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体育俱乐部的特征、作用与建立条件

2014-08-15 00:54:12吕东亮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21期
关键词:俱乐部高校学生运动

吕东亮

(天津工业大学体育工作部 天津 300387)

高校学生体育俱乐部的特征、作用与建立条件

吕东亮

(天津工业大学体育工作部 天津 300387)

本文从高校学生体育俱乐部的定义入手,论述了其特征、作用与建立条件,认为高校应当将其作为高等体育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方面来对待,加大力度支持学生体育俱乐部的建设。

学生体育俱乐部 特征 作用 条件

高校课外体育活动是高等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是体育课程的延续,也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基本途径之一。而学生体育俱乐部是高校课外体育活动重要的组织形式,它凭借独有特点,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能充分利用高校体育的师资和场地器材资源,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贯彻高等体育教育指导思想、推动高等体育教育改革的效果。因此,对普通高校学生体育俱乐部的特征、作用与建立条件等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1 高校学生体育俱乐部的特征

高校学生体育俱乐部是高校中对某一运动项目具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主动参与的,以增进身心健康、提高运动成绩、扩大人际交流为目的,有着明确的规章制度和完整的组织形式,定期进行体育活动的学生群体。这一特殊的学生群体有着下述几个方面的特征。

1.1 成员构成的单一性

高校学生体育俱乐部是在高等体育教育与高校学生课外活动的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其成员构成相对较为单一,虽然部分俱乐部由于活动需要可能会含有少量的教师或者学校管理人员,但其成员主体一定是在校大学生。

1.2 兴趣爱好的共同性

某一特定学生体育俱乐部的成员之间,会表现出对一种运动项目共有的兴趣爱好,这一运动项目也会被确定为该俱乐部的核心活动内容。不同的学生体育俱乐部会吸引有着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参与其中,这也是高校学生体育俱乐部之间相互区分的重要标志。

1.3 参与目的的稳定性

虽然不同学生之间,参与体育俱乐部的目的存在着差异,但基本都是为了促进身体健康、发展兴趣爱好、提高运动技能、扩大交流空间等等。因此,学生参与某一特定学生体育俱乐部有着相对稳定的目的。

1.4 参与态度的主动性

学生在进行俱乐部选择时,主要依据的是自己的兴趣爱好,而非由学校、教师或其他影响因素所决定。这样的选择形式最大程度地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因而,在参与态度上,高校学生体育俱乐部具有明显的主动性。

1.5 组织形式的自主性

高校学生体育俱乐部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组织形式,必然需要明确的规章制度和完整的组织机构。而这些制度的制定、机构的设置、活动计划的安排等,全部是由学生来完成和执行的。俱乐部中的学生骨干,在享有会员权利和履行会员义务的同时,还相应地要参与到该俱乐部的整体运行当中去。因此,高校学生体育俱乐部的组织形式具有自主性的特点。

1.6 活动形式的多样性

与传统的体育课教学不同,高校学生体育俱乐部开展活动的形式更加丰富多样。在体育俱乐部中,学生不仅会接受相对较为系统的运动知识、技能的培训,还会有更多的相互沟通交流的机会,而且可以代表自己的俱乐部参加各级别的竞赛或表演。因此,高校学生体育俱乐部具有活动形式多样性的特点。

2 高校学生体育俱乐部的作用

高校学生体育俱乐部是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形式,是连接体育课堂教学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纽带,在高等体育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2.1 增进学生身心健康,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目前,普通高校大多是把体育课程作为大学一、二年级学生的必修课,每学期十八个教学周,每周两学时。如果没有其他的体育活动内容,单单依靠体育课教学,无论是实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教学目的,还是完成高等体育教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还是达到“阳光体育”的运动标准,都只能是不切实际的空谈。高校学生体育俱乐部是连接体育课堂教学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纽带。学生可以在完成体育课程的学习之余,继续投入到体育俱乐部开展的各项运动锻炼中去。这样,就能够使课堂内的体育教学延续到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体育课程的教学效果,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教学目的,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2.2 培养学生运动兴趣,树立终身体育理念

运动技能的学习和其他知识、技能的学习一样,需要学生们对所学内容有着浓厚兴趣才能学好,不能单靠灌输和填压;运动习惯的养成和体育生活方式的建立,也需要学生主动地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去。由于参与学生体育俱乐部是学生们自愿主动选择的结果,迎合了学生的运动兴趣,适应了学生的运动需求,在俱乐部中进行体育锻炼,更能使学生体会到体育运动给自己所带来的快乐和收获。这种快乐和收获继而又会逐渐形成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推动学生对所参与运动产生更为浓厚的兴趣。如此循环往复,就帮助学生树立了终身体育思想,体育生活方式也就在此过程中形成了。

