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舰平诗歌艺术魅力浅探

2014-08-15 00:54艾振民
文艺论坛 2014年24期
关键词:诗人

艾振民

刘舰平是湖南著名作家。他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写小说蜚声文坛,其代表作《船过青浪滩》 获得全国中短篇小说奖。当时他也写诗,但其影响被小说的光芒遮蔽。知小说家刘舰平者多,知诗人刘舰平者少。近些年,他既写新诗,也写旧体诗。已出版《高山流水》 《心象》 《我和影子》三部诗歌力作,显示了多方面的才能和深厚的功底。

一、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的人生境界

《夜色苍茫》是诗集《我和影子》的开篇之作,也是作者患眼疾沉沦多时后再次奋起的宣言书,它和《慧眼在掌心》《月迷离》 《幻觉》 《我和影子》等诗一起,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作者作为一个诗人的心路历程。“眼疾已成为一个阴谋,每天都在暗中颠覆光明,虽然我不需要霓虹灯陪伴,但也并未放弃,迎接日出的权利。”怎么办?作者在梦里遇到了观音菩萨搭手相救,“尽管她伸出一千只手,手中还长着一千只眼”,“我还是掉进海里,被苦咸的水呛醒”。作者得到影子的提醒和暗示,走出自己的阴影:“你该有本事,把这条黑道走到底了。”作者鼓起风帆,“我虽然坠入长夜,迷离恍惚的眼神,却随嫦娥奔月而去”,发出“失去视力不等于失去平等”的呐喊,于是,“尽管前途支离破碎,我脸上的自信始终完整”,并开始用语音手机这双眼睛写诗,“我开始整理落满黄尘的书架,重新耕种让时间荒芜的文字,季节从昏暗的生命中苏醒,我满眼都是黑油油的土地……浑浊的泪水已化作春雨,滴答滴答的田园牧歌,成了我语音手机的彩铃”。我们知道,汉语里的同音字非常多,但它们同音不同义,意象万千的辞义,正是汉语这一不朽精灵的形象写真。这也正是舰平写诗的困难之处。要在手机里找到一个自己心仪的汉字,必须有坚忍不拔、锲而不舍、浪里淘沙、大海捞针的毅力。

《听琴》 共八行,诗人只用短短的六行,就把琴师阿炳流落市井、用琴声舒放爱恋荡涤世间污浊的生动故事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人用两行诗“一位盲人用音乐照亮了众多灵魂,一支名曲由低贱升华成天籁之音”结尾,琴师阿炳高洁的人生境界便呼之欲出。

《走向中年》 这首诗,探讨的是一个人生和社会话题。作者一开始就对那些胸无斗志、缺乏生活激情的中年人的人生世相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浪漫逐渐沉淀,疯狂已经遥远,面目几经装修,表情终于老练……热情很少从不随便串门,牢骚太多从不公开抱怨,同事见面只谈天气,与人握手又松又软。”紧接着作者对这些有缺失的中年人的人生境界作了归纳整理:有些人“理想一生一次也嫌太累,气功一日数遍却不怕麻烦”;有些人“主持正义不如主持家务,捍卫真理不如捍卫菜篮”;还有些人“生命在茶杯里发胖,青春在报纸后打鼾”。作者表明了自己的鲜明态度:“中年是人生的双抢季节,抢收青年的成熟,抢种老年的圆满,这是最辛劳的季节,这是最辉煌的阶段”,我们要脱掉大衣拥抱生活,丢掉假面亲吻爱情,要主持正义,捍卫真理,要为理想而奋斗。作者对那些看破红尘的中年人进行了善意提醒:“汗水岂能掺假,土地无法欺骗,生命的犁铧如果耕作得太浅,报答镰刀的将是深深的遗憾。”

二、语重心长、言近旨远的人生哲理

《投缘》 一诗很短:“虹,架在山谷间,结成一个,完整的花环。一半是太阳的七彩,一半是大地的斑斓。彩虹离开山谷,理想不会圆满,山谷失去彩虹,生命总有遗憾。”

作者将美的意象用虹、花环、太阳、大地等具象来表现,把真理掺入生活的细纱之中。诗句清新、明澈、美丽而且富于哲理。又如《辰河啊,我离不开你》:

“……假如我真是一条受伤的木船,我也不会向往人工湖的安逸。辰河啊,我的生命只属于你。没有漩涡、礁石,船儿要舵干什么?没有险滩、恶浪,船儿也无需纤索和浆楫。”

这首抒情诗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马厩里养不出千里战马。

再如《我做过辰河的纤夫》:

“……我是被纤索拉扯大的。我走过了许多不是路的路,用膝盖,用肚皮,用胸膛,用头颅,用裂开了道道血口子,麻石一样粗砺的双足。我跪下,不是祈祷,更不是屈服;我匍匐,是要让身体的每一部分,都学会走路。”

这类诗将抒情与哲理结合,平缓的语调中隐藏着一种辽远的意境,于单纯中见丰富,像春水一样透明,秋水一样幽远。

记得有一位老诗人说过,一个诗人,不论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写诗,首先要时刻保持作为诗人的良心,即保持对人类的关怀和对时代的敏感。人类命运在整个历史中总是不断地受到各种挑战,而诗人应该是最敏感、最有悟性的,他的触角应该很深地进入到历史的深处。对人类的命运、同胞的处境、生命的价值等重大问题,诗人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舰平的诗不仅写出了一种历史感、沧桑感,还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现实元素。一方面,作者个人在生命时空之中的挣扎与再生深深地沉淀在他的诗句中;另一方面,对人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在反思与批判的维度上进行现代性探求,表现了作者对人类现代处境的热切关注,并以其忧患意识映衬出诗人良知。

《庄稼汉》一诗,写农业文明被工业文明取代之后,农村和农民的巨大变化。“城市的怪圈,一环又一环,套牢乡村的梦”。在农村,“地里长出了钢筋水泥,心头秧苗不再返青,池塘里的月亮,被打桩机震碎”“牛群告别牧歌,成了餐桌祭品”“田野上的稻草人,只能与老照片相守”“夕阳闻不到旱烟味,也寻不见每天蹲过的那道田埂”。而农民,“庄稼汉拍掉身上泥土,开始坐在电脑前,学会上网,学会打理虚拟农场,学会炒作地皮楼盘”。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的后果是好是坏?作者在诗的结尾表明了自己发人深思的立场:“五味俱全的农家乐,令人唏嘘慨叹。”《回家》一诗,写城市生活对家庭观念浓厚的中国人的深刻影响。“家,在后现代之后,支离破碎,散落于互联网上和霓虹灯下。只要踩刹车的脚,错点一下油门,随处可以夜不归宿”“有各种各样的房子,以各种各样的理由,让你隐身,或将你扣留”。城市生活究竟带给了人类幸福而是不幸?作者在诗的结尾同样作了言近意远的简单说明:“这些名目繁多的房子,当然与家无关,只是把杂乱无章的生命,强行格式化而已。”

三、情真意切、实事求是的人文情怀

舰平诗中的人文情怀,具体流淌在写人和自然以及人类劳动三大题材之中,都是在写自己的生活,抒发自己真切的情怀,都是对文学和读者的那份以心相许的真情与激情,而不是为赋新诗强说愁,或矫揉造作以欺世。

1.写人——对朝夕相处的亲人朋友关爱,他充满真情。他歌颂父母,“痴情重过黛玉的花冢,却不舍得用眼泪陪葬,宁可把每一掬伤感都拧干,捐给滴水贵如油的谷雨”,“坟前的石碑,没有留下墓志铭,是怕后人举浪回头,耽误了行程”(《血缘河》)。父母去世后,他长歌当哭,“一夜回乡梦,几度认家门,不闻双亲笑,只见山中坟……魂湿潇湘雨,心头草木深,海角问天涯,何日是清明”(《心祭》)。“提笔问母无邮址,黯将浊泪寄天堂” (《祭母》)。他留恋身穿长衫、拿烟竿当拐杖、用香豆做诱饵逗玩童开心的外公。他赞美姐姐对家庭的负重,“夜半星月寒,出城去远山,十岁小肩膀,每天柴一担,厚茧补家穷,衣单瘦骨弯”;他歌颂朋友之间纯真的友谊,“老友如旧书,酒后才好读,相邀去月宫,路上成李杜……” (《老友》)。对素不相识的陌生人的苦痛,他同样柔肠百结。大地诗人苇岸英年早逝。舰平为他歌唱:“你拒绝浪潮和泡沫,远离带有腥味的炊烟,三十九载的守望,你变成一道有些荒凉的岸。虽然你已睡去,仍不时飘出梦里芦花,清扫我们头顶的苍天。”

