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路注重特色,探索瑶区特色村寨发展新路子

2014-08-15 00:47田光辉
贵州民族研究 2014年5期
关键词:瑶族新村移民

田光辉 田 敏

(1.中南民族大学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2.怀化学院 公共管理系,湖南·怀化 418008)

连南瑶族自治县在广东省西北部,面积1306平方公里,辖7个镇71个村(居)委会,总人口17万,其中以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53%,是广东省3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中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县,也是全国乃至全世界唯一的排瑶聚居地。为了躲避长期以来封建统治者的民族迫害和民族压迫,瑶族一般都世居深山,“岭南无山不有瑶”是真实写照。瑶族村寨内的房屋建筑风格统一,布局整齐,街道工整,供水设施完善,处处遗留了明显的历史年代痕迹,是一个较为完整的历史古寨群落遗迹。自开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工作以来,广东省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多次深入连水村等村调研,决心把连南瑶族村寨包括连水村在内的几个村寨建设成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一、开拓创新,打造就地移民示范点

连水村地处粤北山区,是一个集“老、少、山、边、穷”于一身的石灰岩地区的省级贫困瑶族村,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生产生活条件极差。全村共有农户468户1856人(全部属瑶族),其中,无(危)房和泥房户119户520人。尤其是老排自然村地处高山坡上,生产生活环境恶劣,出行和生活饮水都很困难。为此,20世纪80年代已有部分村民开始自发搬迁。在充分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广东省民族宗教委员会根据实际,开拓创新,创造性采取就地移民搬迁的方式,突出解决该村无房、危房和泥房户住房难问题。按“群众自筹一点,当地政府补贴一点”的方式,共筹资300多万元,建成占地30亩、共23栋新居的墩龙瑶寨移民新村(一期)工程,每栋新居一层半、建筑面积120平方米,有效解决23户、86人的住房难问题。新村位于省道261公路旁,交通方便,生产生活条件便利,加之是就地移民,群众没有离开土地和原有的生活环境,搬迁后,除生产有保障外,生活也过得开心舒心。如该村村民盘动二原住黄泥埂,原与兄弟和父母共10口人住在三间共约60平米的泥草房中。家庭主要收入来源于耕种常规作物、养殖及男主人在附近地区打散工等,人均年纯收入不足1500元,是典型的贫困户。目前,一家已搬入宽敞明亮的新居,分到10亩桑地及35平米的配套蚕房,并在省民族宗教委对口帮扶人的帮助下,新买一辆面包车跑运输,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为进一步打造好移民新村,移民新村二期工程正在进行建设,拟建37栋,用于解决37户泥房户住房困难。

二、注重民族元素,打造特色移民新瑶寨

经济是文化的基础,要保护和传承好民族传统文化,就必须转变观念,大力发展民族经济。比如,可依据八排瑶农村农产品丰富这一优势,以现代统计学为基础,结合系统动力学等方法,尤其利用现代统计学强大的统计分析功能,与我国产业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进行有效集成,在八排瑶农村发展低碳经济的农产品物流产业,探索八排瑶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路子,提高八排瑶胞的经济收入水平,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八排瑶胞的生活质量,为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冯骥才曾说,“民间文化的传承人每一分钟都在逝去,民间文化每一分钟都在消亡”。像八排瑶的民族传统文化这样价值巨大的民族传统文化如不抓紧整理、收集民族文化史料,那么八排瑶的民族传统文化这样的民俗艺术将不复存在。由于现代文化对于原生态的八排瑶的民族传统文化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八排瑶的民族传统文化遗产在社会中慢慢流失,保护八排瑶的民族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是当务之急、迫在眉睫。保护极需强调在原生态艺术中促进文化的生生不息,利用民俗艺术带动文化的传承和繁衍。另外,搜集整理八排瑶的民族传统文化的各种资料,用纸张、影像等方式将它们保存起来显得也十分必要。近年来,为发掘、抢救、传承瑶族传统文化,连南县做了大量工作:搜集整理八排瑶的民族传统文化资料;举办瑶歌大赛,发现挖掘传承人;打造品牌,开发旅游型产品。如今八排瑶的民族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已在各级政府和宣传文化部门的重视下得到较好地传承和发展,但努力的空间依然还很大。为结合连南县打造“瑶族文化圣地、休闲品质之城”这一目标,积极弘扬瑶族特色文化,提升移民新村的文化内涵和品位,移民新村新居的外观通过使用人字瓦顶、翘檐、彩色装饰带等瑶族建筑元素,充分体现和突出新村的瑶族民间建筑风格和瑶族特色。根据瑶族群众好歌舞、善歌舞的特点,结合打造“旅游休闲”新村的思路,在新村内建成17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用于表演瑶族篝火晚会,展现瑶族风情。同时培养瑶族文化传承苗子。新村二期按瑶族排楼建设的特点,依山依势、逐排梯次建设,充分体现瑶族古排的建筑特色。