2.3 扩大学生之间的交流空间,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传统体育课程教学大多是以系别、班别来划分学生群体的。在这样的模式下,体育运动本身所具有的人际交往功能被大大地弱化了。学生们长期处在一个相对狭窄的人际空间里进行体育活动,难以获取更广泛的与其他同学交流的机会。而学生体育俱乐部则不同,它能够最大限度地把整个校园内拥有共同体育爱好、拥有共同运动需求的学生聚集在一起。在这个环境中,同学之间可以取长补短,相互竞争,共同进步,一方面提高了自己的运动技能;另一方面也扩大了自己的交际范围。同时,学生体育俱乐部文化,作为一种适应在校大学生身心发展特征的优质文化形式,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还可以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竞赛与表演,为校园文化增添色彩。因此,高校学生体育俱乐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4 缓解高校体育资源相对紧张的问题

高校体育资源的“紧张”是相对的。相比其他社会环境,高校中体育资源的绝对数量并不少,但是,使用时间相对集中,造成了人均体育资源的缺乏;同时,学生在课余时间参与体育锻炼大多处于自发状态,没有固定的组织形式,又在客观上导致了大量体育资源的浪费,由此形成了高校体育资源相对紧张的问题。建立学生体育俱乐部,可以吸引学生在俱乐部当中参与更有组织的运动锻炼,对参与不同运动项目的学生在数量上进行分流,对参与相同运动项目的学生在时间上进行分流。这样既可以保证学生参与运动时的场地、设施需求,又可以缓解学校体育资源相对紧张的压力。

3 高校学生体育俱乐部的建立条件

高校学生体育俱乐部在体育教学与学生课外活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具体到高校自身而言,是否能够建立学生体育俱乐部,规模能有多大,数量能有多少,是需要满足一定条件的。笔者认为,普通高校建立学生体育俱乐部,至少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3.1 拥有较为丰富的体育设施资源

高校体育设施资源总量与人均占有量是该校能否建立学生体育俱乐部的物质条件,也是最为重要的基础保证。各类体育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必要的体育场地、设施和器材,学生体育俱乐部的建立也不例外。高校应当根据本校在校学生的数量、各类体育设施资源的总量和保证正常体育课程教学所需的使用量,综合评估本校体育设施资源的现实状况。只有保证了较为丰富的体育设施资源,才有建立学生体育俱乐部的物质基础。

3.2 拥有来自校方的有力支持

高校学生体育俱乐部的建立,需要来自学校政策层面和管理层面的大力支持。学生体育俱乐部毕竟是一个校内的学生组织,虽然应当具备独立自主的运行能力,但其终究不同于社会俱乐部,难以实现自负盈亏的运营发展。学生体育俱乐部在具体运行过程中会面临诸多问题,比如所需场地设施的分配与协调、开展活动的经费来源、运动项目培训的技术支持、不同俱乐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代表学校对外交流的程序等等,这些都必须得到学校的各方面支持才能得以持续发展。同时,学生体育俱乐部的发展方向,也需要校方做出统一的规划。因此,高校学生体育俱乐部的建立,必须拥有来自校方的有力支持。

3.3 拥有较为充足的体育师资力量

高校学生体育俱乐部的建立离不开充足的体育师资力量的保障。学生体育俱乐部的运行和发展是与某一具体运动项目相结合的,而学校的体育教师正是这方面的专门人才。作为专业体育教师,他们拥有扎实的运动技术,过硬的培训、指导能力,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科学的健身指导,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活动开展所需的必要经验。因此,拥有一支数量多、素质高的体育教师队伍,是建立学生体育俱乐部的重要人力资源保障。

3.4 拥有较为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

高校内的体育文化氛围状况,也是建立学生体育俱乐部的重要条件。浓厚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校有着较为优良的体育传统,对开展学生体育活动有着积极的态度;第二,校内经常性地组织一些大型或小型的、综合或单项的体育竞赛,并且开展效果较好;第三,学生有积极参与校内各项体育活动或竞赛的热情;第四,学生具有基本的运动知识和技能,能够较为合理地依据自身条件判断适合参与的运动项目;第五,校内已有种类较为多样的学生体育群体。

4 结语

高校学生体育俱乐部以其自身独有的特点,不仅是高等体育教育的有益补充,更是连接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重要纽带,对增进学生身心健康、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运动兴趣、树立学生终身体育理念、扩大学生之间的交流、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缓解高校体育资源相对紧张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各高校应当将其作为高等体育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方面来对待,立足本校的现实状况,加大力度支持学生体育俱乐部的建设。

[1]郭惠秋.大学体育俱乐部的作用与发展机制的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4):13-15.

[2]黄刚,谭朕斌.浅析高等院校体育俱乐部式教学的作用[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2000(3):17-21.

[3]谢毅江.广州市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3.

G807.4

A

2095-2813(2014)07(c)-0165-02

猜你喜欢
俱乐部高校学生运动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现代企业(2021年2期)2021-07-20 07:57:44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7:16
不正经运动范
Coco薇(2017年9期)2017-09-07 20:39:29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学周刊(2016年23期)2016-09-08 08:57:48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学习月刊(2015年24期)2015-07-09 03:42:00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