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民族高校国有资产精细化管理的思考

2014-08-15 00:47邓小军杜永红
贵州民族研究 2014年4期
关键词:国有资产精细化资产

邓小军杜永红

(1.四川大学 商学院,四川·成都 610064;2.西北民族大学,甘肃·兰州 730030)

一、引言

精细化管理是社会发展和经济结构转型的需要,有利于实现常规管理的专业化,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并降低成本。日前,美国学者对日本的“经济奇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认为日本工业化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于日本举国实施的全方位、全覆盖的精细化管理。刘先明(2009)在《创论精细管理工程》中指出精细化管理的核心是“五精四细”思想;汪中求等(2008)在《精细化管理》一书中提出实施精细化管理的4个意识、2大原则、5个实施要点。

将企业管理中的精细化管理思想探索性导入民族高校来探讨委属民族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是从源头上节约民族高校管理成本、提升委属民族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绩效的必然选择。鉴于此,我们以国家民委2012年度课题“民族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实证分析研究”为契机,以对中央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湖北民族学院、广西民族大学、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云南民族大学、贵州民族大学、青海民族大学、大连民族学院、北方民族大学等十所高校的调查数据为基础,试图通过合乎逻辑的分析性研究探讨强化民族高校国有资产精细化管理的可行措施和途径。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民族高校财务数据的机密性,在进行具体分析时我们遵守了保密性原则。本文对这十所民族高校的国有资产管理状况进行了调查,从五个层面(主要包括资产规模、固定资产管制、管理形式、无形资产管理和总体评价)对民族高校的国有资产管理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二、民族高等院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基本情况

(一)资产规模

以时间为基础参照,以总体账目和具体明细账目为具体维度,对被调查的相关高校的国有资产规模进行了统计分析,主要统计分析了这些高校的流动资产情况、无形资产情况、固定资产分布情况和外部投资情况。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十所高校的流动资产、无形资产、固定资产和外部投资分别占高校总体资产的35.18%、2.67%、61.03%、0.2%。从结果中可以看出,固定资产在国有总资产中占据的比重是最大的。因此,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将决定委属高校的国有资产管理水平,而民族高校在进行国有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将成为总体资产管理的问题,应当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寻求问题的最佳解决办法。

(二)国有资产精细化管理制度

通过对民族高校的资产管理制度和模式进行了细致分析,结果发现,被调查的相关高校大都建立了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和模式,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部分:设置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进行职能分工、构建监督管理机制。调查结果显示,中央民族大学和中南民族大学将资产管理、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结合了起来,其比例达到18.2%;而某些高校并没有构建和设立完整的资产配置标准,诸如云南民族大学和大连民族学院,占18.2%;其中一些高校建立并完善了资产配置预算制度,包括中央民族大学和中南民族大学,占18.2%。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我国民族高校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并不健全,缺乏系统性和有效性,构建和完善我国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与措施势在必行。

(三)总体评价

通过对十所民族高校的实地调查研究,我们发现,被调查的民族高校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存在许多问题,无论是在管理制度还是管理模式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完善。由此我们得出,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的缺失与不完善直接影响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例如,在评估四所高校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时,均得到了否定的答案,比例高达36.4%;三所高校均存在管理制度不完善、资产使用效率低的情况,占27.3%;合并二者数据整体达到63.7%。

三、民族高等院校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深入分析民族高校在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比较分析,进而得出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法。十所高校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意识薄弱,部门协调性差,决策程序简单

这些高校的资产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在使用中往往存在不计折旧等问题。同时,由于缺乏相应的价值保障制度,使得其无法完全发挥其功效;各部门之间缺少沟通与交流,财务处与国资处的标准不统一,使得决策呈现简单化和不科学化的特征。