三、注重造血帮扶,打造致富移民新瑶寨

确立了“注重发展生产,注重产业带动”的新村建设思路,着力建设“宜居宜业”新瑶寨,确保新村移民“移得下、稳得住、能致富”。一是打造蚕桑和油茶基地。投入130余万元,在前期开发野猪洞蚕桑基地的基础上,与新村建设同期连片开发500亩的十月坪蚕桑基地,并特别安排23户移民开展种桑养蚕,户均收入可达2万元。为配合二期37户,2013年再投入100万元,扩大十月坪蚕桑基地(使之达900亩),形成规模化效应;整合资源,共投入100余万元,新种和改良油茶林近1300亩,使包括新村移民在内的全村农户茶油项目户均收入达2200余元。为提高桑园和茶园的产量,联系天津泰达生物公司开展农资农技帮扶活动,共捐化肥190吨,并长期为村提供科学管理、土壤改良的技术支持。二是兴建瑶山土特产商贸街和瑶家乐。利用新村位于省道261公路旁、是广州到连南261公路上所经过的第一道山门的优越地理位置,2011年投入40万元在移民新村内兴建瑶山土特产商贸街,为新村移民创业致富和土特产交易搭建平台,增加村民收入。三是建立扶贫扶助资金。通过筹集50万元建立“连水村扶贫扶助资金”和积极争取清远市和县扶贫办扶助资金30万元,以无息贷款或低息贴息贷款的方形式,扶持包括新村移民在内的贫困户发展种养业,破解村民发展生产启动资金难题。四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力做好群众思想教育工作,切实引导群众积极参与五保、低保、医保等社会保障制度,使村民做到了应保尽保。根据村的实际,按3%的比例每年从村集体收入中拿出一定的资金设立“连水村教育奖学基金”,建立连水村重大事故救助制度和老党员生活困难补助制度,突出解决生活困难,确保社会救助覆盖移民新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四、发展农产品物流产业,促进经济发展

建立基于低碳经济的农产品物流产业生态价值的评估体系。以农产品物流产业与低碳经济为研究对象,探讨可持续发展基准、产业关联基准和竞争优势基准约束下,瑶区农产品物流产业低碳化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效应。确立相关指标的选取原则和基本框架,建立数学模型,并研究各影响因子的互动程度。以瑶区农产品物流产业的生态价值评估为突破口,构建瑶区农产品物流市场准入制度,促进瑶区农产品物流产业体系整合,打造低碳示范基地。从制度设计和制度创新上做好准备,有效提取、收集和整理研究近年来瑶区农产品物流产业的基本资料和动态变化信息,并建立多元动态数据库。探索出基于低碳经济的瑶区农产品物流产业科学有效的生态价值评价统计模型和方法体系。建立瑶区农产品物流产业—低碳经济发展关联度与耦合度模型。根据经济收益的差异构建合理的瑶区农产品物流产业低碳化空间布局,通过瑶区农产品物流产业可持续发展实现区域低碳经济协同发展。大力发展瑶区农产品物流产业,创造发展低碳型的新兴瑶区农产品物流产业和清洁能源的政策条件,构建面向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的激励与竞争的长效机制,促进瑶区经济发展。

五、强化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工作,打造幸福新瑶寨

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时代的要求。八排瑶的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需要学术界的关注。八排瑶的民族传统文化无论是从深层的文化内涵还是外在的表现形式都是对本民族内在气质、精神动力的折射。通过学术界对八排瑶的民族传统文化的介绍与描述,可引起全社会高度重视,激发民众了解八排瑶的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保护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觉。学术界也应当不断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特色、深化八排瑶的民族传统文化这一传统民族文化。将八排瑶的民族传统文化这一内容丰富的民族文化艺术传承发展下去,使原生态的八排瑶的民族传统文化更加灿烂、辉煌。抓好山头绿化、水源净化、能源清洁化和农户房前屋后绿化等工作。按“人畜分离,雨污分流”的原则,切实做好规划工作。完成东芒桥至南岗路口2公里路段的绿化,新村主干道两旁种满花树,花圃与牌坊两边共种11棵大樟树,每户房前屋后种有10株以上果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了移民新村的管理组织,讨论制定《连水村墩龙瑶寨管理办法》,制订《连南县三排镇连水村移民新村卫生文明户考核方案》和组织开展卫生文明户评比活动。在新村放置14个垃圾桶,安排2个卫生员管理日常清洁工作。按“党建带移民”的思路,在移民新村成立党小组,通过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引导村民提高遵纪守法意识、诚信意识、文明意识、讲卫生的意识等。建设一条“文化墙”,展示村的建设规划、建设成就、村寨新旧面貌对比图,展现管理民主、乡风文明。

