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背景下浦江板凳龙的传承与发展①

2014-08-15 00:54刘小璐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26期
关键词:浦江舞龙板凳

刘小璐

(浙江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 浙江金华 321004)

多元文化背景下浦江板凳龙的传承与发展①

刘小璐

(浙江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 浙江金华 321004)

金华浦江板凳龙的传承陷入窘境,亟待抢救与保护,采用田野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对浦江板凳龙进行实地感知和一手资料的整理,结果发现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金华浦江板凳龙在当今多元文化冲击下,人们的“龙信仰”已在日常生活中淡化,人们更多的是追逐板凳龙带来的利益或娱乐,而忽视了它作为民俗传统的本质。

浦江板凳龙 民俗传统体育 田野调查 历史现状 传承发展

1 研究对象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板凳龙。

2 研究方法

2.1 田野调查法

主要采用由博厄斯、马林诺夫斯基等著名人类学家创立的田野调查法,于正月十四到达浦江县,参与浦江地区每年正月1次的迎龙灯活动,为本文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2.2 文献资料法

在中国知网下载相关文章10余篇,并且参考由浦江县当地村民提供的历史材料进行了资料的整合,对浦江板凳龙的研究现状、历史背景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为本文继续深入、系统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浦江板凳龙产生的地理人文背景

3.1.1 浦江概况

浦江位于浙江省中西部的金华市属辖区,地形以山地为主,北、中两山脉之间,山深林密,盛产竹木茶叶,盛产的竹木成为浦江盛行的板凳龙所用板凳的制作材料。浦江被称作“书画之乡”“水晶之都”(盛产水晶工艺品)“挂锁之城”,近几年经济增长呈上升趋势。

3.1.2 浦江板凳龙的历史渊源

浦江板凳龙要与“魏征斩龙”的传说相联系起来,也成为元宵迎灯的起源,唯浦江灯会盛行的是舞板凳龙,且浦江魏姓者从来都不迎龙灯,其它姓氏的龙灯也从不进魏家厅堂,既为魏征斩龙王敖广的故事作了注解,也为浦江板凳龙的来源增添了一种“说法”。不同地区的人们舞龙的形式不同,却有同样的信念,龙是浦江先祖们神化了的神,先祖们扎制龙灯,与其说是按照唐王的旨意,还不如说是先祖们借助于龙灯,抒发自己的美好愿望,寄托他们的精神信仰。

3.2 对浦江板凳龙的现场考察及相关启示

3.2.1 浦江七里村正月迎灯氛围感知

调研小组在确定浦江仙华街道七里村板凳龙的具体迎灯时间后,便于正月十四到达浦江,这是第二次到达仙华街道七里村,但是这次更深入,调研计划进行地更加顺利。当天下午3:20分时,七里村全村人开始于敦义堂集合,每家每户搬出自己做的板凳龙身,开始在独特的酒坛灯里点蜡烛。下午3:25分时,敲锣祭拜开始,在连续响亮的锣鼓声中,龙身开始拼接起来,在龙的前面大多是女人、老人和孩子,老人敲锣,孩子与女人提灯、举旗开路,在后面的往往是一些年轻的小伙子,由于板凳龙舞起来后龙尾的速度很快,年轻人会比较安全。等到了3:50分,龙身拼接结束,转了3圈,结束后又开始点蜡烛。4:00整时,整条板凳龙开始向七里村的戏台前移动。大概过了45min,板凳龙开始在戏台前舞龙,本小组也进行了必要的拍照、摄像,以便今后的研究。一条由几十节组成的板凳龙在龙头的带领下很迅速地在不大的场地上舞了起来,龙头也遵循一定的套路和规则,由于甩龙尾的速度太快,在龙尾的几个村民由于没有及时跟上龙头的速度而被甩在地上并被拖了很远的距离。浦江板凳龙串灯表演,看起来好像运动缓慢,实际上十分激烈,而且惊险,这就是扛灯尾巴的人为什么总要选全村最勇敢、最敏捷、最身强力壮的青年充当的原因了。

在“元宵亭”前结束了表演之后,龙开始向村口移动,在龙前进的过程中,在路上行走的村民总会让道于两旁,龙尾后跟着村保,保证村民及行人车辆的安全。龙到了村口后停下,此时,鞭炮声、锣鼓声同时响起,在村口开始了“挂红”仪式。板凳龙迎灯活动一般从下午4:00直至晚上8:00结束,在村里结束仪式后便向村里各房舞龙以获取红包。

调查组成员也亲身参与到舞龙的队伍,虽未感受到现代体育意识,但是此次迎灯活动中出现的特殊阵型,如最后的“龙甩尾巴”倒是让调查组成员在节日欢乐的气氛中体验到了不少源自原始体育活动的独特魅力。

