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锦锋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系 湖北十堰 442000)
体育课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是以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提高学生体育素质为根本目的。高职院校体育课在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过程中,主要在培养学生学会运用体育运动技能锻炼身体,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用。然而,目前的体育课却每况愈下,高职院校的体育课亦在其列。特别是在体育课中,学生受伤事件的时有发生,学校基于家长爱子心切等压力而无奈“瘦身”,别说挑战性较大的体育项目,即便是稍有一些危险性的项目也都被取消,这也使得高职院校的体育课从强身健体的本质功能变成了纯粹的游戏娱乐功能。冷静分析高职学生受伤或重大事故的发生,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工作不能避重就轻,应充分发挥体育教育“多质性”[1],加强体育课的安全健康教育工作,特别是要加强体育课中安全健康教育的渗透,只有防患于未然,才能在事情发生后不会消极被动应付。
根据我国有关部分对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的结果显示[2],大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大学生除坐位体前屈指标外,爆发力、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水平进一步下降。特别是与2005年相比,男大学生在立定跳远、引体向上、1000m跑3项指标中,身体素质指标全面下降。同时,调查也显示,女大学生在立定跳远、仰卧起坐、800m跑成绩也比2005年低了不少。
随着高考的结束,很多进入高职生活的学生,由之前紧张而被动的学习模式转变到自主自由的学习模式,这使他们在思想上对自己的要求有较大的放松。据骆风,王志超研究发现,有较大比例大学生有不良的卫生习惯[3]。日常生活行为习惯中,晚睡晚起现象比较普遍,导致不能按时吃早餐,有的学生甚至从不吃早餐,或是利用课间短暂休息时间狼吞虎咽地进餐;大学男生由于受社会人际交往习惯的影响,往往存在着较多的不良生活嗜好,如抽烟、喝酒、打牌等,而女生由于在社会上处于受保护者的角色,往往比较依赖父母、家庭和男友,爱吃零食,饮食也很不规律,这些都违反了正常的人体生命节奏;还有就是课后很多大学生无法自制的上网、打游戏以及看电视及电影为主的媒体类休闲,导致很多学生睡眠时间严重不足,且大多认为自己体质好、锻炼与否无所谓。
目前,高职大学生的运动卫生意识普遍比较淡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很多学生在进行运动前,不做准备活动热身而直接进行运动的现象十分普遍,且很多大都认为没必要;在运动中出汗,急于补充水分,大口喝水,气温高时热衷于喝冷饮。甚至为了补充能量,体育课前匆匆进食,短时间内就投入到运动中;着装为了方便以牛仔裤替代运动裤,甚至穿皮鞋佩戴装饰参与运动。剧烈运动后立即停止运动,种种现象时常发生,图一时舒服。
面对学生体质下降,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的安全教育应寻求以下对策。
在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有必要改变现有的体育理念,紧跟时代潮流以适应社会发展。
高职体育课基本是延续以传授运动技术为主的传统教育模式,容易形成片面追求技术而忽视学生实际的“老师为课堂主体”灌输式教育,这也违背了当今教育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以学生为本,即学生是整个体育课堂的主体,但绝非是放任式教学,在一堂课内容不变的情况下,根据不同体质的学生通过与之交流,紧扣“健康第一”理念提出每堂课相应应达到的要求或标准,因材施教。这也不至于在体育课堂上形成两极分化的情况,在场上练习的是体育成绩很好的学生,而对那些成绩稍差的学生则有他们能够达到的目标,不至于令他们有遥不可及的感觉,从而间接地将所有学生拉进参与身体锻炼行列。
尽管体育教育是以学生的身体活动(运动)为根本特征的,其区别于学校中德育过程和智育过程,但教育寄托体育教育不光是锻炼身体,而是通过体育实施全面教育,体育教育本身有这种条件[1]。当今大学生普遍有睡懒觉的习惯,形成了一些学生不吃早餐或早餐和中餐一起吃,少数学生有喝酒、抽烟,以及睡眠不足等等不良习惯,导致身体无规律化。有研究提醒,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所致的生活方式疾病将成为世界头号杀手[4]。世界卫生组织经过估算,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至少可以使死亡率降低一半,即每年可拯救数百万人的生命[5]。
由于近几年校园学生运动事故有上升趋势,引起了高职院校有关领导和教师们的注意,一些体育教师往往注意学生运动损伤,在教学内容和形式上精心组织,降低了类似事件发生。但由于忽视了学生不健康生活方式导致的隐形事故:不吃早餐的学生发生低血糖晕倒事件时有发生;体育课前甚至课中狼吞虎咽进食,运动中运动后暴饮冷饮,剧烈运动后洗澡等等现象,而这些饱食后运动、运动后立即热水浴等外部诱因也会引发猝死的严重后果[6]。因此,将这看似不要紧的不健康生活方式作为反面教材,利用体育课教师与学生之间在运动中互动交流优势,进行教育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健康教育的内容一般设计在卫生保健、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常见疾病的防治知识等方面。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理论主要以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为班底,讲述运动保健和运动营养为主要内容。内容繁杂,生词难懂,而公共体育课安排理论课时基本是4学时,时间短内容多,教师往往照本宣科,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少有兴趣,效果不理想。
这就需要对高职院校公共体育理论课进行优化:(1)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偏向性选择安全健康内容,适度偏向专业特点将健康知识有利于防范职业病;(2)适当增加运动心理学方面内容,便于浅显了解运动心理,利于形成终身体育理念;(3)加大基本运动卫生知识以及健康生活方式与健康内容,往往比学生忽略。
公共体育理论课上课形式目前基本与其他理论课在教室内集中对学生讲述,形式单一。要改变学生学习体育理论效果欠佳现状须对教学形式进行创新。
不是所有理论非得在教室才能进行,利用体育课室外实践,也可完成。没有了照本宣科的宣讲更赢得学生注意力,剔除了学生抵触心理,这种“玩中学,学中玩”效果好于教室。
传统体育安全健康理论讲授时往往按照学科体系从头讲到尾,非常系统是学生学习效果不佳原因之一。对于学生来说,知道安全健康知识怎么用就行,对于其他一般是超出学生兴趣范围,因此,体育安全健康理论以与时俱进,在讲述时注重学生实用性。
体育课的理论课一般是在体育课结业前期集中讲授,或是在期末进行。在几个课时内将要讲的内容讲完,有时出现冬季讲防中暑,夏季讲冻伤的知识与季节不匹配现象,失去了时效性。因此,相关理论随季节随堂讲既实用,学生又爱听,学了就能用的效果。
总之,我国高职院校安全健康教育课程开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为国家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型人才的成效。为此,学校领导一定要重视安全健康教育及其管理,利用相关手段和措施,不断改进高职院校体育课安全健康教育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为国家培养更多身心健康的复合型人才[7]。
[1]刘清黎.体育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38-39.
[2]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EB/OL].http://www.gov.cn/gzdt,2011-09-02.
[3]骆风,王志超.当代大学生不良生活习惯的调查分析和改进对策[J].广州大学学报,2010,9(2):52.
[4]胡爱民,范爱武,宋宏.浅析生活方式与生活质量[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1(14):63-65.
[5]柳斯品.现代大学生保健指南[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6:200.
[6]王晓玲.运动中猝死的原发病[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0(4).
[7]管林华.浅谈高职院校体育课安全教育和管理[J].当代体育科技,201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