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民工教育培训研究综述

2014-08-15 00:53赵文多
环球人文地理 2014年18期
关键词:农民工培训研究

赵文多

(西南交通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四川 成都 610031)

一、引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农民工群体的队伍也不断壮大,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主力军,农民工问题也已成为时下我国社会中广受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尤其是农民工由于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其文化技能水平普遍不高的问题,这不仅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全民素质的提高,而且还深层次地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整体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工教育培训作为提高农民工职业技能水平、解决农民工生存和发展的有效途径,对于解决农民工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二、农民工教育培训研究综述

近年来,众多专家学者都从不同角度对农民工教育培训给予了广泛地关注和研究。根据时间跨度,笔者将我国关于农民工教育培训研究的发展历程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20世纪80年代初至亚洲金融危机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业生产力,农产品和农业劳动力出现剩余,农民有了自由支配剩余农产品和剩余劳动时间的自由,自1980年开始,我国出现了第一次大规模的“民工潮”,此时农民工的就业主要以乡镇企业为主,“离土不离乡”,到1989年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迅速增加,又开创了“离土又离乡”的新模式[1]。这一阶段专家学者对农民工教育培训的研究初见端倪,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着重研究农民工的安全教育问题。这一阶段关于农民工安全教育问题的代表性研究比较少,只有少数几篇文章,比如冯奇的《高高兴兴进矿,平平安安返乡》、缪文英的《谈谈对民工技术培训的重要性》[2]等,这些文章都着重强调安全是农民工生产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一定要加强对农民工的安全教育。这一阶段的另外一个主要研究内容则偏向于对农民工教育培训必要性和重要性的研究。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我国经济发展又进入了新一轮的增长期,农民工外出务工人员也出现了新的高潮。研究者们开始纷纷从更深层次对农民工的教育培训问题给予更多的研究,着重对农民工教育培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行了研究,其中刘华学的《培训教育农民工不容忽视》、冯桂林的《农民工亟需就业培训》、刘中朗的《农民工上岗前培训不容忽视》[2]等都着重强调了农民工教育培训的重要意义,农民工教育培训不容忽视。

(二)1999年至2008年新的金融危机

1997年,亚洲出现了20世纪50年来最严重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我国不可避免地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部分外向型企业遭遇限产、停产或者外迁,大批农民工因此失去工作,不得不返回家乡。农民工返乡之后的就业问题便成为当前我国政府最为关心的大事之一。大量农民工返乡,除了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之外,农民工“文化技能水平相对不高,就业竞争力相对较弱”也是重要原因。为此,2003年9月,农业部、劳动保障部、教育部等六部委联合制定并由国务院转发了《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农民工教育培训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返乡农民工培训特别是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研究迅速成为近期众多专家学者研究的重点,在此背景下,众多专家学者开始纷纷研究返乡农民工培训问题。

首先是关于农民工培训内容的研究,刘忠明认为目前农村劳动力资源巨大,但素质不高,而且在农民工培训上存在积极性不高、经费投入不足、培训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并提出要解决农民工培训问题必须转变农民思想观念、加大经费投入、完善农民工培训机制、整合培训资源等[4]。

其次,关于农民工培训重要机制的研究。汪敏生认为加强对农民工的正面宣传、制度相应政策与法规保障农民工教育权利、充分发挥农民工所在社区的教育功能、探索农民工的教育培训社会化机制等都是十分有针对性的对策[4]。

另外,关于农民工培训模式的研究。如来永宝根据福建省龙岩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具体情况,分析并探讨出了“培训券”、“订单式”、“基地式”和“社会化”等四种模式[5]。李湘萍以北京富平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为例,探讨富平学校并创建了“富平模式”,即“民办公助”的培训—就业—权益保障一体化的农民工培训就业新模式[6]。

(三)2008年金融危机至今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许多研究者更是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各个方面对农民工培训的研究进行了升华。