六、党建带移民,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建设

依托连水村“党务中心”,按“党建带移民”的思路,在移民新村成立党小组,充分发挥党员在模范带头作用加强新村各方面的建设。开展党员信用等级评价活动,通过塑造党员诚信形象,推进诚信移民新村建设,培育讲诚信的新型农民;通过扶持党员创业,提高党员带头致富能力,引导党员对新村群众加强思想教育等,群众观念明显转变。近期,许多村民到村委会要求种桑养蚕,“要我富”转变为“我要富”;实行“书记包组、党员包户”,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推动党员为群众提供农业技术、就业服务等致富信息,帮助他们解决技术难题、拓宽就业渠道;开展党员义工活动,组织党员带群众开展搞卫生等活动,引导村民提高文明意识、讲卫生的意识等,现今,连水村等村寨社会治安稳定,民族关系和睦,民族团结进步,经济快速发展。

七、转变思路,真抓实干

连水村等村寨应该继续按高标准高质量的原则有序推进特色村寨建设。在今后的建设中应该继续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完善生产生活配套设施。集中连排兴建猪圈,配套兴建沼气池,使人畜粪便得到有效处理和利用,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建立表演队,开展农民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和经常性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发挥文化表演广场的功能。充分利用传统节目和创新娱乐活动,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

二是多措并举促农增收致富。发展一批种养大户,建设一批种养业基地,建立健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把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乡村生态旅游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新切入点,力争实现人均纯收入达8000元以上。引进有关企业,加大投入,连水村应该力争三年内完成6500亩油茶林的改造和新种高产油茶3600多亩,使全村的油茶面积达到10000亩,人均油茶林达5亩以上。利用商贸街发展商贸旅游,积极探索与市场对接的特产销售门路,带动当地就业和第三产业发展。

三是做好劳动技能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通过组织专业技术培训等方式,使全村家家掌握1-2门致富技能。全力做好群众思想教育工作,切实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新农保、新农合等社会保障制度,对符合条件的五保户、低保户应保尽保。

四是大力发展旅游业。八排瑶地区大都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暖夏热,秋凉冬寒。温度因地势高低和地理位置不同而有所区别。大体全年平均气温约在17-20摄氏度之间,最高温度38摄氏度,最低为零下3摄氏度,高山冬季有积雪。全年无霜期约为280-306天,年均降雨量约为1500-1800毫米。其中连南瑶族自治县全年平均气温为19.4摄氏度,最高温度为39.6摄氏度,最低温度为4.8摄氏度。平均全年有霜期为17天,最多为33天。年平均降雨量为1618.2毫米。乳源瑶族自治县瑶区平均温度为16-18摄氏度,最高温度为摄氏33~35度,最低温度为摄氏零下1~3度,全年降雨量为1400~1600毫米。粤北瑶区,青山绿水,风景秀丽,丛山峻岭中的峰山怪石,名胜古迹与瑶族风情,成为独具特色、返朴归真的旅游胜地,发展旅游经济已初显优势。连南瑶族自治县石灰岩地区岩溶地貌,堪称“小桂林”的自然美景,配与八排瑶寨风光和五彩缤纷的瑶族服饰,传统节日及奇特的婚嫁习俗和独具特色的瑶家饮食等人文景观,吸引了不少文人骚客及海内外游人前往观光。80年代以后,连南大力开发瑶山旅游资源,开辟了民族风情山庄,石洋坑温泉,万山朝王,三排古寨,油岭歌堂等20多个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和观光游览景点,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旅游业的发展,可创造就业岗位,促进经济发展。

[1]夏劲钢.论少数民族传统知识产权保护与制度构建[J].贵州民族研究,2013,(4).

[2]范 可.“再地方化”与象征资本——个闽南回族社区近年来的若干建筑表现[J].开放时代,2005,(2).

[3]肖 青.民族村寨文化的现代建构:一个彝族村寨的个案研究[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33.

猜你喜欢
瑶族新村移民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云州区坊城新村 乡村蝶变万家兴
吹泡泡
移民火星
瑶族织锦
《瑶族婚俗古歌都才都寅译注》
云南瑶族银饰探析与开发利用
“贪吃鬼”小小
内陆移民(外二首)
金秀瑶族长鼓舞传承的文化生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