强‘一县一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是根本。我们要紧紧抓住山西省扶持‘一县一业’肉牛示范基地和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的战略机遇,充分激发内生动力,通过深化改革,让农村土地活起来,让农民资产活起来,让市场主体活起来,让农村劳动力活起来,让农村金融活起来,让农民尽快跟上小康步伐。”县长武新亮信心十足。

(责编:摄铺程)

猜你喜欢
五台县一业肉牛
冬季肉牛咋喂精料
今日农业(2022年2期)2022-11-16 12:29:47
冬春如何提高肉牛采食量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06-01 06:17:58
肉牛口炎咋防治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1-11-26 05:07:00
安居乐业逢幸事 喜迁新居过大年——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构建“安居工程”实现城乡扶贫一体化
今日农业(2021年2期)2021-03-19 08:36:28
南充综合试验站全力推进体系“一县一业”示范县建设
四川蚕业(2020年3期)2020-12-29 02:21:01
国奶养育扶贫工程在五台县启动
今日农业(2020年18期)2020-12-14 19:08:44
真扶贫还要扶真贫 美了乡村富了百姓——山西交控集团驻五台县东雷乡扶贫工作队缩影
今日农业(2020年17期)2020-10-27 03:10:32
“七抓并举”抓实“三供一业”移交思想教育
五台县:统防统治二代粘虫好评如潮
今日农业(2019年13期)2019-01-03 15:05:47
天脊“三供一业”分离移交
中国农资(2018年22期)2018-02-10 23:5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