(二)管理机构职能缺失,职责不明晰,管理体制不健全

由于这些高校的国有资产存在所有权、使用权和管理权相分离的情况,使得管理机构出现职责不明晰的情况,所有权归属于国家,使用权和管理权又分属于学校的其他部门。同时,由于在进行资产管理的过程中未形成完整的资产管理体制和责任监督体制,伴随高校的扩大和国有资产量的增加,出现了标准多样化、多头管理等问题,相关的监督协调功能也无法得到有效的实施。

(三)账目与实际资产情况不相符,存在一定程度的账外资产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部分委属高校还存在一定程度的账目与实际资产情况不符的情况,部门会计无法真实反映部门资产的具体数量与具体变化情况。例如,价值6,781万元的房屋资产在已经出让多年的情况下却并未办理财务撤销;同时,高校的科技园大厦和北区科技楼一直没有核定进入其固定资产账目,也没有办理相关的产权证明,涉及资金共计12,425万元。

(四)资产收益缺乏动态管理机制,资产出租收入不能及时收取

我们发现,部分高校还存在资产出租收入不及时收取和入账的情况,并且没有对资产收益进行有效的管理。例如,某校的资产出租收入共1,629.3万元没有纳入学校的账目核算之中。2009年,该校将学校部分店面出租共获租金1809.12万元,但我们在学校账目记载中发现仅记入522万元,比实际情况少了1287.12万元。

(五)无形资产转让不符合法定程序,转让收入未及时入账

例如,高校在对学校的相关企业进行改造时,并未按照规定和程序办理资产转让手续,并将转出的相关无形资产提供给相关企业使用,使得无形资产的产权在一定程度上流失了。

四、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由于被调查的十所民族高校地域分布不同、办学条件各异、管理水平不一,因而面对上述问题应该在系统思考、普遍总结的情况下探究其原因,为解决方案提供参考。经过对调查资料的文本梳理及高校管理现状的机理剖析,发现以下几点可能是引发管理问题的原因:

(一)资产管理理念落后,信息失衡、信息闭塞导致部门沟通协调困难

一段时间以来,民族高校的管理者都存在过度重视资金投入,而忽略管理控制的倾向,这造成资产数量与实际价值的分离,资金投入之后不能发挥有效地作用。这种管理理念引起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现象,管理信息不能及时传达到相关部门,导致资产闲置、资产流失、资产浪费。另外,上述高校现行的资产管理办法,是基于使用者、财务部门与管理监督者三方联合管控制定的,但是实际执行中,由于沟通不足、协调困难,往往发生资产效益审计等与使用者实际使用无法有效对接的情况,进而导致资产使用混乱、审计偏差大等问题。

(二)现行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制度规则不够健全

虽然财政部颁布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明确规定民族高校固定资产分为六大类,教育部《高等学校固定资产分类及编码》进一步将高校固定资产细分为十六个类别,这就形成了两套不同的分类及管理体系,但是由于缺乏对两个管理办法衔接部分如何应用的明确解释,导致固定资产类别划分存在混乱、日常核算及统计工作漏洞百出;同时现行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明确指出固定资产在除账报废之前必须以原有价值统计,但是这种用原值计提的办法无疑会大大高估了现有资产的账面价值。

(三)管理机制不完善,导致评估、决策不合理

上述高校普遍还没有完全建立起资产管理、财务审计与预算约束有机结合的集成管理体制,内部程序上缺乏一个从资产发生、使用、转续到处置的动态管理过程。管理机制不够完善,使高校管理者缺乏真实可靠、有效科学、客观公正的评估资料、决策系统,是引起高校重复投资、盲目建设、投入规模失控、资产购置不对口等等问题。

(四)国有资产管理的绩效评估与激励监督缺失

学者研究发现,目前高校国有资产普遍存在的资产闲置、资产浪费等现象虽然与高校管理者等工作人员落后的管理理念不无关系,但是更重要的归因是高校在资产管理中长期缺乏有效地绩效评估办法、激励监督制度等。