诗人对古今中外活在我们记忆里的人们同样倾注了满腔热忱。他歌颂《屈原》:“求索路漫漫,离骚韵绵绵……高山千尺瀑,行吟万里川。”他力挺《太史公》:“宫刑摧丈夫,尺竹难去势。直言撼九鼎,简牍敢射日。浩气洗江山,残月祭青史”。他赞美《昭君出塞》:“不坐红花轿,敢骑塞外马。”他同情《一个荷兰人的遭遇》,面对“饥饿的勒索”和“贫困的纠缠”,“温森特·梵高,用他不朽的杰作,在人类文明史上,种下一片森林……”。他祭奠《海明威》,高举着这位作家的墓志铭,“你可以消灭我,但绝不可以打败我”。

2.写自然——对大自然动植物的喜爱,他倾注真情实感。舰平用五言古诗写了系列动植物。《咏竹》一诗,他赞美竹的高风亮节,“轻枝摇淡月,瘦骨亮风节……遇贵难折腰,处贫多悲切”。《幽兰》一诗,抒写幽兰的芳香,不仅作者为它的芬芳神魂颠倒,“伊人一袭风,拂面魂魄空。欲折垂泪柳,挥手马尾松”;就连碧泉、秋水也情不自禁,“碧泉涟漪散,秋水隐芳踪”。蝉和墙头草在人们的印象中带有贬义色彩,但诗人却反其道而行之,为它们平反正名。“炎炎夏日歌,短短一季韵。寒蝉唱到死,空壳仍有神”。虽然它们“嗓音不及鸟,情热羞夜莺”,但是,“归程风冽冽,起舞叶纷纷”,有凛冽的寒风和翩翩起舞的落叶为它们的归程壮行。墙头草在“夹缝求生存,雨煎毒日烹。只身扛四季,独领八面风”,诗人对它们“刮目另相看,何逊悬崖松”。舰平也用现代诗写动植物。在《虎纹海螺》诗中,作者对虎纹海螺外强中干固步自封自毁前程的生存方式进行了批判。在《油菜花》诗中,诗人走进花海,感受到它“且俗、且媚、且健美”和“耀眼的金黄”,也感受到它的“燕语喝彩”和花枝招展的“少女舞姿”。在诗人内心,寒门出身的油菜花,“能在无常中灿烂,也在辉煌中寻常。它是悠闲的散文,是忙碌的农事,是秀色可餐的乡愁”。于是,诗人受到启发,“谁扔给大自然一把种籽,都会得到丰衣足食的回馈,及天人合一的乐趣”,继而受到鼓舞,把自己融入到油菜花的青春方阵之中:“我用游子的炽诚,构思一串串嫩荚,它定会结出饱满的句子。我追随招蜂引蝶的诗行,穿越霜之冷漠,风之狂野,雨之迷茫。”

诗人对大自然中的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蓝天白云、时节更替等意象同样充满了无限尊崇,表示出发自肺腑的热爱。这也正是我欣赏《秦皇岛》 《鹅卵石》《神女峰》 《婵娟》 《风姿》 《月迷离》 《饮月》 《赏星》 《云的泪》等作品的原因。诗人穿越历史时空,将浓浓的烟火味(《湘西》:泊岸寻老酒,坛坛故事烈)、淳淳的真性情(《夏雨:竹马青梅梦,天涯何处芳》)、暖暖的爱意(《惊蛰》:闻天边雷滚,忧路上行人),用精炼质朴的语言,歌唱大自然的美丽神奇,表现田园生活的优雅情趣,充满了对历史传统的眷恋、对民俗风情的欣赏、对民族命运的关切,以及坚守精神家园的意志。

