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日本少子化现象及其产生根源

2014-08-15 00:53温鑫玉
环球人文地理 2014年22期

温鑫玉

(绥化学院外国语学院,黑龙江 绥化 152061)

在当今世界的许多国家都出现了人口少子化问题,特别是发达国家以及一些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发展中国家,少子化现象的出现对社会结构、经济模式的合理完善存在着威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的经济飞速发展,与此同时,其人口问题也慢慢展现出来。从七十年代开始,日本少子化现象开始受到政府的重视,到了九十年代,日本政府开始正式把少子化问题当作重要问题来解决。但在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日本少子化问题仍旧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反而变得更加严重。近年来,日本人口少子化问题给日本经济与社会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这引起了社会学者的普遍关注,以下本文将对日本少子化问题现状、产生根源与社会影响做深入分析,以望对少子化问题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一、少子化问题现状

所谓少子化问题,是随着经济飞速发展,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的人口问题。存在少子化问题的国家,其新一代人口增加的速度大大低于老一代人口死亡的速度,导致人口总数不断减少,因而老龄化问题也相应的出现。少子化问题也意味着总人口中高龄人口的比重逐渐增加,年轻人口比重逐渐下降的趋势。

近些年来,由于日本少子化现象趋于严重的现状,日本政府与社会学者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也颇为深入。从日本总务省的统计中,我们可以用数字来说明日本少子化问题的严重性:截至2010年8月1日,日本15岁以下的儿童一共有1747万人,占总人口比例的12.9%,比2009年少了16万人,而人口这一下降趋势已持续了30年之久。据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人口问题研究所推测,日本少子化现象仍将持续,而且有严重的趋势。早在2005年,日本政府就已经在少子化社会白皮书中,表现出了对本国人口现状的担忧,认为日本已经成为“超少子化国家”,并预计从2006年开始进入总人口减少阶段。而在之后的2007年所做调查报告中指出,日本66岁以上的高龄人口已占总人口的21.5%,而15岁以下的人口却只占13.7%,日本也因此成为全世界少子化、老龄化问题最为严重的国家。

人口资源是一个国家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力力的重要指标。日本少子化现象的日益严重,使得资源大幅度减少,这对日本的经济、社会乃至安全问题都提出了考验。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日本少子化现象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伤亡情况,而后不断降低的总生育率使得这一问题越来越严重。虽然二战之后,日本政府颁布了优生保护法,可是为了提高国民生活水平,人们都倾向于少生子女以得到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在七十年代之后,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已婚青年很多人都再次进入职场,都市化现象的出现,使得年轻夫妇忙于工作,生育问题一再滞后。

日本女性在家庭中承担的角色不同,决定了生育能力的高低。从所掌握的资料来看,日本女性在家庭中的角色大致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家庭全职型女性,这些女性在结婚之后回归家庭,生育子女,没有再出去工作,成为家庭主妇;第二种是再主业型,这种女性结婚以后,由于生育问题短暂的离开职场,而子女长大后又重新回归了工作岗位;第三种是一边工作、一边养育子女的女性,她们没有因为工作而影响生育;第四种是没有子女的女性,这种女性在结婚以后,没有生育,一直在参加工作;此外,还有第五种女性,她们是不婚主义者,一生不婚。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经济高速发展的日本,其女性回归家庭的很少,大部分都没有离开工作,而生育问题也越来越不被人们所重视。

二、少子化现象产生根源

少子化现象,在日本已经存在很多年,日本政府也意识到了人口少子化问题的严重性,采取了不少的措施进行改善,但其结果并不理想。究其根源,包括很多方面,如思想观念、社会压力等等,以下将从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社会压力

自二战之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这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经济发展之快,对于每一个年轻的日本人来说,其压力也在变大。日本政府在2003年在对年轻人口婚龄问题进行的调查中发现,男性普遍结婚年龄为29.4岁,而女性则为27.6岁。从这项调查的结果来看,日本年轻人在经济快速发展之下的生活压力也逐渐变大,物价水平不断提高、工作压力大等问题都成为日本年轻晚婚晚育的重要原因。

而后在2007年日本的《朝日新闻》报道中称,日本的年轻人期望结婚的年龄越来越大,已经不再限于30岁,而突破了30岁大关。2009年对年轻人结婚年龄的统计中,男性普遍为30.2岁,而女性则为28.9岁。较之前2003年所做的调查来看,其年龄增长了一岁多。由此,可以看出,在日本人们晚婚晚育十分普遍。社会、经济与工作的压力,使得年轻夫妇对于生儿育女问题看得十分严重,而养育儿女是要付出很多代价的,特别是女性不愿意过早结婚生子。