3.2.2 人物深度访谈

(1)村民的价值取向。对于处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下的板凳龙,大部分人的价值取向还只是停留在娱乐及利益的层面上,对它的传承发展并没有寄予关注。年轻人不主动去了解板凳龙,参与板凳龙每年展开的活动也只是作为村里一员的责任,为了保留老祖先留下来的传统,正月里进行迎灯也可以增添年味,这便是大部分村民对开展板凳龙的看法。这也是张时卓老人担忧的地方,领导的关注力度不够,人们的立场有偏差导致了板凳龙失去了作为传统体育活动的涵义,对它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障碍。(2)板凳龙的内涵曲变。较之以前,灯会组织是迎灯活动中各种仪式的主持者,其中制作材料的经费也是由灯会负责的,而现在都是由村民自发组织起来的,再者红包能提供一点补助。其次,板凳龙的性质变样,以前人们舞龙纯粹是由于是祖辈流传下来的传统,必须遵循,而现在是为了娱乐,要红包;再是规矩的变样,过去舞龙时根据村里六房房头大小,即人口的多少,才确定龙身要几节,以前是规定每条龙都必须是34节,人数不够也必须想办法凑齐。以前规定舞龙时按“丁”数来的,即只男不女,而现在男女老少都可以参与舞龙了。以前舞龙的线路也都是有讲究的,必须要经过哪里,要舞多久,现在也没有了。既然现在规矩少了,那人们也抛弃老传统,完全按自愿来,现在跟以前相比很多东西没有传承保留下来,其中的传统也变味。

4 结论与策略

4.1 结论

4.1.1传承人少

浦江县了解和制作板凳龙的村民十分少,而且作为仅有几个会制作板凳龙传承人之一的张衍水老人也从未收过徒弟,年轻人没有热情去学习板凳龙的制作和历史。

4.1.2 政府等领导层行为力度不够

传统规则的淡化使板凳龙愈显随意,且基本由村民自发组织,而村委会、浦江的政府和一些其他政府组织也没有进行相关的保护、整理,任由板凳龙自由发展。

4.1.3 舞龙人员不齐、资金短缺

年轻人外出经商,村里老人趋多的形式已满足不了板凳龙的组织传统,组织的资金来源单一,村民自发的出财出力也不是浦江板凳龙发展的长久之计。

4.1.4 社会群体义务与责任的缺乏

现代化背景下的村民不是积极履行维护和传承像板凳龙这样的传统体育的义务,而是偏向于行使参与现在流行体育的权利,这种缺乏责任与义务意识的社会状态,致使社会上大多数人不能从根本上认识到保护和发展民俗传统体育的重要性,没有形成必要的合力,更没有形成全民参与的氛围。

4.2 发展策略

4.2.1 重点在于“活态传承人”的培养

政府应加大对传承人的培养,从民间挖掘人才,有关文化部门应建立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传承单位)的认定和培训机制,通过采取资助、扶持等手段,鼓励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并且出台一系列补助政策,以激发社会群体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4.2.2 利用节庆、文化节等开展板凳龙活动

金华浦江每年都会有“水晶博览会”等活动,若借此机会,村民们经常开展板凳龙的表演等民俗活动,同时政府给予相应的经费补贴来满足活动的需要,这样既可带来经济利益,也可以促进民俗体育的发展,以此提升人们对板凳龙的关注度。

4.2.3 适度商业化

将传统文化与旅游业结合,使游客能在欣赏旅游资源的同时去了解、认识板凳龙,并把它打造成独特的旅游品牌,形成良性循环。

4.2.4 在中小学校开展板凳龙运动

开展学校板凳龙,通过学校相关的教育,培养年轻人对民俗传统文化的认同感,逐渐打造一批板凳龙的传承人。板凳龙进学校、进课堂,可以更加正规化、更加有效化,从而改变在村民和年轻人心里对板凳龙的看法,将板凳龙更好地传承下去。

[1]张斌.非物质文化遗产下视角下的中国传统舞龙的继承与创新[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8.

[2]胡小明.黔东南独木舟的田野调查——体育人类学的实证研究(一 )[J].体 育 学 刊 ,2009,12(16):1-8.

[3]胡小明,杨世如.独木龙舟的文化解析——体育人类学的实证研究(二)[J].体育学刊,2010,1(17):1-9.

[4]冯天瑾.“利益相关者”理论在民间体育传承与弘扬中的应用——桂北侗乡林溪第62届花炮节成功举办的启示[J].体育学刊,2008,7(15):102-105.

[5]陈永辉,白晋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角下我国少数民族民俗体育文化资源开发[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3(43):75-80.

[6]胡娟.我国民俗体育的流变——以龙舟竞渡为例[J].体育科学,2008,4(28):84-97.

G812.73

A

2095-2813(2014)09(b)-0136-02

刘小璐(1992—),女,浙江温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浦江舞龙板凳
爱板凳腿儿的老韩
红海遗珠:浦江清先生的《红楼梦》研究
中秋舞龙
舞龙舞狮进校园
春梅
板凳狗
小板凳
板凳狗
浦江县美术教师新作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