3.写人类劳动——对劳动和劳动者的歌唱,他充满激情。《辰河三唱》共有三首长诗,实际上就是对以辰河为生计的包括捕鱼、捞虾、放排、运货、拉纤等船工的一曲颂歌。诗人把不同时代的纤夫们的劳动场景、劳动场面和劳动成果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昨日的辰河,有漩涡、暗礁、险滩、恶浪和迷雾,“纤夫们用龟裂的赤脚,弹奏着一曲曲悲凉幽怨的歌。寡妇链上,攀扶着一串沉重的故事;桃花源里,隐居着一个虚无的寄托”,结果是“给我极少的甜,给我最多的苦”。如今的辰河,“有驯服的长滩,有微笑的漩涡,有白云追逐的帆影,有夕阳流连的村落”,“纤夫们居然可以退休了,接替他们的是力大无穷的绞车和拖舶。残缺的麻石台阶码头,已成为母系社会的注脚。辛劳一生的码头女人,看他们的儿女,正驾驶着庞大的驳船队,向机械化港口集合”,诗人对劳动者对社会的巨大贡献作了激情赞美:“古老的画屏,已重新着色。河面添几笔现代的倒影,愈加变得瑰丽婀娜”。

谈到诗歌的语言风格,宋代严羽在《沧浪诗话》里说过“下字贵响”,清人袁枚在《随园诗话》里提倡写诗“总需字立纸上,不可卧纸上”。也就是说,诗歌的语言不单单指用词简练准确,同时要求独到精致,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白居易)中的“绿”字,“人比黄花瘦”(李清照)中的“瘦”字,因炼字而成为点铁成金的千古传诵之句。由于患眼疾的原因,舰平的诗作大多是短章或小诗,在诗歌语言方面,绝不拖拉罗嗦让人生厌,加上他深厚的古典诗词功底和审美趣味,这样,他的诗歌语言就具有凝练与典丽之美,谋篇谨严,遣词精当,又不拘于成法,挥洒自如。

《寻章》一诗,写图章与印泥的友谊,“一盒印泥寻旧章,红唇吻别去何方。两心若有相印时,石头未老知泥香”。石头雕刻的图章、红色颜料做成的印泥,虽为平常物象,但诗人以真情写物象,将物象情感化,将情感物象化,将“两心相印、天长地久”等意境凝练成一个意象符号藏进诗中,不仅贴切之极,而且照亮了整个诗篇。再如《除夕夜》 一诗,写除夕夜景致,“隔窗听瑞雪,捧酒见月光”,窗外雪落有声,杯中月华如水,可谓炼字成金,声色绝佳。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语言的音乐美会使诗歌的语言具有非凡的爆发力、穿透力、亲和力和震撼力,因而极大地提高诗歌艺术的感染力。对于现代诗的音乐性探索,鲁迅和闻一多都有过精辟的论述。鲁迅早在80多年前就说过:诗歌虽有眼看的和嘴唱的两种,但以后一种为好。闻一多也说过:音乐对于现代诗来说,就好比“戴着脚镣跳舞”,高明的舞者非但不觉得碍事,反而因为有节奏的碰撞发出诗歌奇幻的天籁之声。现代生理学与语言学的研究结果也证明:语言的组合一旦具有了音乐性的因素,就很容易被记住、被传播,因而也会极大地提高诗歌的艺术魅力。

《辰河,你像一个传说》:“你清亮、碧绿,像天宫失落的玉镯;你坚韧、柔长,像人间编织的纤索。你的每一片白浪,都是一首童谣;你的每一块河岩,都是一个传说。”作者用比喻和排比两种修辞方式,把有规律的语言结构和舒缓有致的语言节奏巧妙结合,将一种深沉的情感娓娓道来,真像一条小溪在缓缓地唱着歌儿流淌。

舰平的诗,总体说来在思想与艺术上较为成熟,既有小花小草小景小物的精致凝炼的盆景,又有大波大澜大江大海的气势和对大事件、大主题以及主旋律的吟唱。黑格尔说过:“通常的看法是炽热的青年时期是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但“中老年时期只要还能保持住观照和感受的活力,正是诗歌创作的炉火纯青时期”。舰平正处在人生中年时期,祈望他努力扩大自己的生活视野和思想视野,从哲学的精神与宏观的境界来加强作品的深度和广度,使作品的意象更加精彩纷呈,在以后的创作中画出大风景,展现大手笔,写出反响更加强烈、影响更加深远的精品力作。

猜你喜欢
诗人
访谈:和诗人一起进入诗歌的梦
诗人的书画
诗人的书画
最帅的诗人
“诗人”老爸
愤怒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诗人与花
想当诗人的小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