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建奇
有数据显示,我国创新环境分指数排名虽然由上年的第19 位提升到第14 位,但与美国、日本、欧洲等最具创新力国家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因此,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优化创新政策环境已经成为当前中国理论及实践界亟须研究的课题。
目前国内对于创新政策的研究,多是对政策实施结果的一种评价,缺乏对创新过程本质的研究;国外对于创新政策的研究,近十几年多是基于创新系统的框架来进行分析,但缺乏完善系统的理论支持。由人民出版社2013年9 月出版的李伟红博士《区域创新政策设计和测评研究》一书,弥补了以往研究的不足。本书剖析创新政策与科学政策、技术政策的关系,给出了创新政策的新内涵,重新界定了创新测评与设计。
首先是视角创新。创新过程是演化的,需要很长的时间,且具有路径依赖性,本研究采用动态化研究视角,可在实际政策实施过程凸显其应用价值。该书基于政策组合视角,考虑相关利益参与者、政策工具、机构和政策间的相互作用的方式,进行政策设计研究。区域创新系统有两个特征备受关注,一是创新系统的连接机制;二是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而区域创新政策恰恰是为了实现上述两个功能的政策体系。
其次是理论创新。提出实现系统功能的创新政策组合设计方法,具有一定新意。创新政策是一揽子政策,常用的创新政策工具包括财政激励、税收、政府采购、法律法规、风险投资、教育与培训。各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相互促进和相互抵消的作用。政策组合是指通过相互作用影响创新过程和结果的各种政策工具的组合。相互作用指任一政策工具产生的影响都受到政策组合中其他政策工具的影响,两政策工具之间的作用类型可以分为互补性和替代性。书中使用河北省创新政策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唐山和邯郸创新政策组合设计的绩效,结果表明各项政策之间的协同作用决定了整个政策体系的绩效。
第三是方法创新。研究基于超模函数评价政策的互补性和替代性,国内尚未见到类似成果。互补性说法始自埃奇沃思。该书提出了创新政策互补性测度的模型,通过该模型来判定政策是否为互补的,如果是互补的,这些政策将会共同发生作用,对创新活动产生最大的影响。该书选取河北省创新政策调查数据做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各种政策工具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不同的,有的表现为互补关系,有的表现为替代关系。因此,政府在设计和完善创新政策时,必须考虑具体的政策配对的关系。同时,企业的创新程度不同,政策的配对关系也不一样,因此在制定政策时,除了考虑创新政策的配对性,还须考虑企业的创新性。
创新政策定量化研究是学术界研究的一个难题。本书就创新政策功能组合设计和互补性的测度进行了一定的有益尝试。但是政策组合是动态的,关于政策互补性和替代性的动态性和时空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