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视野下对网络新闻标题的批判——以腾讯、搜狐弹窗新闻为例

2014-08-15 00:42李小琳瞿兴华
戏剧之家 2014年18期
关键词:弹窗家暴女性主义

李小琳,瞿兴华

(1.中国传媒大学 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北京 100024;2.河北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

一、弹窗新闻标题暗示女性的“被赏性”

女性作为新闻中的主人公时间并不短,早在上世纪初,女性代言的商品宣传海报,经常出现在大街小巷。从那时起,女性就被作为吸引眼球的手段被运用到商品传播当中。而如今,网络的出现,更是把女性的宣传作用发挥到极致。新闻传播的一大窗口,腾讯、搜狐运用弹窗新闻的快捷性每天为受众传递着新鲜的资讯。

从弹窗新闻的组成部分来看,这两个门户网站都把新闻分为新闻、视频、财经、图片、娱乐、时尚、军事、汽车、房产、游戏、世界杯,此外腾讯弹窗还有微博版块,搜狐弹窗有购物版块。这些版块的设计基本是包括了受众关注度最高的各类新闻,并且每条新闻都是经过挑选的重要新闻。然而这些新闻根据它的新闻内容分类不同,都会或多或少体现出女性的作为审美对象的“被赏性”,而被赏性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性感”“出轨”“家暴受害者”“贤妻良母”“美女”“泼妇”“被强奸者”等几种典型形象中。

以2014年6月23日搜狐弹窗新闻为例,在“图片版块”中,共有新闻15组图片新闻,其中明显与女性有关的新闻有8条。而纵观这8条新闻题目:“三级女郎举办‘裸体世界杯’”、“雪糕校花网络走红”、“巴西妓女12美元一次”、“车模不惧露底引狂拍”、“女星红毯激凸引尴尬”、“波霸女星肉搏富商”、“酒吧办世界杯选美”、“巴拉圭乳神助C罗”,题目起得露骨而刺眼,充满了引诱色彩。从标题上看,传播者是站在男性的角度,来审视女性的特征,尤其是放大其“性”特征,以标题为诱饵,引人继续阅读。女性主义者认为带有色情表征的形式和内容是建立在男性中心论前提之下的。在许多新闻标题或新闻事件的描写中,一些职业素质低下的编辑会更加注重细节描写,看似隐晦却又重点地彰显女性性征,“男性的凝视占据着统治地位:女性被刻画成为满足男人性欲而设计的性对象”。 “标题引诱”已经成为标题党们的惯用手法,而把女性最为诱饵不但简单易行,并且效果甚著。

女性的“被赏性”主要是指女性生理特征上的普遍或独特的特点,处于被看、附属地位,这使得接受主体在不断的信息灌输下,越来越倾向于女性“被赏性”新闻。媒介内容贬低、歪曲、漠视女性的多元化工作、已经取得的成就、正当而合理的需要;抑制、嘲笑、指责、幸灾乐祸于那些跨出传统角色而“大逆不道”或是“落得坏下场”的那些女性;关涉女性或女性议题的内容或是在媒介再现率偏低、琐碎化展示、更多的私人化、边缘化界定:“女性,要么是男人的妻子、母亲和家庭主妇,要么就是男人商品的性对象”。而这一观点,也恰好印证了如今新闻标题中的以女性为标榜的诱惑性新闻的编写,包括以女性为主角的商业性广告的拍摄的普遍现象。

二、负面新闻中对女性地位的迫害

如果说女性的“被赏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女性的独特体态美和外在美,那么一些娱乐新闻关注的重点,则并没有体现出女性美的一面,反倒是经常被作为受害者呈现在大众眼前。这类的新闻中,女性通常会变身为“小三”“被家暴者”“被强奸者”,女性的地位多属于附属位置,并且多为被动方。

例如在近期娱乐新闻当中,炒的比较火热的黄奕遭家暴,我们看到6月25日的腾讯弹窗新闻针对此事件的标题为:“娱乐圈情侣:夫妻撕脸很狗血”。因为黄奕遭家暴、被爆出轨的新闻之前已经报道过,25日的新闻是一个娱乐圈情侣矛盾事件的综合,所以没有提出个体的姓名。但当我们点开链接,就会发现这个专题的大题目赫然写着“离婚夫妻为斗气誓不要脸 嚣张小三与大奶共侍一夫”。如此新闻题目,关注到明星生活,尤其是女性明星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标题常以女性做派不正或者没能守护好自己的丈夫为调侃的角度,斥责女性不守妇道或者不够优秀。女性主义的奋斗目标应当含有“男女两性相互沟通对话、寻求和谐发展”的元素,而新闻中我们明显看到女性通常是地位低的、受伤害的、或者不道德的一方。正面的、积极的、优秀的女性形象多属于被社会构建起的“贤妻良母”“善良宽容”“舍己为人”的典型形象,一旦有超出人们传统理解中对女性定位的标准时,更多的异样眼光就会聚集起来。