1.农民工教育培训现状方面的研究

赵洪波指出现阶段我国农民工教育培训困难重重,存在许多问题[7]。左斌营以福州农民工教育培训现状为例,认为政府对农民工教育培训的政策多而杂,重视不够,宣传乏力,各方资源分配不合理,培训的针对性不强[8]。

2.农民工教育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方面的研究

在关于农民工教育培训重要性和必要性的研究上,刘建民、刘伟认为农民工教育培训是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是适应社会环境的需要,是农民工群体变化的需要[9]。王柱国以湖州市为例,通过剖析湖州市农民教育培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农民工教育培训应采取的措施[10]。

关于农民工教育培训内容的研究,也比先前的研究更深入,如吴岚指出教育培训的内容定位不准确,技能培训缺乏针对性,他认为农民工教育培训基本包括三个内容:一是提升职业技能教育与培训;二是城市生活常识普及;三是法制观念教育[11]。

3.农民工教育培训模式和机制方面的研究

众多专家学者对农民工培训模式和机制的研究更是层出不穷。李彦则从新生代农民工入手,着重研究了新生代农民工现代远程教育模式[12]。唐踔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探究了西部农民工教育培训长效机制建设[13]。黄树彬和曹二玲都基于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对农民工教育培训进行了探究[14]。另外,众多专家学者还从其他各个学科角度对农民工教育培训问题进行多方的研究和思考,并都取得了可观的研究成果。

纵观上述三个阶段,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对农民工教育培训问题的研究层层深入,其研究内容综合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1)农民工培训安全教育的研究。(2)农民工教育培训重要性、必要性的研究。(3)农民工教育培训现状的研究。(4)农民工教育培训内容的研究。(5)农民工教育培训模式的研究。(6)农民工培训机制的研究。

结论:从上述这些研究成果当中,我们可以清楚地意识到农民工接受教育培训的迫切性,而且众多专家学者也都对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提出了很有价值的模式及其对策。但是客观地讲,这些研究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比如他们在研究农民工教育培训的过程中针对性不强,他们研究的角度基本上都是从整体出发,而对特定区域特别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民工教育培训机制的研究还很欠缺;另外,这些研究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但是缺乏系统性的研究;目前针对农民工教育培训的研究陈述较多,缺乏比较具体的、实用性的解决措施;对农民工教育培训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但是很多都只是从具体的个案入手来提出一些简单的对策建议,而没有上升为具体的理论层面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在今后关于农民工教育培训的研究中,应引起重视,加强对上述研究不足的认识,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关于教育培训的研究,多一些有针对性的、系统性的以及理论层面的研究。

[1]韩长赋.《中国农民工的发展与终结》[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2—14.

[2]王华轲.《我国农民工培训研究综述》[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0(8).

[3]刘忠明.《农民工培训问题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农学通报,2007(10).

[4]汪敏生.《在城市化进程中成人教育的新任务——农民工教育培训的调研与实践》[J],学习化社会中的成人教育—2006年国际成人教育研讨会论文集,2006(10).

[5]来永宝.《农村劳动力培训模式的探讨—以福建省龙岩市为例》[J],龙岩师专学报,2004(8).

[6]李湘萍.《富平模式:农民工培训的制度创新》[J],2005(12).

[7]赵洪波.《从“民工荒”看农民工教育的缺失—兼议教育培训在农民工市民化转移中的作用》[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8).

[8]左斌营.《福州市外来农民工继续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2012(5).

[9]刘建民,刘伟.《农民工教育培训的策略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18).

[10]王柱国.《新型农民培育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2.

[11]吴岚.《农民工教育培训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9(23).

[12]李彦.《新生代农民工现代远程教育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29).

[13]唐踔.《西部农民工教育培训长效机制建设—以广西壮族自治州为例》[J],传承.2013(1).

[14]黄树彬.《基于新生代农民工特点的农民工教育培训探究》[J],当代继续教育.2013(6)

猜你喜欢
农民工培训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点对点”帮2万名农民工返岗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农民工眼中的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