(五)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管控薄弱

经过多年的持续发展,部分民族高校打造了自己的品牌,积累了大量的资本,这些都是高校的无形资产,然而其管理上又是最容易忽视的。目前一些高校在无形资产的管理中存在大量盲点,忽视对无形资产如学校品牌、校园维护等的管控。

五、优化国有资产精细化管理的策略

(一)转变国有资产管理理念,建立问责制度

民族高校应该全面重视国有资产管理方面先进理念、制度更新等的学习宣传,提升全校工作者的资产管理认识水平,将资产管理的理念学习、意识培养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推进建立资产管理问责制度,打造一支专业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团队,施行精细化管理。

(二)积极推进资产管理核算办法科学化

首先,要根据民族高校的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化资产核算项目,确定相应的核算责任部门,明确核算程序及步骤。其次,建立跨部门的资产管理模块之间协调关系,尤其是注意实现信息系统在财务部门与使用者之间的无障碍传达,便捷跨系统间的资产核查审计。最后,完善资产分类标准,确定统一的细分类别,并修订相关规章制度,实行资产折旧核算,确保资产价值数据的真实可靠。

(三)改进国有资产管理机制

首先,必须引入分级管理机制,分别为校级国有资产管理、各归口部门管理(如财务处)、使用部门管理、科室具体管理,各分级部门依照职权不同进行无缝衔接。其次,明确资产产权所属,理顺产权、使用权、、经营权与管理权等的层次关系,避免资产不当使用或流失。最后,科学规范高校资产配置的各项规格标准,为精确制定高校资产投入预算提供有效依据,确保精细化管理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构建资产评估与激励体系

构建高等院校国有资产的有效评估体系与激励机制,有利于提高高校的资产利用率,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优化配置。为了有效的实现这一目标,应当积极构建高校资产管理的绩效评估体系与激励机制。同时,充分利用评估结果,对在资源管理工作中表现优秀的单位或者个人进行一定的激励,并严格惩处那些浪费资源的行为。

(五)构建完善的资产评估与核算体系

(1)积极出台相应法律与规章制度;(2)建立和完善高等院校的无形资产评估与管理机制;(3)形成高效合理的无形资产核算机制与体系,并将权责发生制度的配比原则纳入其中。

(六)构建资产信息库,完善监督机制

(1)积极构建资产管理信息库,为实现资产的动态管理提供依据;(2)不断建立健全资产管理的监督体系,逐步实现财务监督与审计监督的结合,完善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机制;(3)积极创新高校资产的管理和监督机制。首先应当积极构建民族高校的预算审核机制,将预算审核功能授予相应的职能部门,提高资产管理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其次应当加强中央预算单位对高校财务和资产管理的监督;再次,应当严格按照《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等规章的相关原则,加强对高校资产管理的监督与检查;最后,应当构建相应的巡视机制、纠错机制和发现机制。

六、结束语

总之,分析民族高校的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相应资产管理制度与措施的不健全导致了资产使用率的降低,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我们发现,各高校资产管理存在的部分问题构成了我国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共性问题。因而,强化民族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最基本的可行措施在于实施资产、预算、财务的“三结合”监管。

[1] 课题组.关于中央民族大学财务精细化管理情况的调查问卷[R].2013.

[2] (英)哈罗德·托马斯.高等学校财政资源管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

[3] 罗 兵.对民族地区高校资产管理实务工作的几点思考[J].贵州民族研究,2009,(3).

[4] 韦文华.国发二号文件背景下贵州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3,(5).

[5] Becker WE.Paying the Piper: Productivity, Incentives, and Financing in U.S.Higher Education[J].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2006(4):15-16.

猜你喜欢
国有资产精细化资产
探讨市政工程的精细化管理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建议
新医改下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管理途径
精细化管理的企业管理模式探讨
关于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
基于CMMI的软件组织资产库建设与应用实践
守住硬核资产是“硬道理”
“精细化”全方位培养好参谋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资产
开启精细化监督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