此外我们还会在网络上看到类似于“女童被猥亵”“女童受虐”“老人遭强奸”“女性遭家暴”“扫黄打非”等各种女性受迫害的新闻,并且随着新闻报道的连带性和聚焦性,往往一个新闻出来后,许多类似的新闻也受到关注,并逐渐被一点点暴出。此时就会有大量同类新闻出现,例如前一阶段“东莞扫黄”事件被报道后,“小姐”这个词成了热点,各地纷纷开展扫黄工作,报道出了许多从事性工作的女性。在这些新闻报道中,常常忽略了这些女性的人格尊严,例如在题目为“东莞扫黄最牛图片曝光 小姐不堪入目裸图”中,对男性多用“涉黄人员”、“客人”或“嫖客”形容,对女性多为“小姐”、“卖淫女”形容,在称呼上便可看出对从事色情服务的女性的贬低和批评。

三、女性主义在中国媒体中现状的思考

中国历史悠久,沉淀下来许多优秀的思想和传统,但是这些思想并不完全适用于当今社会。从个体出生时的“重男轻女”,到成家立业后的“三纲五常”,从古至今中国女性的地位一直受到压迫。

全球媒体监测项目每五年举行一次,是目前唯一在全球范围内对新闻对女性和男性的报道进行系统监测的项目。2005 年的全球媒体监测有76 个国家及地区参与,涉及报纸、广播和电视新闻节目。该项目的监测结果发现,主要报道男性人物,反映男性关注的问题和男性的观点,是全球新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女性人物仅占被监测报道总数的21%,女性的观点仅占14%到36%;将近一半的男性新闻主题所报道的男性年龄在50 岁以上,而出现在新闻中的女性将近3/4(72%)年龄不到50 岁;但是,被描述为受害者的几率,女性却是男性的2 倍,此外女性以家庭身份出现在新闻中的几率是男性的3 倍,而且媒体更偏爱使用女性的形象,她们在照片中出现的几率(23%)大于男性(16%)。

在网络海洋中驰骋的新闻行业,既要适应和掌握互联网传播的特点和便捷,又不能是去其本身的教育功能和写实性。弹窗新闻作为广大受众快速接受新闻的便捷方式,其承担的作用更不容小视。在这些新闻中标题党们运用“读题时代”的阅读习惯,以女性为中心,展开各种围绕此中心的标题编写,以契合受众阅读期待,尤其是男性受众。我们在批判标题党们断章取义,不遵守职业道德的同时,确实也要思考,之所以以女性负面形象为标题的新闻能获得如此观众,更重要的原因是女性在社会中根深蒂固的形象,以其人们对女性的形象构造。

中国女性地位权利的平等自由之路依旧漫长,这种千年的思想比短暂的“振臂一呼”的反抗来得更加深沉。我们作为新闻人,要在思想上传播平等的观念,让跟多的人认识到女性权利的重要性。女性主义,并不是否定一切男性权利,与男性盲目、完全地对抗,只不过男女在地位平等的社会当中,才会各自有更好的发展,也会更有助于推动社会整体的进步。

注释:

①阿雷恩·鲍尔德温 等.《文化研究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

②张艳红:《女性主义视野下的媒介批评》.《新闻记者》2012年第9期.

③陈丹 王豪:《女性媒体 打造自己的“半边天”——我国女性媒介存在问题及建议》.《科学大众》2007年12期.

④戴元光等. 戴元光自选集――弱势群体在中国电视中的“弱势”[M] .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 9.

猜你喜欢
弹窗家暴女性主义
五类情况解法答疑了
“弹不走”的弹窗广告背后有利可图?
想弹就弹的弹窗广告
要勇于向家暴说不
并非受伤才定为家暴
反家暴立法二十年
《人·鬼·情》中的女性主义
这样向家暴说“不”
《花月痕》的女性主义解读
如何禁止电脑软件弹窗广告