很多人不愿意生育子女的原因,是因为物价飞涨,养育儿女不仅需要精力,更需要财力的支持,这对年轻人来说,培养一个孩子所需要的成本太高,年轻人面对家庭与经济的压力,不敢贸然的生育子女。在二战之后,日本的家庭模式,不再是以前的大家庭式,子女都独立出去独自生活,因而孩子出生之后,老人很少能帮助子女去照顾下一代。这对于年轻的夫妇来说,工作与家庭的双重压力,让他们望而却步,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条件下不敢生育下一代。

(二)思想观念

在日本的传统思想观念里,女人就是生育子女的工具,因而女性结婚之后相夫教子是天经地义的。但是进入二十世纪之后,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女性认识到做一个全职家庭主妇是没有未来的,因而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出来工作。当这些原来应该在家生儿育女的女性出来工作之后,生育这件事情也随着避孕科技的发达而一直在推后,日本女性的普遍生育年龄已近30岁,从此可以看出,女性对工作权力的提出,对少子化现象的出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日本的男性由于传统思想观念,也一直认为生育子女是女性的事情,他们不愿意为了妻子生儿育女而有所努力或改变,更不愿意参与到育儿工作中来,这使得女性在面对工作与生育的问题时,更多的选择了工作。因为女性如果没有去工作,而选择在家养育子女,那么则意味着在未来的几年甚至几十年里,女性都不能离开家庭不能去工作;即使有一部分女性在子女开始上学之后选择出来工作,但由于社会的发展与自己耽误的几年时间,她们所得到的工资薪酬也远不如生育之前,因此有很多年轻女性都不愿意结婚生子,因而有很多女性选择终生不婚,或是与想法相同的男性组成了丁克家庭,选择不生育子女。

(三)社会与政府

从政府与社会的角度来看,日本少子化现象的逐渐严重,与政府、社会对女性生育问题的支持不够有很大关系。对于少子化问题的严重性,最先提出来的是日本的媒体,他们几乎一致认为少子化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扼制,是国会政治家们重视的太晚,政策也没有从实质上落实到位。比如日本《经济新闻》曾在其报纸上批评道“:对人口减少置之不理等于将我们的责任推卸给下一代”;《读者新闻》也曾指出:“政府应该在做出选择之前,通过回顾过去的计划并判断它们有效与否”等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日本新闻媒体把少子化的问题,指向了政府,而事实上,日本政府与社会确实没有做到对人口问题的及时解决,只不过,把所有问题归结于政府管理不善,显然是有些偏激的。

日本的经济正在蒸蒸日上,而人口问题却越来越严重,这样的社会是不健康的,其发展趋势乐观的地说是经济进入了成熟社会,但悲观的说就是进入了萎靡不振的社会。因而《每日新闻》上曾对政府呼吁道:“政府、企业和地方团体应该采取措施,让年轻夫妻体会到生儿育女的吸引力,同时实现不论性别和年龄,只要是有劳动热情的人都可以工作的社会”。日本政府理应严肃的对过去的人口政策进行评价,以求找到新的正确地解决少子化问题的方法。此外,日本在进行婚育情况时发现,非婚生子的女性在社会中是没有地位的,人们宁愿选择流掉孩子也不会把孩子生下来,因此社会有必要进行健康的舆论教育,应让那些单亲孩子也能接受自然的教育,使独身妈妈也可以养育孩子。总而言之,日本政府与社会应倡导健康的育子观念,建立和健全工作育儿两不误的社会环境,对那些生子过后的女性的再就业进行改善等等,使得人们不再为生子而恐惧和担忧。

总结:综上所述,日本少子化现象已经成为其国家的重要问题,如不能及时的改善其现状,那么在不久的以后,人口问题就会变得更加尖锐。现今日本的高龄人口的比例已经超过了15岁以下人口的比例,不久的未来,高龄化问题会越来越严重,到了那时,经济发展的再迅速,对于人口问题都是于事无补。面对这一现状,日本当局政府应进行宏观的管理与控制,呼吁健康正确的生育观念,从思想上去除人们生育的恐惧;此外,政府还应从政策、法律与社会保障等方面改善现状,让那些难于工作与生育之间的女性,能够没有后顾之忧的去养育下一代。政府、社会与个人从思想观念、社会保障等方面进行多方沟通,相信少子化问题定能逐渐得到解决。

[1][日]金子勇少子化高龄社会[M]东京:日本放送出版协会,2006

[2]赵雪发达国家的人口少子问题研究[M]金田,2010

[3]史丽华日本少子化发展态势及研究[J]日本研究,2001,(3):35-40

[4]陈一平当代日本少子化对策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09(5):199-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